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香港公约6月生效!八国聚力,绿色拆船新规落地。

国际海事组织(IMO)主导的一项重要会议于2025年11月5日至7日在肯尼亚蒙巴萨成功举行,聚焦《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下称“香港公约”或“HKC”)在东非和南部非洲地区的落地实施。来自该区域八个国家的代表就支持公约区域性执行达成了一系列具体行动方案,这标志着非洲大陆在推动绿色航运、实现船舶报废循环利用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该研讨会由国际海事组织综合技术合作计划(ITCP)组织,旨在向非洲地区介绍管理船舶拆解的国际标准。共有32名与会者参与,其中包括14名女性,这反映出该地区在海事政策和环境治理领域对性别包容的日益重视。肯尼亚海事局(KMA)局长贾斯图斯·奥马埃·尼亚兰迪先生主持了会议开幕式。本次活动的核心目标是指导与会国家,无论是作为船旗国还是船舶拆解监管方,了解并满足《香港公约》所确立的各项要求。新媒网跨境获悉,会议期间,各参与国详细阐述了将在本国开展的具体计划。
《香港公约》:全球绿色拆船新范式
在深入探讨本次非洲区域会议的成果之前,有必要理解《香港公约》的深远意义。自2025年6月生效以来,这项国际性公约致力于确保船舶在其使用寿命结束后,能够以安全、环保的方式进行拆解,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长期以来,全球船舶拆解行业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在一些地区,老旧船舶的拆解作业常常在缺乏适当监管和基础设施的条件下进行,导致工人暴露于有害物质(如石棉、多氯联苯、重金属等)的风险之中,作业环境恶劣,安全事故频发。同时,未经妥善处理的船舶废料和有毒物质,直接或间接排入海洋和陆地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环境正义和工人权益,更对全球海洋生态的健康构成威胁。
《香港公约》的诞生,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船舶拆解标准。其核心理念在于从船舶设计、建造、运营直至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实施严格的有害物质管理,推动可持续的船舶报废实践。公约要求船舶在建造时就应附带一份有害物质清单,并在拆解前进行更新。此外,拆船设施必须经过认证,确保其具备符合环保和安全标准的拆解能力和管理体系。这包括:
- 有害物质清单(IHM)管理: 船舶必须持有并维护一份记录船上所有有害物质的清单,以便在拆解时进行安全处理。这份清单如同船舶的“健康档案”,详细列出了船体结构、设备和系统中所含的各类潜在有害物质及其位置,确保在拆解过程中能够被准确识别并进行妥善处理。
- 安全环保的拆解设施: 拆船厂必须获得授权,并符合严格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标准。这意味着拆船厂需要具备先进的设施,包括适当的围堵系统、废物处理装置、空气质量控制以及水污染防治措施。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拆解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工人培训与安全: 公约强调对拆船工人的保护。这要求拆船厂确保所有工人接受充分的健康、安全和环保培训,了解处理有害物质的正确方法,并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PPE),如呼吸器、防护服、手套等。同时,作业环境必须符合国际劳工标准,避免职业病和事故的发生。
- 应急响应: 拆船厂需制定详尽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或紧急情况,例如火灾、有害物质泄漏、人员受伤等。预案应包括应急响应流程、人员职责、疏散计划和与当地救援部门的协调机制,从而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将损失降到最低。
《香港公约》的生效,标志着全球航运业向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船舶拆解行业设定了新的国际基准。对于船旗国、船东、船厂和拆解国而言,公约的实施意味着更高的合规要求和责任,但同时也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和升级。它旨在改变过去“肮脏”的拆船形象,使其成为一个安全、环保、可持续的产业。
非洲区域研讨会:共谋公约落地
本次在肯尼亚蒙巴萨举办的区域研讨会,为非洲八个国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平台,使其能够深入了解《香港公约》的精髓,并为后续的国内实施工作做好准备。参与国包括科摩罗、肯尼亚、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莫桑比克、塞舌尔、南非和坦桑尼亚。这些国家均拥有重要的海岸线或港口,其海事活动与区域及全球贸易息息相关。随着全球航运业的不断发展,这些国家作为船旗国、港口国或未来潜在的拆船国,在维护全球海洋环境和航运安全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
研讨会不仅由国际海事组织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指导,还有一位来自孟加拉国的顾问参与其中。该顾问在船舶拆解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并曾参与“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SENSREC)项目,孟加拉国正是该项目的一个重要伙伴国。这种国际经验的引入,为非洲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公约在不同国家背景下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挑战。
