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力狂潮!数据中心烧钱3万亿,血洗90年代泡沫?

2025-08-15人工智能

Image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全球数据中心建设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热潮。各大科技巨头纷纷投入巨资,旨在打造性能更强的算力基础设施,以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需求。新媒网跨境了解到,私人资本也积极参与其中,希望在这场技术变革中分一杯羹。

Meta公司正积极打造“普罗米修斯”和“亥伯龙”超级计算机,埃隆·马斯克在美国的xAI公司也有“巨像”项目,而OpenAI则在开发“星际之门”。这些项目都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目标是建造全球领先的超级计算机,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些庞大项目仅仅是数据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的一小部分。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强大的数据中心提供动力,这预示着一场现代史上规模空前的资本流动。

黑石集团是一家私募股权公司,旗下运营着一项规模达85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平台。该集团全球基础设施与资产类信贷主管罗布·霍恩表示,人工智能对资本的需求量巨大,单一金融市场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他认为,需要采取全方位的策略,私人资本将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据外媒报道,谷歌、亚马逊、微软和Meta等公司预计将在2026年为数据中心投入超过4000亿美元,而今年的投入也将超过3500亿美元。

长期以来,大型科技公司的资本支出主要集中在云服务、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然而,2022年末ChatGPT的问世,让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潜力得以释放,引发了科技公司对人工智能可能颠覆其业务的深刻认识。一场围绕服务器、芯片和数据中心的军备竞赛由此展开,巨额资金涌入,旨在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然而,随着资金大量涌入,人们开始担忧产能过剩、长期盈利能力以及能源需求等问题。一位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安排融资的银行家表示,许多试图建设数据中心的公司可能会面临失败。他认为,目前资本市场过于狂热,几乎对所有项目都投入资金,但他对未来的发展以及理性是否会回归持观望态度。

数据中心曾经被视为房地产市场中的小众领域,但如今在建设热潮的推动下,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资产类别。今年,该领域有望创下开发纪录。目前,美国运营中的数据中心算力约为20吉瓦。仲量联行的数据显示,到今年年底,全球将有额外10吉瓦的数据中心开工建设,另有7吉瓦将建成投运。

亚马逊云科技、微软Azure和谷歌云等“超大规模云服务商”过去主要依靠自有资金为云服务业务建设数据中心。但生成式人工智能所需的算力规模正在改变这一局面。尽管去年内部现金流基本覆盖了高达2000亿美元的成本,但预计今年的成本将翻倍,明年还会进一步上升。

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质疑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现金储备还能支撑多久,而投资者则想知道他们的投入何时会转化为人工智能服务的实际收入。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的数据显示,去年超大规模云服务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收入仅为450亿美元,尽管他们预测到2028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

这造成了金融机构争相填补的资金缺口。仲量联行估计,今年将有1700亿美元的资产需要建筑贷款或长期融资。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称,从现在到2029年,全球在数据中心上的支出将接近3万亿美元。其中,预计仅有1.4万亿美元来自大型科技公司的资本开支,剩余高达1.5万亿美元的资金缺口需由投资者和开发商提供融资。

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主权财富基金、银行贷款、公开发行债券和私人信贷等多种渠道将填补这一缺口。但债务融资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诺顿罗氏律师事务所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大约有600亿美元贷款流向总价值约4400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开发项目,这一债务规模是2024年的两倍。Newmark的一份报告显示,仅今年第一季度就有超过250亿美元的贷款被承销。

为数据中心提供资金不仅面临成本超支的风险,还可能因技术更新速度远超预期而迅速过时,从而需要新的投入,压缩所有者的回报,甚至迫使其折价出售。这意味着,即便是资金最雄厚的科技集团也可能希望分担风险,尤其在债务廉价且易得之时。

各类交易正以多种方式搭建架构,从结构性债务方案、项目融资工具,到建筑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化,甚至绿色债券,以筹集资金并启动建设。

