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6审高压线!Temu美国跌30%,欧盟月活破亿!
在变幻莫测的全球商业大潮中,跨境电商无疑是近几年最受瞩目的领域之一。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商品与消费者,也让无数创业者有机会在全球舞台上施展拳脚。然而,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合规、竞争和政策变动,始终是悬在商家头上的三把利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跨境电商圈里最近的一些新动向,看看平台政策如何影响我们的经营,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企业又该如何应对。
亚马逊合规风暴升级:敏感词成高压线,卖家需时刻绷紧弦
新媒网跨境获悉,近段时间,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对其主要站点,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区域,开展了多达六轮大规模的账号审查行动。这波合规风暴来势汹汹,影响面极广,让不少卖家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在这其中,产品Listing(商品详情页)中含有违规敏感词,被普遍认为是导致卖家账号被暂停或商品被下架的主要原因。
不得不说,亚马逊的平台规则一直在不断收紧,其背后逻辑是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规范、更值得信赖的购物环境,同时保护品牌方的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平台通过先进的算法系统,对Listing的标题、描述、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全方位扫描和识别。一旦检测到违规词汇,系统会迅速作出反应。
据了解,这类违规敏感词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归为十一种类型,对卖家来说,任何一种都可能触及高压线。比如,未经官方宣布的未来产品型号,如臆造的“iPhone 17”等,就属于典型的违规词汇。这不仅可能误导消费者,也涉嫌虚假宣传。此外,未经授权使用他人注册商标的词汇,更是知识产权侵权的重灾区。例如,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将知名品牌的名称用在自己的非品牌产品描述中,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被系统精准识别。
营销类词汇也并非可以随意使用,一些过于夸大或承诺性质的词语,如“Free”(免费)、“No.1”(第一)、“Best”(最好)以及各种“绝对化”描述,如“包治百病”、“效果神奇”等,也极易触发平台的违规警报。这些词汇常常被视为误导性宣传,甚至可能涉及虚假广告,损害消费者权益。亚马逊的规则就是鼓励卖家真实客观地描述产品,而非通过过度营销来吸引眼球。
更让人心惊的是,这类审查往往是“零预警”的。也就是说,卖家可能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突然收到账号被暂停或者商品被强制下架的通知。一旦违规行为被系统记录,不仅可能立即导致商业中断,更重要的是,这些记录还会永久性地影响到账号的“健康度”。账号健康度就像是卖家在亚马逊平台上的“信用档案”,它直接关系到卖家未来能否顺利开展业务,甚至可能影响到新产品的推广和流量分配。而一旦账号出现问题,后续的申诉过程往往漫长而艰难,成功率也难以保证。
对于广大跨境电商卖家来说,这无疑敲响了警钟。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合规经营早已不是可选项,而是生死线。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新媒网跨境建议,卖家们必须对自己的Listing进行全面、彻底的排查,将所有可能涉及敏感词或侵权词汇的内容全部清除。这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一个需要定期进行的任务。建议至少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查,以确保所有Listing都符合平台最新规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每年的电商旺季来临之前,如“黑色星期五”、“网络星期一”以及圣诞节等重要的销售节点,卖家更要提高警惕,加强合规审查。因为在旺季期间,平台流量激增,同时审查力度也可能随之加大。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出现合规问题,不仅会错过宝贵的销售机会,还可能导致库存积压、资金周转困难等一系列连锁反应,给企业带来沉重打击。可以说,合规,就是旺季冲刺的最坚实底线。只有做好了合规,才能心无旁骛地迎接订单,赚取利润。
Temu在美市场遭遇逆风:价格战并非万能药,卖家面临新挑战
谈到跨境电商,就不得不提近年来在全球市场迅速崛起的中国出海电商平台Temu。其以超高的性价比和极具吸引力的营销策略,在海外市场迅速打开局面。然而,近期外媒的一份数据显示,Temu在美国市场似乎遭遇了一股逆风。
根据外媒的观察和分析,到今年九月初,Temu平台上部分畅销商品的平均价格,相比四月底竟然下降了百分之十八,有些品类的降幅甚至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六十。如此大规模的降价,背后反映的,是市场策略的重大调整。
这波调整,与美国政策层面的变化息息相关。自美国取消了针对低价值商品的进口免税政策后,Temu的销量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此前的免税政策,是许多跨境电商平台能够提供极低价格商品,并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的重要支撑。政策改变后,商品成本无疑有所增加,这直接影响了Temu赖以生存的低价优势。
数据显示,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立竿见影。今年六月份,Temu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下滑幅度超过了百分之三十,到了七月和八月,这种下滑趋势依然没有止住,每月销量持续下降逾百分之十。对于一个以高速增长著称的平台来说,这样的数据无疑是亮起了红灯。
