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出海狂砸百亿:香港44%市占,沙特10%份额,巴西10亿美元开战
2025年的中国外卖江湖,硝烟再起。
京东带着"免佣金+五险一金+百亿补贴"的狠招杀入战场,短短75天,日订单量就冲破了2000万大关。美团和饿了么这对老冤家,被逼着重新捡起"烧钱"的老本行。1.99元的奶茶,2.99元的咖啡,3.99元的米线…满屏都是刺眼的低价。这场混战,直到五部门联手约谈,才勉强按下暂停键。
可明眼人都看得出,这热闹掩盖不了一个冰冷现实:国内5.92亿的外卖用户,基本到顶了。盘子就这么大,再抢,也不过是从别人碗里扒饭。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即便是美团这样的巨头,也被逼着开始寻找新故事——它的目光,坚定地投向了海外。
财报里的转向信号
看看美团最新的一季报:866亿营收,增长18%。核心的本地商业收入643亿,涨了17.8%;新业务板块收入222亿,增长更快,达到19.2%,亏损还大幅收窄了17.5%。新业务的亏损率降到了10.2%。
外卖这行当,初期烧钱换市场是常态。新业务亏得少了,特别是亏损率大幅下降,很能说明问题——美团的国际化步子,明显踩实了。摩根士丹利甚至预估,美团今年为海外业务准备的“弹药”,亏损额可能高达60到70亿人民币。海外,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美团未来最重要的支点之一。
这个念头,王兴其实憋了很久。2016年乌镇互联网大会,他和张一鸣、程维坐在一起聊未来,核心就一个:国内厮杀太惨烈,真正的出路在海外。他提的“下半场”理论,“上天、入地、全球化”,全球化是压轴的重头戏。只是早期美团步子迈得小心,更多是撒钱投资,比如印度的Swiggy、印尼的Gojek、尼日利亚的Opay。
真正的转折点在2022年。那年的三季度财报会上,美团终于不再藏着掖着,正式确认要搞出境业务,成立了专门的海外部。蛰伏期结束,远征开始了。
香港:小试牛刀,大获全胜
2023年5月,美团旗下外卖平台KeeTa登陆香港。这块弹丸之地,国际金融中心,文化语言跟世界接轨,消费习惯也成熟,是块绝佳的“试验田”。
KeeTa没让人失望。菜单革新、运力优化、补贴精准到位,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惊人。上线不到十个月,市占率火箭般蹿升到44%!直接把英国老牌外卖平台Deliveroo打得退出香港市场。这一仗,赢得漂亮。它验证了关键一点:“中国算法+本地化运营”这套打法,行得通!
香港站稳了,美团剑指中东。2024年9月,KeeTa落子沙特阿拉伯,紧接着在迪拜拿下全球首张超视距(BVLOS)无人机商业运营牌照。这牌子的分量,懂行的人都明白。
技术成了美团的攻城锤。算法降维打击,无人机配送碾压速度,沙特市场被迅速撬动。到今年3月,KeeTa已覆盖沙特所有9座百万人口城市,下载量超360万次,市场份额冲到10%,日均订单破75万单,硬生生挤进前三,排在Hunger Station和本土品牌Jahez后面。
目光转向拉美,巴西成了桥头堡。5月12日,王兴和巴西总统卢拉在北京同框,宣布KeeTa即将进军巴西,未来五年砸下10亿美元,要建一张覆盖全国的即时配送网。火药味已经弥漫开来——老对手滴滴早在4月就宣布重金投入巴西外卖,推出“99Food”。巴西这一仗,注定是场硬碰硬的恶战。
为何此时全力出海?
时间拨回2024年2月,美团搞了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次架构调整。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无人机、境外业务,直接向王兴汇报。CEO亲自挂帅出海,战略地位不言自明。
要知道,就在2022年三季度,王兴谈到香港市场还显得很“克制”,强调“影响盈利有限”。短短两年,态度180度大转弯,为什么?
答案藏在财报和政策的风向里。
2024年美团总营收3376亿,看着不少,但核心本地商业的收入增速从2023年的24.3%掉到了20.9%。外卖配送收入增速降到19.5%,佣金增速降到23.9%。发动机的轰鸣声,明显弱了。
外部强敌环伺:抖音本地生活用短视频疯狂切蛋糕,饿了么背靠阿里生态步步紧逼,京东的“百亿补贴”更是正面强攻。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美团市值从高峰时的2.6万亿港元一路缩水,多次跌破发行价,只剩3950亿港元左右。增长焦虑,如影随形。
更大的压力来自上面。从2023年高层警示“恶性内卷”,到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喊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具体部署整治“内卷式”竞争,“反内卷”成了硬指标。容纳了上千万灵活就业人员的外卖行业,更是监管紧盯的风口浪尖。
国内市场同质化竞争惨烈,用户增长摸到天花板,监管红线越收越紧。美团急需一个新故事,一个足够性感的增长引擎。与其在国内红海里继续卷得头破血流,不如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出海,成了美团破局的必然选择。新媒网跨境认为,这不仅是美团的突围,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面对增长瓶颈时的一种集体转向。
出海,是场十年长跑
外卖出海,和卖手机、卖衣服可不一样。它是重资产的服务出海,链条长得吓人:要摸透当地人的口味,要搞定千差万别的政策法规,要构建高效的运力网络,要控制住高昂的配送成本,还要玩转复杂的算力调度…本土化能力,是生死线。
王兴看得很清楚:“我们在中国花了十年站稳脚跟,海外,可能也需要另一个十年。”美团这次,是抱着长期主义的心态来的。
从香港到沙特,再到即将开战的巴西,美团正摸索自己的全球化方法论:
挑市场,眼光毒: “要么不做,要做就奔着前两名去。”王兴这话是标准。美团盯的都是规模大、跑得快、客单价高、政策还友好的地方。巴西,拉美最大外卖市场,规模约188亿美元,年增速15%-20%,正是青春期。沙特,2024年外卖收入超101.9亿美元,用户平均消费(ARPU)高达635美元,全球领先,需求远没饱和。沙特砸千亿搞“2030愿景”推数字化,巴西给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窗口期不抓住就可惜了。
砸补贴,不手软: 快速打开市场,高频精准的补贴是利器。香港砸了10亿港币“激赏计划”,沙特甩出10亿里亚尔(约19.3亿人民币),巴西更是豪掷10亿美元建网络。短短时间,百亿人民币真金白银已经撒向海外。
拼技术,降维打: 这是美团最大的底气。国内从0到1搭建起日均6000万单的即时配送网络,积累的系统算法、运力组织、线下运营经验,是碾压级的优势。无人机配送更是杀手锏,截至今年3月,美团无人机在北上广深及迪拜开通了55条航线,累计完成52万单。背后是近五年累计超1000亿的研发投入在支撑。技术,成了美团撬动海外市场的硬杠杆。
搞本土化,接地气: 技术是骨架,本土化才是血肉灵魂。在香港,洞察到单人用餐需求推出“一人饭堂”,降低消费门槛;在沙特,尊重斋月习俗,重点发力夜间配送…这种深入肌理的文化理解和灵活应变,才是Keeta能在海外快速扎根的关键。
新媒网跨境建议,美团的出海之路,注定不会平坦。百亿投入只是开始,面对滴滴在巴西的提前布防,面对全球各地不同的监管环境和本土强敌,每一场都是硬仗。但国内增长见顶、反内卷压力加大的双重推力下,出海已是美团,乃至更多中国平台型企业不得不讲、也必须讲好的“新故事”。这条路,道阻且长,却也是破局的希望所在。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