亚太稀土财富密码!2035年1947亿市场,中国主导!
当前,亚太地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与技术发展,持续推动着对关键基础材料的需求。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作为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电子、新能源、航空航天等多个高科技领域。了解亚太地区稀土金属化合物市场的动态,对于从事跨境贸易和相关产业的国内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期一份海外报告深入分析了亚太地区稀土金属、钇或钪的化合物或这些金属混合物的市场状况,呈现出其消费、生产、进出口及价格的最新趋势与未来展望,为我们勾勒出这一关键领域的发展图景。
市场展望:稳健增长的长期趋势
根据这份海外报告的洞察,在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下,亚太地区稀土金属化合物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十年持续保持上升的消费态势。虽然市场表现的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但其市场规模(按数量计)和市场价值(按名义批发价格计)预计都将实现稳健增长,直至2035年。
报告预测,从今年到2035年,市场规模(按数量计)将以年均2.1%的复合增长率(CAGR)扩张,预计到2035年底将达到860万吨。在市场价值方面,预计将以年均2.3%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5年底,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1947亿美元(按名义批发价格计)。这些数据表明,稀土金属化合物市场在亚太地区拥有持续发展的潜力。
消费动态:亚太地区需求旺盛
今年,亚太地区稀土金属化合物的消费量显著增长至680万吨,比去年增长了5.6%。从2013年至今年,总消费量平均每年增长4.1%,尽管期间存在一些波动。消费量在今年达到峰值,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从市场价值来看,今年亚太地区稀土金属化合物市场规模达到1523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这反映了生产者和进口商的总收入。从2013年至今年,总消费价值呈现适度增长,平均每年增长4.1%。虽然趋势存在波动,但基于今年的数据,消费量比2017年的指数增长了46.9%。其中,2022年的增速最为显著,比前一年增长了8.2%。在回顾期内,市场在今年达到了最高水平,预计短期内将保持增长。
主要消费国:中国居主导地位
在稀土金属化合物的消费量方面,中国以约300万吨的消费量位居榜首,占据了亚太地区总消费量的43%。这一数字是第二大消费国印度(120万吨)的两倍。日本以73.9万吨的消费量排名第三,占11%的市场份额。
消费国 | 今年消费量 (万吨) | 2013年至今年年均增长率 (数量) |
---|---|---|
中国 | 300 | +4.0% |
印度 | 120 | +4.5% |
日本 | 73.9 | +3.2% |
从2013年至今年,中国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4.0%,印度和日本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5%和3.2%。
在市场价值方面,中国以653亿美元的消费额独占鳌头。日本以308亿美元位居第二,紧随其后的是印度。
消费国 | 今年消费额 (亿美元) | 2013年至今年年均增长率 (价值) |
---|---|---|
中国 | 653 | +3.7% |
日本 | 308 | +4.8% |
印度 | 未公布具体数值,但排在第三位 | +1.9% |
在人均消费方面,今年台湾地区(中国台湾)以每人7公斤的消费量位居最高,其次是日本(每人6公斤)和韩国(每人5.2公斤)。在主要消费国中,菲律宾的消费增长率最为显著,从2013年至今年实现了4.4%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而其他主要消费国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生产概况:亚太地区的供应能力
今年,亚太地区稀土金属、钇或钪的化合物或这些金属混合物的产量达到680万吨,比去年增长了5.4%。从2013年至今年,总产量平均每年增长4.1%,尽管期间存在一些波动。其中,2015年的增长率最为显著,达到7.2%。产量在今年达到峰值,预计在近期将保持增长。
按出口价格计算,今年稀土金属化合物的生产价值估计为1517亿美元。从2013年至今年,总生产价值呈现显著增长,平均每年增长4.1%。基于今年的数据,生产价值比2017年的指数增长了51.8%。其中,2022年的增长速度最快,比前一年增长了9.6%。生产水平在今年达到峰值,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将保持增长。
主要生产国:中国地位稳固
中国仍然是亚太地区稀土金属化合物最大的生产国,产量为290万吨,占总产量的43%。这一产量是第二大生产国印度(120万吨)的两倍。日本以73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三,占总产量的11%。
生产国 | 今年产量 (万吨) | 2013年至今年年均增长率 (数量) |
---|---|---|
中国 | 290 | +3.8% |
印度 | 120 | +4.6% |
日本 | 73 | +3.1% |
从2013年至今年,中国产量的年均增长率为3.8%。印度和日本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6%和3.1%。
进口市场:波动中的增长
在经历了四年的增长后,今年亚太地区稀土金属、钇或钪的化合物或这些金属混合物的海外采购量显著下降,减少了12%,降至13.4万吨。总体而言,进口量在之前呈现显著增长。2017年的增长率最为突出,增长了66%。进口量在去年达到15.2万吨的峰值,随后在今年有所下降。
从价值方面看,今年稀土金属化合物的进口额骤降至22亿美元。然而,总体进口额之前实现了显著增长。2021年的增长率最为突出,增长了64%。进口额在去年达到27亿美元的峰值,随后在今年显著下降。
主要进口国:中国贡献巨大
中国是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量约为9.4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0%。日本以1.4万吨位居第二,其次是菲律宾(9600吨)和越南(6400吨)。这些国家合计占总进口量的约22%。台湾地区(中国台湾,4300吨)和韩国(2900吨)位居其后。
进口国 | 今年进口量 (万吨) | 2013年至今年年均增长率 (数量) |