Meta本月从以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领衔的私募资本投资者处筹集了290亿美元,其中包括260亿美元的债务,用于资助其在俄亥俄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数据中心建设,从而抵消高额的前期成本,并将现金用于回报更快的其他项目。阿波罗、凯雷、布鲁克菲尔德和KKR等投资者为向Meta提供贷款而展开了一场持续数月的竞价战。

甲骨文对其在得克萨斯州阿比林签署租赁的2吉瓦数据中心采取了不同的做法。该项目由初创公司克鲁索和投资集团蓝鸮资本建设,他们从投资者处筹集了约50亿美元股权,并从摩根大通借入近100亿美元用于建设,甲骨文15年的租约为其提供支撑。

作为交换,甲骨文同意向OpenAI提供4.5吉瓦的算力,其中包括来自阿比林的算力,这项每年约合300亿美元的交易构成了OpenAI在美国“星际之门”数据中心项目的第一阶段。甲骨文和OpenAI均不会将建设阿比林园区所筹集的债务计入各自资产负债表。

这种被称为“定制建设”的数据中心开发模式,正被全美各地的科技公司复制。
Meta位于俄亥俄州鲍灵格林数据中心的规划效果图

Rowan Digital是一家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开发商,该公司资本市场负责人蒂姆·麦圭尔表示,所有主要的超大规模云服务商都有自建计划。第三方开发商的价值在于那些随时可开工、并能在加速时间框架内交付的项目。

他说,确定选址、获得所需电力并建设基础设施的过程可能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而他们可以将这个周期缩短一半。

为了对“定制建设”项目中的风险感到放心,放贷方、股权投资者和开发商通常要求,超大规模租户在资金到位前先签署长期租约或产能承诺。这实际上意味着,他们是在押注具有投资级信用的交易对手(如微软或甲骨文)的信用,从而引发各类私人资本提供方竞相提供更多、更大规模的贷款。

在某些情况下,这也意味着直接收购数据中心开发商本身。去年,黑石集团以149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数据中心平台AirTrunk,这笔交易是迄今第二大数据中心交易,仅次于KKR与全球基础建设合伙公司在2021年以155亿美元收购美国数据中心业主CyrusOne。上周,阿波罗也达成一笔交易,收购数据中心建设商Stream的多数股权。

阿波罗表示,未来十年全球数据中心将需要数万亿美元的投资,该公司已在与数据中心相关的基础设施上投入了380亿美元。

但资本投放的规模,已使那些能够获得土地、电力或用于驱动AI数据中心的专用芯片的公司,成为潜在的高价值参与者,前提是他们能向超大规模租户证明自己具备交付成果的能力。
位于得克萨斯州阿比林的数据中心建筑工地

麦格理资本的山姆·索斯霍尔表示,他们每周都会遇到多位开发商,他们手里有未开发的土地,但认为明天就能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签署租约。基本上,拥有土地以及与获取电力有微弱关联的人都在筹集资本,但要赢得这些类型租户的信任和依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CoreWeave是采取这一策略的企业代表。这家小型企业成立于2017年,最初从事加密货币挖矿,而该业务需要用到高性能的英伟达图形处理器,后来这也成为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关键组件。数年后,CoreWeave转向租赁与运营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并于今年3月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目前其市值为650亿美元。

这家总部位于新泽西州的公司通过大量贷款来为其向人工智能转型融资,其中包括来自黑石集团的大约100亿美元。黑石集团设置的担保物既有CoreWeave的GPU,这是一种在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中日益流行的资产抵押融资形式,也有其向微软出租算力的合同。正在建设甲骨文阿比林数据中心的克鲁索也最初是一家拥有电力合同准入的加密货币挖矿公司。

黑石集团的霍恩表示,数据中心只占所需资本的一小部分。他说,如果建一个1吉瓦的数据中心,光数据中心本身就要花费超过100亿美元,而所有设备还要再加300多亿美元。不仅有数据中心的融资机会,围绕设备、库存以及供应链金融也同样存在机会。

新媒网跨境认为,数据中心建设热潮的背后,是人工智能技术对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这场技术变革为相关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伴随着风险和挑战。

