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嫌弃小额汇款,竟喂肥了跨境支付巨头!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银行里那些事儿,特别是和跨境业务相关的,也就是国际结算和国际汇款,这两兄弟看着像,实则大有不同。
首先,很多朋友可能分不太清国际结算和国际汇款,觉得不都是钱从国外到国内,或者反过来吗?其实不然,它们在“江湖地位”和“行事风格”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应用场景上来说,国际结算这块儿,它的主战场那可是在国际贸易领域。你卖一批货到国外,或者从国外采购一批原材料,这中间的货款支付,就离不开国际结算的影子。它更像是为实体经济的跨境交易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而国际汇款呢,它的覆盖面就广多了。企业会用到,比如支付一些服务费、咨询费,或者关联公司之间的资金调拨;个人也会经常用到,比如咱们的留学生在外求学,家里给汇生活费,或者在外工作的游子给家里寄钱,再或者买个国外的商品,需要个人支付等等,这些都属于国际汇款的范畴。可以说,国际汇款更侧重于资金的单向流动和日常支付需求。
再看实现方式,国际结算通常有两种“杀手锏”:信用证和托收。信用证,顾名思义,是银行基于买方申请开出的一个保证付款的凭证,只要卖方提交的单据符合要求,银行就得付款。它为交易双方提供了一种银行信用担保,极大地降低了交易风险,尤其是在双方互不信任或距离遥远的情况下,作用非凡。
托收呢,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支付方式,它依赖于银行代收货款。卖家将单据交给自己的银行,银行再委托买家所在地的银行向买家收取货款。托收又分为付款交单(D/P)和承兑交单(D/A),区别在于买家是付款后才能拿到单据,还是承兑(承诺付款)后就能拿到单据。无论是信用证还是托收,它们的核心都在于“单据”,围绕单据流转来控制风险、促成交易。
而国际汇款目前主流的方式,就比较现代化和标准化了。它主要依赖于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报文系统和代理记账模式。SWIFT系统就像全球银行间的一个高速“电报网络”,银行通过它发送指令和信息,确保资金安全、准确地抵达目的地。代理记账模式,则是指银行之间相互开立账户,直接进行资金清算和划拨,就像两个朋友之间有本账,可以直接记在账上,不用每次都跑腿拿现金。这些方式让跨境资金流转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从流程上看,国际结算的流程会相对复杂。它涉及到贸易合同的签订,银行开立信用证或办理托收,然后是货物运输、卖方交单、银行审单、买方付款赎单等一系列环节。这中间,贸易双方和各自的银行都需要进行单据的交互、审核和确认,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旨在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合规性,降低风险。
国际汇款的流程则要简单得多。通常只需要汇款人提供收款人的账户信息和收款银行信息,银行主要审核这笔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比如资金来源、用途等,确保符合反洗钱和外汇管理规定。一旦审核通过,资金就能通过SWIFT网络或代理行快速划转。
那么,咱们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为什么银行对国际结算业务如此重视呢?这背后其实与国际结算所能带来的收益和其风险控制能力息息相关。
首先是收益方面。国际结算能为银行带来多方面的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和汇兑损益。手续费通常有开证手续费和交单手续费。比如,开立一笔信用证,银行会按照交易金额的一定比例收取开证手续费,这个比例通常是千分之几,也就是常说的“千几”,比如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不等。虽然看起来比例不高,但由于国际贸易的交易金额往往巨大,这笔手续费累积起来就相当可观了。同样,卖方在交单时,银行也会收取交单手续费。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服务收入。
其次是汇兑损益。在跨境交易中,由于涉及不同币种的转换,银行在提供结售汇服务时,会设定买入价和卖出价,中间有一个价差,这就是银行的汇兑收益。这种收益相对固定,且在国际贸易量巨大的背景下,能持续为银行贡献稳定的利润。这些多种收入来源叠加,使得国际结算成为银行一项高附加值的业务。
再来看看风险控制。新媒网跨境认为,国际结算在风险控制上,确实比国际汇款更有“权威性”。它通过信用证、托收等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将银行的信用融入到交易环节中。以信用证为例,银行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依据“单据相符即付款”的原则,确保了买卖双方的权益。买方不用担心付款后收不到货,卖方也不用担心发货后收不到钱,因为有银行信用作为担保。这种机制能够更好地控制业务风险,大大降低了欺诈和违约的可能性,确保了业务的合规性。对于银行而言,这意味着更低的坏账风险和更高的业务稳定性,自然是其青睐有加的“香饽饽”。
相比之下,国际汇款的业务收入就显得“单薄”许多了。它主要依赖于汇兑损益。虽然银行在办理汇款时也会收取少量手续费,但单笔金额通常不大,手续费也远低于国际结算。如果仅靠汇兑损益,且单笔汇款金额较小、频次分散,银行处理这些小额高频的汇款业务,往往会面临较高的操作成本,而收益却相对有限。
正因为银行对国际汇款业务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或者说,在处理小额高频的跨境汇款时,银行的传统模式效率和成本优势不明显,这反而为第三方跨境支付公司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给它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业务拓展机会。
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市面上主流的第三方跨境支付机构,它们在做B端(企业端)的跨境支付业务时,其实就巧妙地利用了银行的跨境汇款服务。它们的核心模式,就是与银行进行深度合作。
银行仍然是金融体系的基石,拥有完整的账户能力和资金收付能力。第三方支付机构正是借力于银行的这些核心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服务整合,将大量分散的跨境汇款需求“集结”起来。
具体来说,第三方支付机构会吸引众多中小企业或个人用户,将他们的跨境支付需求汇聚到自己的平台。当这些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后,支付机构再以批量、集中化的方式,通过其合作银行进行大额的国际汇款或清算。这样一来,原本银行需要处理无数笔小额、零散的汇款,现在变成了处理支付机构的少数几笔大额集中汇款。
这种模式的精髓在于“规模效应”和“边际成本优化”。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聚合海量用户和交易,实现了单笔交易成本的大幅降低。对于银行而言,虽然单笔汇款的收益可能不高,但通过与支付机构合作,银行依然能获得可观的集中汇款业务量,并且降低了前端客户服务的压力和运营成本。支付机构则通过技术创新和高效服务,为用户提供了比传统银行更便捷、更快速、通常也更优惠的跨境支付体验。
可以说,第三方跨境支付公司正是抓住了银行在小额高频跨境汇款服务上的“空白”或“弱点”,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实现了与银行的互补共赢。它们不仅为广大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利的跨境支付服务,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金流动的效率,为数字经济时代的跨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创新与合作,正是咱们这个时代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Amazon Echo Show 5 (newest model), Smart display with 2x the bass and clearer sound, Charcoal
$ 64.99

Blink Mini 2 (newest model) — Home Security & Pet Camera with HD video, color night view,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and built-in spotlight — 1 camera (White)
$ 39.99

Blink Mini - Compact indoor plug-in smart security camera, 1080p HD video, night vision,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easy set up, Works with Alexa – 1 camera (White)
$ 29.99

Blink Mini - Compact indoor plug-in smart security camera, 1080p HD video, night vision, motion detection, two-way audio, easy set up, Works with Alexa – 1 camera (Black)
$ 29.99

Ring Floodlight Cam Wired Plus — Outdoor home or business security with motion-activated 1080p HD video and floodlights, (2021 release) White
$ 119.9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