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u联手IACC重拳打假!东南亚63%卖家因假货被清退
黄峥:“我们永久承诺打击假货。”
1 Temu与国际反假冒联盟展开合作
近年来全球电商市场迅速崛起,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量电商违规问题,贩假售假、电商欺诈等行为层出不穷。这不仅是渠道之争,更是生态之战。为了维护线上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各大电商巨头可谓各显神通。
新媒网跨境获悉,2025年国际反假冒联盟(IACC)年会上,拼多多海外分支Temu与IACC签署谅解备忘录,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并加入新成立的市场咨询委员会(MAC)。该委员会成员包括亚马逊、PayPal等全球领军企业,目标是通过跨行业协作制定反假冒新标准。
Temu美国知识产权合规主管Christine Casaceli表示:“与国际反假冒联盟的合作,彰显了我们打造可信在线市场的决心。”这一动作背后,是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自2018年便立下的承诺——“永久打击假货”。自Temu成立以来,平台已投入数千万美元用于技术升级,包括全链路卖家审查机制、AI算法实时监控系统,以及面向品牌方的知识产权保护门户。
2 东南亚政策收紧:合规成生死线
如果说平台自律是打假第一道防线,那么政策监管则是悬在卖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新媒网跨境建议,跨境卖家需密切关注东南亚市场动向——2024年印尼政府突然禁止社交媒体平台从事电商交易,TikTok Shop被迫关闭本土业务,直接导致超600万中小卖家陷入生存危机。
这一政策变动背后,是印尼对假货泛滥的零容忍。据印尼贸易部数据,2024年该国查处跨境假货案件同比增长47%,其中美妆、电子产品仿冒率高达32%。尽管TikTok最终通过收购本地电商平台Tokopedia重返市场,但其商品上架审核周期延长至72小时,63.2%的卖家因资质不符被淘汰。
新媒网跨境预测,未来两年内,东南亚国家或将效仿印尼推出更严苛的合规政策。例如,越南计划在2025年实施《电商法》修订案,要求所有跨境商品提供原产地认证;菲律宾海关则宣布对低报、伪报商品实施“黑名单制”,违规企业最高面临5年禁售处罚。
3 行业共治:从单打独斗到生态作战
金口碑,银口碑,不如消费者的真口碑。当假货攻防战进入深水区,平台、政府、消费者三方联动的生态治理模式正在成型。亚马逊2024年品牌保护报告显示,其通过AI图像识别技术查获1500万件假货,较2022年增长150%;俄罗斯Ozon平台则对售假卖家处以单件1万卢布(约合人民币800元)罚款,2024年累计清理违规店铺超2.3万家。
新媒网跨境获悉,泰国在2025财年前6个月处理假货案件1.8万起,罚款27亿泰铢(约合5.2亿元人民币),其中跨境包裹开箱查验率提升至18%。而菲律宾与18家企业签署的电商MOU,则建立了一套“数据共享-快速下架-联合追责”机制,假货投诉处理时效从14天压缩至48小时。
4 破局之道:长期主义者的生存法则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战争中,合规成本上升已成定局。新媒网跨境建议,卖家需从三方面突围:一是建立品牌护城河,2024年Temu品牌注册商家投诉量下降67%,正品标识商品复购率提升41%;二是借力平台工具,如亚马逊Transparency透明计划已覆盖5亿件商品;三是布局新兴市场,非洲、拉美等地对高性价比商品需求旺盛,且监管相对宽松。
黄峥曾说:“打假是一场持久战。”当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时代来临,唯有坚守品质底线者方能穿越周期。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