目前,在数据中心的总电力需求中,为人工智能提供电力支持占比不到一半,但几乎承担了全部的增长。

其发展速度引发了与1990年代末电信业泡沫的比较。当时各家公司在美国铺设了逾8000万英里光纤电缆,严重高估了需求。供给过剩导致成本暴跌,许多公司因此倒闭。

一名从事数据中心各类交易的银行家表示,人们在做预测时是假定所有企业都会开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并为此付费,而且付费足以让所有这些训练设施的投资回报正当化。

结论是,我们将每时每刻用人工智能处理一切。那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情况,但你需要相信这个假设,才会看不出最终这一切都会亏钱。

如果关于人工智能潜力及其可带来收益的预测被高估,损失最大的一方将是大型科技公司。它们通过自筹资金并自有大比例的数据中心产能,承担了资本开支、运营风险以及监管负担。

如果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停滞,或者事实证明其他模型,例如中国初创公司深度求索的模型,能以更低成本进行训练,他们将留下巨额的搁浅资产。

目前的大部分支出用于能够训练强大人工智能模型的数据中心,但随着技术重心转向推理(即如何运行这些模型),对算力的需求可能会下降,资产的价值也可能随之降低。同样,如果电力供应枯竭或人工智能芯片供应链出现延迟,投资回报可能会受损。

一名大型开发商的高管表示,他们认为云服务数据中心的建设相当稳健。对于仅用于人工智能训练的地点,他们对长期前景不那么有信心。

另一位涉足该领域的银行家补充道,五年后,几乎不可能以接近当前的价格续租。大家对终端价值的估计严重偏高。

大量资本涌入该行业也意味着越来越多投机性项目正在获得融资,包括缺少核心租户的园区。更大比例的资金已被用于为非投资级租户建设数据中心,例如CoreWeave和OpenAI,以及规模较小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一些业主,如黑石集团和基础设施投资者DigitalBridge,正越来越多地转向各类证券化的交易,从完全建成且合同落实后的资产中套现。

但一些投资者已经认为这类债务风险过高。一家大型证券化债务买家告诉外媒,他们担心这些物业在债务到期时会已成“过时资产”,使放贷方持有价值存疑的资产,因而回避此类各类交易。

该人士表示,人们正在以很高的贷款价值比进行放贷,而且还存在淘汰过时的风险。

以GPU作抵押的贷款也处于数据中心开发融资市场中风险较高的一端。在CoreWeave成功之后,这类贷款变得更为常见,越来越多的放贷方为持有这些芯片的前加密货币公司提供融资。但最大的人工智能芯片制造商和设计方英伟达经常推出速度更快、性能更强的芯片,可能使其旧一代产品迅速过时,从而贬损放贷方的担保物价值。

数据中心本身也面临淘汰风险。许多数据中心以存放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芯片为目的而建,这些芯片需要复杂的液体冷却系统。相关科技变化之快,使得未来的芯片很可能会需要更新的冷却方式。

一名数据中心行业人士表示,有个风险是,十年后你只剩下一间堆放着过时GPU和不适配冷却设施的机房,还不如从头再来。

尽管如此,超大规模云服务商负担得起这种风险。他们具备规模经济,足以抵御至少部分损失。相比之下,那些为建设投入而大量举债的企业处境更为危险。

一家数据中心租赁集团的高管表示,微软和亚马逊并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他们只是把一切都吞下去,因为流行观点认为这是一个赢者通吃的市场。在退潮过程中将要遭殃的人是那些杠杆过高的数据中心公司。

新媒网跨境预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据中心建设热潮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然而,市场参与者需要保持理性,审慎评估风险,避免盲目扩张和过度投资,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15284.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人工智能发展推动全球数据中心建设热潮,科技巨头和私人资本纷纷投入巨资。Meta、OpenAI等积极建设超级计算机。但过度投资、能源需求以及长期盈利能力等问题也引发担忧。数据中心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资产类别,但同时也面临技术过时和市场风险。
发布于 2025-08-15
查看人数 1224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