会议的讨论焦点在于,如何将国际公约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各国切实可行的政策和行动。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成功实施《香港公约》意味着需要建立或完善其国内法律法规框架,提升海事监管能力,并可能需要对现有船舶拆解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达到公约设定的安全和环保标准。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挑战,更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协调、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
具体行动方案:非洲国家的路线图
为了确保《香港公约》在区域内顺利实施,各参与国在研讨会中达成并明确了三项核心行动方案,构成了其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路线图:
- 开展《香港公约》影响的初步分析: 这项工作旨在全面评估公约实施可能对本国经济、环境和社会带来的潜在影响。对于非洲国家而言,这意味着需要审视本国现有海事产业结构,识别船舶拆解相关产业链,评估合规成本,并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效益(如减少污染、改善生态)和健康效益(如保障工人安全)。这项分析将涵盖对港口运营、航运企业、废物处理行业以及相关就业市场的影响。例如,新的环保标准可能促使一些不合规的拆船厂进行技术升级或转型,同时也可能催生新的绿色拆船技术和服务市场。通过数据驱动的分析,各国决策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公约实施的利弊,从而在充分权衡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国情的、可持续的实施策略。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一步骤是任何国际公约在国内成功转化的基石,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为国家政策制定者准备宣传和信息简报: 公约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支持和跨部门的协调。准备简报旨在向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者,包括立法机构、海事部门、环境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政府机构,清晰地阐释《香港公约》的重要性、其核心要求以及对国家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这些简报将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公约如何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吸引绿色投资、改善国民健康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通过有效的政策倡导,可以争取到高层政治意愿,确保公约能够被纳入国家发展议程,并获得必要的资源和法律保障,从而为后续的法律制定和机构改革铺平道路。
- 识别并解决当前阻碍《香港公约》批准的能力差距: 这是确保公约最终能在各国生效并得到有效执行的关键一步。能力差距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包括:
- 法律和监管框架: 现有国内海事法律是否与公约要求一致?是否需要制定新的法规或修订现有法律,以纳入有害物质清单、拆船计划审批、拆船设施认证等具体规定?
- 技术能力: 是否拥有识别和处理船舶中有害物质的技术设备和专业人员?是否有能力对拆船设施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安全审计,确保其符合公约标准?
- 人力资源: 是否有足够数量的、经过专业培训的监管人员、检查员和拆船工人?这包括海事官员、环境专家、安全工程师等,他们需要具备执行公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基础设施: 拆船厂是否需要升级改造以满足公约规定的安全和环保标准?废物处理和回收设施是否完善,能够安全处理和处置拆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特别是危险废物?
- 资金支持: 实施公约所需的资金从何而来?各国需要评估内部资源,并积极寻求国际援助和技术合作,以弥补资金缺口。
通过识别这些具体差距,各国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能力建设方案,寻求国际海事组织及其他国际伙伴的援助,开展专业培训,并规划长期的投资策略,从而为《香港公约》的批准和全面实施扫清障碍,确保公约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展望:非洲绿色航运的未来
本次区域研讨会及其达成的行动方案,不仅为东非和南部非洲国家实施《香港公约》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也彰显了该地区在全球绿色航运治理中的积极姿态。随着这些国家逐步推进公约的批准和落地,预计将显著提升区域内船舶拆解作业的安全性与环境友好性,改善沿海社区的生活质量,并为当地工人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
国际海事组织通过其技术合作项目,持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助力其履行国际海事义务。SENSREC项目作为其中的典范,正是通过能力建设和知识分享,推动了全球范围内安全环保拆船实践的普及。非洲国家的积极参与,无疑将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清洁和可持续的全球航运生态系统贡献重要力量。新媒网跨境认为,此举也可能吸引更多绿色投资和技术转移,为非洲地区的海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当地海事产业的升级转型,最终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frica-8-nations-hkc-june-green-recycling.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