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关税新规:690宗虚报被查,企业如何守住10%税率?

2025-06-12Shopee

Image

这半年的国际贸易市场,像极了新加坡的雨季,说变就变。关税政策的风向一转,企业家的眉头就跟着皱起来。新加坡工贸部和关税局最近连发提醒,像老友敲黑板般叮嘱:填原产地证明时,可千万别手滑。

新媒网跨境观察到,这场提醒来得正是时候——全球关税战火越烧越旺,一纸证明背后,牵动的是真金白银的竞争力。


01 政府文件里的火药味

6月9日那纸联合通告,读着温和,分量却不轻。工贸部和关税局把话摊开说:新加坡能成为全球信赖的贸易枢纽,靠的就是规则二字。

"申报原产地不是走形式,是贸易合规的生命线。"

关税局高级助理局长李文聪的这句话,直接点中要害。自2020年起,近690宗虚报案例被揪出来,警告信、罚款单甚至法庭传票接连飞出。有家企业把越南组装的电子产品贴上"新加坡制造"标签,结果吃了巨额罚单不说,供应链都被海关盯了半年。

关键雷区在哪儿?

  • 只有完全符合自贸协定条款的货品,才能标"新加坡原产";
  • 连包装盒上印错产地代码,都可能触发审查;
  • 中小企业最容易踩坑——以为本地加工25%就能过关,却漏了实质性转型证明。
    图片

02 10%关税背后的战略高地

大华银行刚发布的报告里藏着更现实的焦虑:特朗普关税大棒一挥,东南亚企业信心指数从77%猛跌到48%。当别国商品被美国课以重税时,新加坡出口却守着10%的底线。

凭什么?

  • 芯片、精密仪器这些高附加值产品,本就是新加坡出口主力;
  • 零倾销记录让美国海关开绿灯;
  • 最诱人的是原产地规则这张王牌

某电子厂的老陈算过账:他的电路板若持优惠原产地证(PCO)进美国,关税能从21%砍到0,清关时间省下两天。秘诀在于把韩国进口的基板,在新加坡工厂完成40%以上的价值重塑——贴片、测试、封装全流程落地。

更别说新加坡织就的自贸协定网:

  • 中美两头吃红利:出口美国符合规则就零关税;中国95%商品对新加坡免关税;
  • 全球贸易商计划(GTP)把大宗商品税率压到15%,比香港还低一截。

新媒网跨境建议:现在布局新加坡产线的企业,早就不单为避税——这里像块跳板,既躲开贸易流弹,又能借道辐射整个东盟。
图片


03 手把手避开申报雷区

申请原产地证明?别被流程吓住。我们捋过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SMF)的条规,发现卡住企业的常是这些细节:

雷区一:签字人埋隐患

  • 注册公司要备齐董事会授权书,偏偏有企业拿总经理直接签字;
  • 非注册公司的合伙人变更后忘更新SMF备案,证书当场作废。

雷区二:文件凑不齐

  • 本地制造商常漏交成本明细表,SMF要看到25%本地增值的白纸黑字;
  • 转口贸易商更头疼:外国原产地证超24个月、提单复印件没盖"真实副本"章...补材料拖一周都算快的。

有位做医疗器械转口的张总吃过亏:德国供应商的原产地证差三天过期,货到港了证书还没批下来,滞港费每天烧掉五千新币。

实用锦囊:

  1. 提前7天动手:装运前就把制造商声明信、发票、提单副本塞进申请包;
  2. 印章别乱盖:赔偿保证书必须用公司抬头纸,CEO或备案签字人亲笔签;
  3. 备查别侥幸:SMF可能突然到厂核验生产记录,台账务必实时更新。
    图片

尾声:合规才是终极护身符

当下全球贸易就像暴雨前的低压天气,新加坡这道10%的关税防线,既是盾牌也是磁石。但工贸部那纸通告说得明白:制度红利只留给守规矩的人。

新媒网跨境预测,未来半年关税局核查会更密集。那些把原产地证明当"橡皮图章"的企业,罚单可能正在路上。而真正吃透规则的企业,早把新加坡变成关税战里的诺亚方舟——毕竟当别家货柜在海关卡壳时,他们的集装箱正贴着绿色通行证穿越风暴。

说到底,国际贸易没有侥幸者的王座,只有合规者的蓝海。
图片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3191.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文章探讨了国际贸易中关税政策的变化及原产地证明的重要性,特别强调新加坡作为贸易枢纽的合规要求,提醒企业避免申报错误以减少经济损失。
发布于 2025-06-12
查看人数 177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