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Shorts巨变!日均观看700亿次,AI内容井喷,平台紧急出手!

2025-08-10YouTube

Image

2025年第二季度,YouTube平台因短视频(Shorts)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 Video)的叠加效应,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内容生态变革。新媒网跨境获悉,这一被业界比喻为"藤原效应"(Fujiwhara effect)的现象,已引发平台政策层面的实质性调整。

双风暴形成:Shorts与AI的爆发式增长
2020年9月YouTube在印度推出Shorts功能时,其定位仅为应对TikTok禁令的替代方案。但截至2025年,来自YouTube官方数据显示,Shorts日均观看量突破700亿次,占平台总上传量的59.4%,贡献了87.7%的观看流量和81.8%的用户互动。这种时长不足60秒的竖版视频,因其移动适配性强、制作门槛低的特点,成为内容创作的"标准格式"。

与此同时,以OpenAI的Sora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视频工具掀起另一场风暴。外媒报道显示,包括InVideo AI、2Short AI在内的垂直工具能实现"每小时生成60条Shorts"的产能,其中最高效的案例在YouTube获得210万次观看,互动率达平台平均值的两倍。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类工具通过模板化生产大幅降低创作成本,但也导致内容同质化现象加剧。

政策转向:平台重拳整治重复内容
2025年3月31日,YouTube调整Shorts观看量统计规则——从"持续观看数秒后计数"变为"开始播放即计数"。这一变动使得6秒循环视频能轻易积累成千上万次"观看"。配合AI工具的批量生产能力,大量创作者采用"同一内容多重发布"策略,仅通过修改标题或缩略图实现流量套利。

对此,YouTube合作伙伴计划(YPP)在7月15日更新政策条款,将"重复内容"明确归入"非真实内容"范畴。平台创作者联络负责人Sarah通过帮助中心强调:允许AI工具使用,但要求内容必须包含原创性表达;批量制作的模板化视频、仅调整音高/速度的音乐翻录、缺乏解说评论的幻灯片内容等均属整治对象。

创作者生态面临重构
新政策实施后,依赖AI批量生产的"无面孔频道"首当其冲。外媒披露,某创作者社群发布的警示视频在三天内获得2.5万次观看,反映出从业者的普遍焦虑。YouTube内容策略负责人Renee Ritchie对此解释称,平台目标并非禁止AI应用,而是推动内容价值提升——包括教育解说、叙事重构、批判分析等高附加值形式仍受鼓励。以电影评论频道CinemaSins为例,其14秒的短片通过原创吐槽获得300万次观看,互动率达行业平均水平的6.2倍。

行业焦点回归内容本质
回溯2012年YouTube将"观看时长"作为核心指标的历史性转变,2025年3月的规则调整被部分观察人士视为策略回调。当前机制下,创作者更倾向于追求视频的"瞬时触发"而非持续吸引力。对此平台方尚未透露进一步改革计划,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持续优化算法识别能力将是平衡创作生态与技术创新的关键。
图片说明

新媒网跨境(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1264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5年第二季度,YouTube因Shorts和AI生成内容的叠加效应面临生态变革。Shorts观看量激增,AI工具批量生产内容,但也导致同质化。YouTube更新政策,严打重复内容,鼓励原创性表达,旨在重构创作者生态,回归内容本质。
发布于 2025-08-10
查看人数 1820
汇率走势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