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跨境电商破1.5万亿刀,亚洲占比超60%!
美东时间2023年10月2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就一项名为“21世纪美国贸易法案”的立法草案进行投票并最终通过。这项法案的核心内容,旨在对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立场和策略进行一系列调整。具体而言,该法案提议收紧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豁免范围,这可能意味着未来更多来自中国的商品将面临更高或更普遍的关税壁垒。
同时,法案还计划赋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更强的权力,以应对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贸易争端,包括增强其发起和执行贸易诉讼的能力。此外,该立法草案明确要求美国政府采取更为强硬的姿态和措施,以应对其所认定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在法案通过之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多次公开表态,指出他将致力于推动对特定进口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这与该法案的部分精神不谋而合。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一项由外媒发布的行业报告详细披露了2024年全球跨境电商市场的运行状况。该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底,全球跨境电商的年度销售额已达到1.5万亿美元。在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中,亚洲地区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其贡献的销售额占比超过了60%,凸显了亚洲在全球跨境电商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报告在对数据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时,特别指出了跨境电商中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三大商品品类。根据截至2025年4月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服装、电子产品和家居用品占据了消费者购物清单的前三位。这些品类的持续热销,反映了全球消费者在时尚、科技生活和居家舒适度方面的旺盛需求。该报告的统计周期涵盖了2023年全年,其数据来源于一家享有国际声誉的市场研究机构,确保了数据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深入分析这些核心数据所揭示的趋势,可以发现,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跨境电商市场依然展现出显著的增长韧性。亚洲市场的强劲表现,不仅得益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也与区域内成熟的电商基础设施和日益完善的物流网络密切相关。同时,特定商品品类的持续受欢迎,也为跨境卖家提供了清晰的市场指引,即在满足消费者对品质、多样性和性价比需求方面,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这些数据与当前全球供应链的调整、消费者购物习惯的线上化趋势以及各国数字经济政策的推动,形成了紧密的行业背景关联。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跨境物流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动态,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多家全球领先的航运公司不约而同地宣布,将上调跨太平洋航线的运费标准。这一调整的背后,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燃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主要港口拥堵状况的加剧。燃油成本的上升直接增加了航运公司的运营支出,而港口拥堵则导致船舶周转效率降低,额外产生了滞期费和操作成本。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航运公司的经营压力,并最终传导至运费价格。
运费上调的消息,立即在跨境卖家群体中引发了普遍担忧。物流成本是跨境电商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费的增加将直接压缩卖家的利润空间,甚至可能影响商品的定价策略和市场竞争力。对于一些利润率本就较低的商品,运费的显著上涨无疑将带来更大的经营挑战。
与此同时,另有外媒报道称,电商巨头亚马逊正在对其FBA(亚马逊物流)服务费用结构进行全面调整。据悉,此次调整预计将主要针对部分重型和大件商品的仓储费及配送费进行上调。亚马逊此举可能旨在优化其物流资源配置,并应对大型商品仓储和运输所带来的更高运营成本。对于依赖亚马逊FBA服务的跨境卖家而言,这项调整意味着需要重新评估其产品成本结构,并可能需要寻找新的物流解决方案,以减轻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
新媒网跨境获悉,尽管全球供应链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且地缘政治风险对贸易环境构成潜在影响,但外媒援引部分行业专家观点指出,全球跨境电商市场整体上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些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市场持续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两个核心方面:一是数字支付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普及,这极大地简化了跨境交易的支付流程,提升了交易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了消费者进行国际购物的门槛;二是全球消费者对多样化、个性化商品需求的日益增长。随着信息流通的便捷化,各国消费者能够接触到来自全球的商品信息,对特定品类和特色产品的需求被进一步激发,从而推动了跨境购物的活跃度。
这种增长态势表明,尽管运营环境日趋复杂,但跨境电商作为连接全球供需的桥梁,其内在的市场动力依然强劲。技术创新和消费者行为变化,共同构成了支撑行业发展的深层基础,使得跨境电商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