面对销量的持续下滑,Temu也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救市”。一方面,平台停止向卖家收取进口附加费,试图降低卖家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卖家通过打折促销来刺激消费,希望能通过价格优势重新激活市场。在广告投放方面,Temu在美国市场的每日新增广告数量在第三季度也恢复到了数千到上万条的水平,试图重新赢得消费者关注。
然而,尽管Temu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进行反击,但效果似乎不如预期。据一些在Temu平台经营的卖家反映,即便平台和卖家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进行降价促销,但销量并未能如愿挽回此前的颓势。不少卖家表示,Temu平台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已经跌到了他们多渠道布局策略中的谷底。这意味着,相比在其他平台或通过其他渠道销售,Temu在美国市场给他们带来的收益和信心都在下降。
新媒网跨境认为,Temu在美国市场遇到的挑战,不仅是政策变化带来的成本上升,也反映出单一的价格战策略在某些市场环境下并非“万能药”。当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有所下降,或者对产品品质、物流速度、售后服务等方面有更高要求时,仅靠低价很难维持竞争力。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来说,这也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经营中,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多平台、多渠道布局,以及不断提升产品本身的附加值和品牌力,才是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长远之道。即便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政策可能持续变化,作为商家,核心竞争力永远是产品和服务。
Temu在欧盟市场高歌猛进:月活用户破亿,托管模式成制胜法宝
与在美国市场的逆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Temu在欧洲联盟的表现可谓是高歌猛进,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增长潜力。根据Temu最新发布的欧盟《数字服务法案》(DSA)透明度报告显示,进入2025年上半年,该平台在欧盟27个成员国的平均月度活跃用户(MAU)已经突破了惊人的1.15亿大关,具体数字达到了1.157亿。这个数字不仅显示了Temu在欧洲市场的广泛渗透,也意味着其已经成为欧洲消费者数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份报告不仅是数字的简单罗列,更是Temu在全球合规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欧盟的《数字服务法案》(DSA)旨在为数字服务提供商设定更高的透明度和责任标准,确保消费者权益和在线安全。Temu积极响应并发布相关报告,体现了其在欧洲市场长期发展的决心和对当地法规的尊重。
在欧盟这片广阔而复杂的市场中,有五个国家为Temu的月活用户贡献了主要力量。它们分别是德国(1930万月活用户)、法国(1600万月活用户)、波兰(1320万月活用户)、意大利(1290万月活用户)和西班牙(1260万月活用户)。这五大核心市场的月活用户合计达到了7400万,占据了Temu在欧盟总月活用户的百分之六十四,显示了其在这些主要经济体中的强大吸引力。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波兰市场。数据显示,波兰在Temu欧盟月活用户中的排名从2024年的第四位,一跃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第三位,成功超越了意大利。这表明Temu在波兰的增长势头尤为迅猛,可能得益于其独特的市场策略,或是波兰日益增长的电商消费潜力。波兰作为中东欧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其电商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Temu能够在此取得突破,也印证了其对新兴市场的精准把握能力。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分析人士普遍认为,Temu目前已从最初的“爆发式增长期”逐步进入了“高位渗透阶段”。这意味着,其市场覆盖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未来的重点将从单纯的用户数量增长,转向更深层次的用户 engagement(参与度)和复购率提升。
Temu在欧盟市场取得如此显著成就,其独特的“托管模式”功不可没。这种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平台模式,它将质检、定价和履约等关键环节统一由平台负责。对于卖家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只需专注于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而复杂的跨国物流、仓储、税务以及售后等问题,都由Temu平台统一协调解决。
这种“托管模式”在欧洲多语言、多税制的复杂环境下,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欧盟内部各国语言不通、法律法规各异、税收制度复杂,这对于任何跨境电商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而Temu通过统一的质控标准,确保了商品在不同国家都能达到一定的品质要求;通过统一的定价策略,有效避免了因汇率波动和市场差异带来的价格混乱;更重要的是,通过统一的履约体系,大大简化了跨境物流和清关流程,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这种模式的成功,不仅为Temu自身带来了海量用户,也为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探索全球市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表明,创新商业模式,结合本地化运营,是赢得海外消费者青睐的重要途径。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mazon-6-audit-temu-us-drops-eu-100m-mau.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