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玩具业凛冬已至!55%关税重压,巨头收入暴跌17%!

2025-09-02Amazon

Image

提起玩具,那可是咱们大家伙儿从小到大的老朋友了,承载了无数欢声笑语和童年梦想。无论是孩童手里的卡通玩偶,还是大人收藏的精巧模型,这小小的玩具,维系着庞大的全球产业链。然而,就在最近,太平洋彼岸的美国玩具行业,却似乎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冰与火之歌”,挑战接踵而至,让人不禁为他们的未来捏一把汗。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近期美国玩具零售业的巨头们动作频频,引人关注。其中,名头响当当的孩之宝公司,就传出了调整架构、精简人员的消息。虽然裁员比例看起来只有约3%,涉及大约150名员工,但要知道,这可是在其此前已经历过两轮大规模裁员,波及人数超过2000人之后,又一次不得不做出的艰难决定。对于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企业来说,这背后的无奈与阵痛,可想而知。

究其原因,除了自身销售业绩的持续疲软,这份阵痛很大程度上还源于那一直悬而未决、且影响深远的贸易关税。根据今年5月中美双方联合发布的一些信息,目前美国市场对从我们国家进口的不少商品,依然征收着高达55%的关税。这笔额外的成本,对于那些高度依赖中国生产的美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座沉重的大山。

咱们都知道,中国制造在玩具领域那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根据美国贸易组织玩具协会提供的数据,在美国本土销售的玩具中,大约有八成都是咱们中国生产的。到了2024年,这个比例更是惊人,美国进口的玩具中,有七成多,甚至接近八成,都是来自中国。尤其到了每年最火爆的圣诞节销售旺季,八成半到九成的相关进口商品,也都是“中国制造”。这足以说明,中国在全球玩具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那是无可替代的。

就算当前美国对华商品的关税税率相较于今年4月已经有所下调,但面对美国玩具零售商如此庞大的进口规模,哪怕是百分之几十的税率,折算到具体的成本上,那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足以让利润微薄的玩具企业感到巨大的压力。对于这些美国玩具企业来说,眼下这段日子,的确是他们最为艰难的时刻。

孩之宝的财务报告也印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孩之宝的总收入从之前的50亿美元跌落到了41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滑了17%。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孩之宝的管理层自然是坐不住了。他们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长期盈利计划,希望能扭转乾坤。这项计划的核心目标有两点:第一,争取在2027年之前,将孩之宝在全球的受众群体从目前的5亿扩大到7.5亿;第二,计划在2025年至2027年期间,实现中等个位数的收入增长,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削减大约10亿美元的成本。这些目标听起来振奋人心,但如何将它们落到实处,尤其是如何在关税的阴影下实现,这无疑是对孩之宝经营智慧的一次大考。

面对最为棘手也最迫在眉睫的关税问题,孩之宝高层也明确表示,他们正在积极推动采购渠道的多元化,希望能够逐步降低对中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孩之宝的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吉娜·戈特尔女士在今年4月的财报会议上就提到,公司已经与合作伙伴紧密协作,有针对性地挑选商品品类,策划促销活动,并适时地调整产品定价,以期能将关税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然而,即便使出了浑身解数,关税的“威力”依然不容小觑。孩之宝方面预计,今年,仅关税一项,就可能导致公司净利润减少6000万美元到1.8亿美元。这笔损失可不是个小数目,足以影响企业的投资、研发乃至员工福利。更让人头疼的是,关税政策变化多端,难以预测,这让孩之宝很难为全年的消费品业务制定一个明确而稳定的规划。他们也表示,如果后续关税政策有新的变动,公司还将继续密切关注趋势,及时调整自身的战略部署。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营状态,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

其实,这种关税带来的“阵痛”,并非孩之宝一家独有,它是整个美国玩具行业都在共同经历的“大考”。咱们再来看看另一家玩具巨头——美泰公司。作为占据美国玩具市场近37%份额的行业翘楚,美泰的反应速度已经算是很快的了。早在今年3月中旬,他们就宣布了裁员约120人的计划,明确指出这是为了应对潜在的关税冲击。在2月的财报会议上,美泰的首席财务官安东尼·迪西尔韦斯特罗更是透露,公司已经在生产方面实现了多元化布局,预计到2025年底,中国供应商在美泰全球玩具总产量中的占比将下降到40%。这个数字,相较于整个行业平均80%的中国制造依赖度,无疑走在了前面。

从美泰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玩具生产高度依赖中国制造,这并不是某个单一企业的特例,而是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当然,这种高额关税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美国本土的品牌。那些在中国生产玩具,然后销往美国市场的非美品牌,同样深受其害。比如,加拿大的知名玩具品牌Spin Master,就在今年6月初宣布,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关税影响,他们已经在全球启动了裁员计划。他们特别强调,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对他们的业务影响最大。也正因如此,Spin Master不得不在5月时,撤回了他们之前对全年业绩的预测。这说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壁垒的影响是相互的,没有哪个环节能够独善其身。

面对关税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Spin Master也不得不与同行一样,开始调整供应链策略,试图减少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并同步削减自身的运营成本。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绝大多数美国玩具公司,恐怕都需要经历一段不短的调整期。摆在他们面前的,无外乎两条路:要么将部分供应链分散到东南亚等其他地区,要么干脆把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但这两条路,说句实在话,都有各自的难处和挑战。

如果选择把生产线全部搬回美国本土,那可真是“千难万险”。首先,光是完成所有制造设施的建设和生产能力的迁移,恐怕就得花上好几年时间。这期间,不仅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还要面对美国本土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以及各种更为严格的环保和安全标准。最终,在美国本土生产出来的玩具,其成本自然会比中国制造高出一大截。这意味着,这些玩具在市场上销售时,价格会变得更高,消费者可能就不买账了,玩具公司面临销量下滑的风险也就随之而来。对于那些利润空间本就不大的大众消费品来说,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新媒网跨境认为,如果选择将供应链分散到其他地区,比如东南亚的一些国家,虽然在成本和速度上可能会比迁回本土略有优势,但背后肯定也需要额外支出。比如,在新的地区建立或寻找合适的工厂,培训当地工人,建立新的物流网络,以及应对当地可能存在的文化差异和管理挑战。更重要的是,即便生产分散到各地,只要还是在海外生产,依然有可能面临被征收高额关税的风险。根据当前暂缓实施的美国全球关税表,像越南和柬埔寨这两个常常被考虑作为替代生产地的国家,其关税税率也都超过了45%。这意味着,无论美国玩具企业把生产线搬到哪里,只要他们的产品最终要进入美国市场,关税这道坎儿,就始终横亘在那里,难以彻底绕开。

这正如咱们中国老话所说,“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玩具行业如今所经历的,正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风暴。在这场风暴中,无论企业是否愿意,都必须做出调整和改变。至于最终的调整结果如何,那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全凭各自的本事和智慧了。但无论如何,这场变革无疑将重塑全球玩具产业链的格局,也让我们看到了在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企业韧性与战略选择的重要性。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3386.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国玩具行业面临关税挑战。孩之宝、美泰等巨头纷纷裁员、调整供应链,降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高额关税导致利润下滑,企业积极寻求多元化采购渠道和成本控制策略。这场变革将重塑全球玩具产业链格局。
发布于 2025-09-02
查看人数 106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