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战大逆转!中国吸才硅谷急,Meta亿级也难阻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人工智能(AI)无疑是驱动未来的核心引擎。而在这场宏大的技术变革中,最关键的资源,莫过于那些洞悉算法、精通模型的顶尖人才。多年来,全球的技术精英们,似乎都约定俗成地将目光投向了美国硅谷,那里汇聚了几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巨头,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才。
然而,今天的世界,AI人才的竞争版图正在被重新描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不再局限于硅谷的几个角落,而是加速蔓延到全球更多的国家、城市和公司之间。特别是我们中国,新兴的AI初创企业正以蓬勃之姿崛起,它们带着独特的创新理念和前瞻性布局,也积极地投身到这场全球人才的抢夺战中。
这股人才争夺战的风向,从近期的几家备受关注的AI初创企业身上,我们就能窥见一斑。
初创企业,全球视野下的招聘新策略
今年上半年,有两家名字频繁出现在科技新闻中的AI公司——Manus(国内主体为蝴蝶效应)和DeepSeek(深度求索),它们在人才流向方面的动向,尤其引人注目。
先说Manus,这家公司在发布了“通用型AI agent”后,在业界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展现出其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探索实力。新媒网跨境获悉,近期有消息称Manus在国内业务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并将部分国际业务总部迁往了东南亚的明珠——新加坡。这一举动,自然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从国外职场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上的信息来看,Manus AI近期确实在新加坡发布了21个岗位招聘,其中大部分是工程技术类和职能类岗位。就当地市场而言,这些技术岗位的薪资水平处于正常区间,既能吸引到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也符合公司的运营成本考量。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意味着国内业务的停滞。目前,Manus在国内的主体蝴蝶效应仍在正常开展招聘工作,岗位主要分布在北京、武汉、上海等国内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涵盖了工程师、产品经理、运营和设计等多个领域。这表明Manus正在采取一种“双线并行”的策略,即在国内持续深耕、发展核心业务和人才培养,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布局全球化发展。
今年4月,曾有报道指出Manus获得了一笔来自美国硅谷知名风投机构Benchmark领投的7500万美元融资,公司估值一度达到5亿美元。报道中还提到,Manus可能已经与投资方探讨了将国际业务与国内业务完全分离,以便更专注于全球市场的可能性。然而,紧接着在5月,又有消息传出,称投资方Benchmark因为这笔对Manus的投资,正在接受美国财政部的审查。对于任何一家立志全球化发展的技术产品型公司来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寻找一个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能满足算力需求,同时还能兼顾业务增长的平衡点,确实是其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选择新加坡作为国际业务的支点,或许正是Manus基于这些综合考量所做出的一个富有远见的决策。
另一家同样备受瞩目的AI初创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近期也在国外职场社交平台领英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岗位包括全栈工程师、深度学习研究员/研发工程师等10个职位。鉴于目前领英在国内的个人用户端服务已停止,DeepSeek在海外平台上的招聘行为,自然被外界解读为正在积极“开展国际招聘”。但有意思的是,目前这些职位描述全部使用中文撰写,并且岗位的工作地点也集中在北京和杭州这两个国内的AI高地。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可能意味着DeepSeek此举,更多是为了扩大人才触达的范围,尤其希望能够吸引到那些身在海外、具有深厚技术背景的华人技术人才。他们不仅拥有国际化的视野和经验,更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归属感,是连接中国与全球技术前沿的重要桥梁。吸引这些人才回国发展,无疑能为我国的AI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科技巨头:人才争夺战中的“超级买家”
当然,从最近全球科技新闻的聚焦来看,人工智能人才的最大买家,依然是那些实力雄厚的头部科技公司。无论是美国的Meta,还是其他国际巨头,它们仍然在通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薪资待遇,吸引着全球顶尖的研究员加入。
例如,有外媒报道,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科技巨头Meta,近期正在大手笔招募人才,以充实其新成立的AI部门。这些被招揽的人才中,不乏像美国OpenAI等行业领先公司的核心成员。据称,Meta为这些顶尖人才开出的总薪酬,有的甚至高达上亿美元,这足以见证其对AI人才的渴望和投入。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被重金招揽的技术精英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华人背景,这再次印证了华人工程师和研究员在全球AI领域的卓越贡献与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我们国内的互联网大厂在今年以来也毫不逊色,持续在全球范围内吸收顶尖的AI人才。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
