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6.15亿刀罚款敲响警钟
2006年5月15日,美国司法部对外宣布,航空巨头波音公司已与联邦政府达成一项初步和解协议,同意支付6.15亿美元,以了结长达三年的联邦调查。此次调查聚焦于两起备受关注的美国国防部合同丑闻。
新媒网跨境获悉,这笔和解金将成为美国军事承包商有史以来支付的最大一笔罚款,标志着波音公司经历的动荡时期有望画上句号。此前,一系列丑闻严重损害了这家航空航天巨头的声誉。
这几起丑闻的核心指控包括:波音公司涉嫌不正当获取其竞争对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数千页专有文件,以帮助其赢得火箭合同;以及波音公司在空军一名高级采购官员仍在负责向其授予数十亿美元合同期间,非法招募了该官员。
根据和解协议条款,波音公司将免于刑事指控,但须对导致这些道德失范事件的员工行为承担责任。一位美国司法部高级官员透露,该协议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正式签署。
此前,这些丑闻已导致两名波音高管入狱,并促使时任首席执行官菲利普·康迪特于2003年末辞职,尽管他本人并未受到不当行为的指控。自2003年首次浮出水面以来,针对波音公司的指控在整个美国国防工业界留下了深刻印记。大型国防企业纷纷加强了道德与合规培训,尤其是在高级管理层层面。此外,一项引发争议的举措是,刑事调查人员也被秘密安插到美国国防部的采购办公室。
“这6.15亿美元的和解金是给整个行业敲响的警钟,”总部位于华盛顿的塞伦·里德与普里斯特律师事务所政府合同业务负责人斯图尔特·B·尼布利表示。他补充说,这些丑闻“促使人们重新审视管理道德和程序的规则与规定。国防承包商希望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美国司法部的一份声明指出,波音公司将“维持一套有效的道德与合规项目,特别关注前政府官员的聘用以及竞争对手信息的处理”。波音公司首席法律顾问道格拉斯·贝恩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公司将“对持续合规做出额外承诺”。
根据协议,美国联邦官员还保留在未来两年内起诉波音公司的权利,如果在此期间波音公司高管触犯联邦法律,或者波音公司未能及时报告不当行为,都可能面临新的法律风险。这份初步和解协议已于2006年5月15日由外媒报道。
这份协议的达成,对于作为美国第二大国防承包商的波音公司而言,将对其恢复受损的声誉起到重要作用。自2005年7月接任波音首席执行官以来,詹姆斯·麦克纳尼一直将解决这些案件作为首要任务。
在波音宣布聘请联邦上诉法院法官迈克尔·勒蒂格担任公司新任总法律顾问后不到一周,有关初步协议的消息便公之于众。勒蒂格曾是时任总统乔治·W·布什考虑的最高法院潜在提名人选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波音公司每年约有40亿美元的现金流,因此支付6.15亿美元的罚款对其而言并非难事,这笔金额仅占其年现金流的约15%。近几个月来,总部位于芝加哥的波音公司股价一直徘徊在历史高位附近,这得益于其商用飞机销售的蓬勃发展以及自2001年以来国防业务的急剧增长。值得关注的是,波音的军事部门销售额目前已超越了其商用飞机销售额。
“这项和解标志着波音历史上那个臭名昭著的篇章的结束,”JSA研究公司的资深航空航天分析师保罗·尼斯贝特表示,“这将使公司能够平稳发展,摆脱笼罩在其头上的阴霾。”
该丑闻始于2003年,当时联邦检察官开始调查两名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亨廷顿比奇的波音中层火箭项目经理肯尼思·布兰奇和威廉·厄斯金的指控,他们被指控窃取了竞争对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专有文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两家公司正在争夺一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美国国防部合同,旨在开发新一代火箭,用于将军事卫星送入太空。波音公司最终赢得了大部分合同,但后来被迫放弃了约10亿美元的业务,并被美国空军暂停接受新合同长达20个月。布兰奇和厄斯金原定于2006年6月在联邦法院面临刑事指控。
随后在2003年秋季,波音公司又面临另一起丑闻。指控浮出水面,称时任首席财务官迈克尔·西尔斯在空军官员达琳·德鲁扬与波音公司谈判一项价值230亿美元的加油机合同期间,非法向德鲁扬提供了工作机会。德鲁扬后来成为了波音公司的一名副总裁。在得知德鲁扬和西尔斯在加油机交易期间讨论了工作事宜后,波音公司解雇了两人。德鲁扬为此服刑九个月,西尔斯服刑四个月。
这项和解协议还有望为波音公司与竞争对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建立军事火箭合资企业铺平道路,并获得美国联邦政府的批准。波音公司急切希望完成这项多次推迟的交易,其中包括洛克希德公司同意撤销因火箭丑闻引起的民事诉讼。此外,波音公司计划再次竞标为美国空军建造空中加油机。美国国防部在德鲁扬事件后取消了与波音公司的合同,并表示将在2006年晚些时候重启竞争。
波音公司股价下跌1.15美元,收于85.86美元。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