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卷职场:500岗消失,懂AI者薪资暴涨56%

2025-06-10AI工具

Image

Ocado那场财报电话会,我盯着屏幕看了很久。CEO蒂姆•斯坦纳轻描淡写的一句"技术升级",背后是500个岗位的消失。这让我想起2012年,工人手挑50件商品需要25分钟,如今机器人10分钟搞定。效率是上去了,可人呢?新媒网跨境观察到,这种"效率狂欢"正在全球职场投下长长的阴影。

领英那位首席经济学家的话挺实在:"企业终于从空谈AI战略,卷起袖子真干起来了。" 没错,生成式AI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玩具,它正实实在在地拆解、重组着我们的工作流程。英国特许人事与发展协会的CEO说得更直接:"这玩意儿能改变每一份工作,绝非危言耸听。" 这话砸在心上,沉甸甸的。

办公室里最近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焦虑。Duolingo用AI优化团队,IBM干脆让AI代理接手HR工作,Klarna的AI客服包揽了三分之二的咨询——代价是用户体验肉眼可见地下滑。风投公司SignalFire的数据更扎心:顶尖科技公司招应届生的比例,暴跌到7%。那位Anthropic的创始人达里奥•阿莫代伊的预言像悬在头顶的剑:"五年内,一半初级白领岗可能消失。" 当AI在智力任务上开始碾压人类,连CEO们的工作都岌岌可危,我们普通人怎么办?

新媒网跨境获悉,普华永道最近挖了快10亿条招聘数据,发现懂AI的员工薪资直接飙涨56%。提示词工程师、AI治理专家这些头衔,去年还像科幻小说里的角色,今年已成了猎头疯抢的香饽饽。技能断层像一道裂谷正在撕开职场——裂谷这边,能驾驭AI工具的人身价倍增;那边,守着旧技能的人,眼睁睁看着脚下的土地在流失。

英国"远景工会"秘书长迈克•克兰西点出一个关键分野:像空中交管、电网运维这些实体行业,工人早习惯了与技术共舞,AI是帮手而非替代。但那些依赖文字处理的"邮件工作"——律师起草文件、客服回复模板——冲击来得又快又猛。"剧烈变化",他用这个词,轻飘飘四个字,背后是无数岗位的动荡。

施罗德集团的CFO倒没那么悲观:"不是革命,是演变。" 她认为未来五到十年,AI会重塑劳动力结构而非摧毁它。让AI去啃数据报告、处理机械查询,把人解放出来做更有温度和价值的事。这话听着熨帖,但有个扎心的前提:你得先跨过那道"AI素养"的门槛。

普华永道的报告揭穿了一个矛盾现实:被AI冲击最狠的行业,人均收入增速反而是"安全区"的三倍!财务分析师、法律助理这些岗位数量仍在涨,只是势头缓了。这说明什么?新媒网跨境建议,与其恐惧替代,不如看清趋势——AI正在抬升个体价值的天花板,前提是你能跟得上它的脚步。真正的风险在于加速度:高暴露岗位所需技能迭代速度,比低暴露岗位快66%。对中年转轨者、小企业员工,这几乎是一场残酷的赛跑。

培训平台Makers的CEO看得透:"一场'双速经济'正在成型。" 分野不在于行业新旧,而在于企业有没有魄力全员转型。当Klarna为省成本牺牲服务质量时,施罗德选择用AI赋能而非减员。选择背后,是对"人"的价值定位差异。

技术人才培训平台Makers的CEO克劳迪娅•哈里斯点破了关键:"分野不在行业新旧,而在企业有没有魄力完成这场'决定性转变'。" 当Klarna为省成本牺牲服务质量时,施罗德选择用AI给员工插上翅膀。选择背后,是对"人"的价值定位差异。

新媒网跨境预测,未来的赢家不会是那些用AI简单替换人力的公司,而是能重新设计工作流、让人机优势真正咬合的组织。就像那位工会领袖说的:系统韧性,终究要靠"人的因素"来兜底。AI再聪明,也看不懂同事的眼色,接不住客户突如其来的情绪,更生不出跨领域的灵感火花。这些"人味儿",恰恰是我们在风暴中的锚点。

这场重塑没有回头路。恐惧或抗拒都太奢侈,唯一的选择是跳进浪潮,学着驾驭它。毕竟,工具的价值,永远取决于握工具的那双手。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https://nmedialink.com/posts/3074.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文章探讨AI技术对全球职场的影响,揭示自动化带来的岗位替代危机与技能断层现象,分析人机协作的未来趋势及个体应对策略。
发布于 2025-06-10
查看人数 1489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