今年2月,曾担任美国谷歌公司资深科学家(Google Fellow)的吴永辉博士,在深耕谷歌多年后,选择离开,毅然加入了中国互联网巨头字节跳动,担任其大模型团队“Seed”的基础研究负责人。吴永辉博士的加盟,无疑将为字节跳动在大模型基础研究领域带来国际一流的视野和宝贵经验,加速其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上的突破。
紧接着,在业界学界都拥有丰厚经验的AI科学家许主洪教授,也于近期加入了阿里巴巴集团,担任副总裁职务。他将负责AI ToC(面向消费者)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以及Agent(智能体)相关的研究与商业化应用。许主洪教授的到来,将进一步强化阿里巴巴在多模态AI和智能体技术上的布局,推动这些前沿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普通消费者,创造更多商业价值。
这些高层次人才的流动,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选择,更是全球AI产业格局重塑的缩影。
重绘AI人才版图:多元化与本土化并进
新媒网跨境认为,当前全球AI人才地图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重绘。一个清晰可见的趋势是:一方面,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传统科技高地,凭借其成熟的创新生态、充裕的资本以及顶尖学府的支撑,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吸引力,是全球AI人才心目中的“圣地”。
但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正在出现更加多元、更具活力的新技术中枢节点。这些新节点的崛起,打破了过去人才单向流动的局面,使得全球AI人才的分布更加均衡和多元。
例如,新加坡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稳定的营商环境以及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吸引了多家全球性AI公司在此设立办公室,迅速崛起成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技术枢纽。它不仅吸引了区域内的人才,也成为全球AI人才流动的新的目的地。
同样,中东地区的国家,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联酋),也通过设立庞大的科技基金、成立高水平的AI大学、提供优厚的签证和税收优惠政策等一系列积极举措,吸引全球AI人才和技术企业迁移落户。它们正以雄厚的财力、超前的规划和开放的姿态,构建面向未来的AI创新生态。
回望我们中国国内,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依然是本土AI人才密度最高的区域。这些城市不仅拥有众多顶尖高校和科研机构,更集聚了海量的科技企业和创新资源,形成了极具活力的AI生态圈。以DeepSeek(深度求索)、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等为代表的中国AI初创企业,正集中在这些城市蓬勃发展,它们凭借创新的技术实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逐步成为科技人才,特别是年轻一代AI精英的流向选择之一。
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关于AI人才流动的轨迹,也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过去,据国内《知识分子》杂志整理的资料显示,美国一家智库对2022年国际顶级AI会议NeurIPS(神经信息处理系统大会)作者的分析曾指出,顶尖AI人才中有将近一半来自中国。然而,在研究生阶段起,这些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会选择流向美国深造,并最终被美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所吸收。这在一定程度上曾引发了人们对“人才流失”的担忧。
然而,令人振奋的是,这种单向流动的趋势正在被逆转。近期,另一项针对DeepSeek团队论文作者的研究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作者,从接受培训到最终任职,始终在中国本土机构中完成。这有力地证明了我们中国已经具备了独立培养高水平AI人才的强大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在不断增强。同时,从人才的流动轨迹上看,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才俊,在赴美读研深造后,选择回归祖国,投身到中国蓬勃发展的AI行业中,成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事业进步的中坚力量。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剧。这场竞争,不仅仅是资金和算力的较量,更深层次、更核心的变量,其实是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是技术的驱动力,是企业乃至国家在未来科技格局中能否占据一席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令人欣喜的是,人才的流动,不再像过去那样只往一个方向倾斜。全球各地新兴的AI中心正在崛起,中国在AI人才培养和吸引方面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我们坚信,在一个开放、合作、共享的全球AI生态中,人才将如同活水般自由流动、相互滋养,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造福全人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