---|---|---|
中国 | 9.4 | +26.5% |
日本 | 1.4 | +3.6% |
菲律宾 | 0.96 | +62.3% |
越南 | 0.64 | +7.9% |
台湾地区(中国台湾) | 0.43 | +10.0% |
韩国 | 0.29 | +2.8% |
从2013年至今年,中国稀土金属化合物进口量的年均增长率为26.5%。与此同时,菲律宾(+62.3%)、台湾地区(中国台湾)(+10.0%)、越南(+7.9%)、日本(+3.6%)和韩国(+2.8%)也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在亚太地区主要进口国中,以从2013年至今年62.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成为增长最快的进口国。中国(+41个百分点)和菲律宾(+7个百分点)在总进口量中的份额显著增加,而台湾地区(中国台湾)、韩国、越南和日本的份额则分别减少了2.8%、6.3%、6.5%和27.9%。
在价值方面,中国(14亿美元)是亚太地区稀土金属、钇或钪的化合物或这些金属混合物最大的进口市场,占总进口量的64%。越南(2.8亿美元)位居第二,占总进口量的13%。其次是日本,占9.1%。
从2013年至今年,中国稀土金属化合物进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为21.8%。越南的年均增长率为14.0%,而日本的年均增长率为-2.5%。
进口价格:多重因素影响下的波动
今年,亚太地区的进口价格为每吨16072美元,比去年下降了10.1%。在回顾期内,进口价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19年的增长率最为显著,比前一年增长了47%。进口价格在2013年达到每吨26962美元的峰值,但在2014年至今年期间,进口价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不同目的地的价格差异显著:在主要进口国中,越南的价格最高,为每吨43386美元,而菲律宾的价格最低,为每吨6700美元。从2013年至今年,价格增长最显著的是越南(+5.7%),而其他主要进口国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出口市场:近期有所收缩
在经历了三年的增长后,今年稀土金属、钇或钪的化合物或这些金属混合物的海外出货量下降了18.9%,降至13.6万吨。然而,在回顾期内,出口量总体呈现显著增长。2017年的增长率最为突出,增长了56%。出口量在去年达到16.8万吨的峰值,随后在今年显著收缩。
从价值方面看,今年稀土金属化合物的出口额急剧萎缩至22亿美元。然而,总体而言,出口额之前呈现强劲增长。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快,增长了72%。出口额在去年达到30亿美元的峰值,随后在今年显著缩减。
主要出口国:格局多元
今年,缅甸(4.8万吨)和中国(4.3万吨)是稀土金属、钇或钪的化合物或这些金属混合物的主要出口国,分别占总出口量的35%和31%。马来西亚以2.3万吨的出口量位居第三,占17%的市场份额,其次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5400吨)。印度(5200吨)、日本(4900吨)和越南(3500吨)等其他出口国合计占总出口量的10%。
出口国 | 今年出口量 (万吨) | 2013年至今年年均增长率 (数量) |
---|---|---|
缅甸 | 4.8 | +71.2% |
中国 | 4.3 | 未明确 |
马来西亚 | 2.3 | 未明确 |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 0.54 | 未明确 |
印度 | 0.52 | 未明确 |
日本 | 0.49 | 未明确 |
越南 | 0.35 | 未明确 |
从2013年至今年,在主要出口国中,缅甸的出货量增长最为显著,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1.2%。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在价值方面,缅甸(10亿美元)仍然是亚太地区稀土金属化合物最大的供应国,占总出口的46%。中国(3.93亿美元)位居第二,占18%。其次是马来西亚,占16%。
从2013年至今年,缅甸稀土金属化合物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为78.1%。中国的年均增长率为-1.5%,马来西亚的年均增长率为32.0%。
出口价格:整体下行趋势
今年,亚太地区的出口价格为每吨16378美元,比去年下降了7%。总体而言,出口价格呈现明显下降。2021年的增长速度最快,增长了54%。在回顾期内,出口价格在2013年达到每吨25950美元的峰值,但在2014年至今年期间,出口价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出口国的平均价格存在显著差异。今年,在主要供应商中,日本的价格最高,为每吨45950美元,而印度的价格最低,为每吨9124美元。从2013年至今年,价格增长最显著的是马来西亚(+7.1%),而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启示与展望:中国跨境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这份海外报告揭示了亚太地区稀土金属化合物市场在消费、生产、进出口等方面的最新趋势和未来展望。作为全球稀土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亚太地区的市场动态无疑牵动着全球产业的神经。对国内跨境从业者而言,深入理解这些数据背后蕴含的机遇与挑战至关重要。
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特别是中国在消费和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的核心作用。同时,其他亚太国家如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在特定环节的快速增长,也预示着区域内市场的多元化发展。进出口数据的波动,则提醒我们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韧性需求。
面对当前及未来的市场环境,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应持续关注此类关键原材料的市场动态,特别是其价格走势、区域供需变化以及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市场数据,合理规划供应链,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应对潜在挑战,从而在全球稀土产业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