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7月订单暴跌七成!十年最惨淡,别慌还有214亿!
最近,跨境电商圈子里弥漫着一股“凉意”。不少卖家朋友都感觉,这大促前的日子真是“一波三折”,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新媒网跨境获悉,与往年亚马逊Prime Day大促周期相似,今年卖家们期待的爆单热潮尚未到来,却普遍遭遇了订单滑坡,部分类目的单量甚至跌到了历史最低点,这让大家心里直犯嘀咕。
有位卖家就特别“扎心”,他把销量断崖式下跌归结为美国独立日假期。“7月4号那天,销量突然掉了七成!7月5号也丝毫不见好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国独立日对销量的影响真的有这么大吗?”这位卖家跟我们分享了他的经历,他从6月30号就开始加大广告预算,铆足了劲儿推广,6月30号到7月3号这四天,销量一直稳定在每天80单以上。然而,到了7月4号,销量突然像坐过山车一样,直接掉到了30多单。更让他郁闷的是,广告转化率也从之前的22%左右,一下子跌到了只有14%。他仔细排查了商品链接和账户表现,都没发现什么问题,这让他不禁疑惑:难道美国独立日假期的消费淡季效应,竟然会如此明显吗?
Prime Day前,销量遭遇“滑铁卢”
像这位卖家一样困惑和无奈的朋友不在少数。在一些卖家社群里,大家纷纷吐槽:
“我从7月2号就开始订单‘腰斩’了,这次的下跌来得有点太早了。”
“我的新品简直是‘天塌了’,广告费嗖嗖地往上涨,可销量就是起不来,压根儿控不住成本。”
“这销量,我周一都不知道该找什么理由跟老板汇报了!”
“我也是,今天一大早打开电脑一看,销售额直接少了一半。”
“我前段时间每天都是200多单,结果7月4号那天只有60单,但奇怪的是,排名居然没掉。”
“整个6月份转化率都很差……好几天广告成本(ACOS)都超过100%了,感觉是在给平台‘打工’。”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从6月下旬开始,许多卖家就明显感觉到自己类目的流量在持续走低,而进入7月份之后,更是出现了“暴跌”的情况,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经过一番分析,目前大部分亚马逊卖家都将订单下滑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美国独立日假期,这几天消费者都在忙着庆祝,无暇顾及网购;其次是亚马逊Prime Day大促前夕,消费者普遍存在观望心态,购买意愿自然下降;最后,其他电商平台提前开启促销活动,也分流了大量的流量和订单。
美国独立日作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每年的这个时候,民众通常都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各种庆祝活动上。街头巷尾,红白蓝的旗帜迎风飘扬;家家户户,烤肉的香气弥漫空中;夜晚时分,绚烂的烟花点亮夜空。家庭聚会、户外野餐、观看烟花表演等这些传统的庆祝方式,让消费者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自然也就没有太多时间或心思去关注和进行网购了。而且,随着7月的到来,大家心里都明白,亚马逊的会员日大促马上就要开始了。消费者普遍存在一种“等待”心理,他们预期在Prime Day大促期间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买到心仪的商品,因此在大促前夕会压抑自身的购买欲望,精打细算,把钱留到最划算的时候花。这种“理性消费”的心理,导致了市场需求在大促前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真空期”。
从过往的市场数据来看,在每年的Prime Day大促前夕,电商平台的整体流量和转化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今年这一现象依然非常明显。此外,今年的情况又多了一个变量,那就是其他电商平台纷纷提前开跑,启动了各自的年中大促,这无疑对亚马逊的流量造成了严重的分流,加剧了卖家的困境。
竞争白热化,各路平台“抢订单”
今年的电商市场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各路豪强都摩拳擦掌,提前布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流量争夺战。
比如,拼多多旗下的海外电商平台Temu,早在6月29日就率先开启了声势浩大的“Temu Week”促销活动,一直持续到7月19日。活动期间,Temu推出了85折、8折、7折等不同力度的折扣,吸引了大量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
紧随其后的是TikTok Shop美区,他们的年中大促也定档在7月7日至7月19日。凭借其强大的短视频内容带货能力和社交属性,TikTok Shop迅速聚集了大量年轻用户,在促销期间自然也吸引了可观的购买力。
而传统零售巨头沃尔玛也不甘落后,宣布从7月8日至7月13日连续推出为期六天的大促活动。沃尔玛的这次大促明显是对标亚马逊,并且向所有用户开放,同时,Walmart+会员还能享受到专属的提前购优惠。这些竞争对手的促销活动,在时间上与亚马逊Prime Day前夕高度重合,无疑对亚马逊的流量造成了严重的“虹吸效应”,让本就处于淡季的亚马逊卖家面临更大的压力。
网购增速放缓,或迎来十多年来最大挑战
事实上,除了这些短期因素,更宏观的市场数据也透露出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趋势。一家知名的外媒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进行了一项“家庭配送调查”,结果显示,早在6月中旬之前,美国电商行业就已经经历了自2012年该调查启动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整体性放缓。
这项调查于2025年5月31日至6月3日期间进行,覆盖了1100名美国消费者以及零售与运输行业的高管,数据具有相当的代表性。AlixPartners的数据清晰地表明,许多电商购物类别的同比增长都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其中,办公用品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体育用品下降了12个百分点,而化妆品、家具、家居用品以及大型电子产品等品类也普遍下降了10个百分点。
该咨询公司的零售业务合伙人克里斯·康西丁先生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是十多年来,在线购物类别增长首次出现普遍性的回落。”这意味着,在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增长,特别是疫情期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美国的电商市场正在回归到一个更加常态化,甚至略显疲软的增长轨道。只有食品杂货这一类别受到的影响较小,依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表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人们更加注重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购买。
新媒网跨境认为,除了宏观经济周期和节日效应,关税对美国消费者的购物决策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甚至成为了他们改变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催化剂。调查数据显示,有34%的美国消费者表示,由于商品价格存在不确定性,他们因此推迟了购买计划。而高达66%的消费者则表示,如果海外商品的价格上涨10%,他们会转而寻求购买美国本土的产品。此外,还有28%的受访消费者坦言,他们会选择提前购买,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额外进口成本;更有20%的消费者明确表示希望“购买美国产品”,支持本土经济。这些数据都清晰地表明,关税正在显著地影响着美国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导致他们的购物时间发生变化,并促使一部分需求开始回流到国内市场。消费者们变得更加精明,会为了成本考量而调整购物策略。
面对这些多重因素导致的订单大幅下滑的现状,跨境卖家们确实感受到了压力,但积极应对、稳扎稳打才是王道。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密切关注库存情况,根据实际销量和市场预测,及时调整库存策略,避免积压。同时,也要根据广告表现,灵活调整广告预算和投放策略,在保证投入产出比的前提下,为即将到来的Prime Day大促做好铺垫和储备。
虽然大促前夕的低迷让人有些焦虑,但我们也要看到,真正的“肉”还在后面。美国银行此前预测,2025年Prime Day的销售额有望达到惊人的214亿美元,这将远远超越2024年两天促销期间创下的127亿美元纪录。回顾2024年的Prime Day促销,Prime会员们在短短两天内就购买了超过3.75亿件商品,节省了高达25亿美元,其中电子产品、家用电器、服装和玩具是最受欢迎的品类。这组数据足以说明Prime Day依然是跨境卖家们不容错过的“黄金机遇”。所以,眼前订单的暂时低迷,或许正是在积蓄力量,为即将到来的大爆发做准备。卖家朋友们不妨把这视为“黎明前的黑暗”,坚持住,调整好心态和策略,等待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刻!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