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零售业迎来变革:中国电商平台的崛起
长期以来,日本以其独特的市场环境,被视为零售业的“百慕大”,即使是像特易购(Tesco)、沃尔玛(Walmart)和家乐福(Carrefour)这样的国际零售巨头,也难逃折戟沉沙的命运。而如今,中国电商平台的异军突起,预示着这个曾经高度封闭的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历史上,日本的零售和电商行业都以其封闭性而闻名。得益于复杂的供应链体系、高度忠诚的客户群体以及相对友好的监管环境,永旺(Aeon)、优衣库(Uniqlo)和乐天(Rakuten)等本土企业长期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此外,根深蒂固的“国货偏好”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更是为外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增添了重重阻碍,尤其是在老一辈消费者中,这种文化壁垒更为显著。
然而,近年来,这一局面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以拼多多旗下的Temu和快时尚巨头Shein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以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优势,成功突破了被认为“不可逾越”的市场壁垒,其商品价格甚至比日本本土零售商低90%之多。不仅如此,中国的短视频平台TikTok也摩拳擦掌,准备进军日本电商市场,这一举动无疑将进一步加深中国零售业在日本的影响力。
中国电商平台的价值主张简单而有力:在生活成本日益上涨的背景下,超低价格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远胜于对传统品牌的忠诚度。日本总务省2024年5月公布的4月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剔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CPI同比上升2.2%,持续加剧的生活成本压力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此外,消费观念的转变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不再执着于本土品牌,他们更倾向于拥抱全球化的数字平台,也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与此同时,曾经影响消费者对中国商品印象的“质量差距”也在逐渐缩小,许多中国商品已经能够满足对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需求。
这一转变同样体现在日本的电商领域,而电商市场的准入难度,并不亚于实体零售业。日本本土电商巨头乐天,占据着近三分之一的在线销售额,这无疑限制了外国企业的增长空间。即使是像亚马逊日本和雅虎购物这样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的平台,也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才逐渐适应当地市场。亚马逊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进入日本市场,并在物流、客户服务以及文化本地化等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而雅虎购物虽然名义上是一家外国公司,但现在完全由软银旗下的Z Holdings运营。
中国电商平台在短短几个月内取得的成就,美国和日本本土企业却用了数十年。尽管它们的市场份额与现有的头部平台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且提供的商品种类相对较窄,但这种转变表明,即使是最为保守的市场,也抵挡不住数字化的浪潮,尤其是在经济压力与代际更迭相互作用的背景下。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的《2023年电子商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日本的电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者对线上购物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这为中国电商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