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0%加密重压终叫停!跨境支付新机遇!
当前,全球金融界正密切关注数字资产领域的发展与监管动态。随着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资产在全球范围内的应用不断深入,如何有效将其纳入现有金融监管框架,确保市场稳定与风险可控,成为各国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近期,多家国际银行界重要组织向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出呼吁,建议暂缓执行针对银行数字资产持有量的新版资本金要求,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这些资本金要求,是委员会于2022年达成的一项协议。当时,全球数字资产市场经历了一段波动较大的时期,一些知名机构的风险事件也引发了市场对数字资产风险的担忧。基于此,监管机构旨在通过设定更严格的资本金标准,增强银行体系的韧性。按照当前规则,对于银行持有的某些特定数字资产,需要适用高达1250%的风险权重。这意味着银行每持有一定金额的数字资产,就需要匹配等值甚至更多的资本金作为风险抵押,旨在有效覆盖潜在的市场波动风险。从理论上讲,这一要求旨在确保银行在数字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时,仍能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健性。
然而,呼吁暂缓执行的银行界代表认为,自该协议达成以来的近两年间,数字资产市场的生态环境已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高盛、摩根大通等全球性大型金融机构已开始在数字资产托管、交易服务乃至稳定币发行等多个领域积极拓展业务。海外报告显示,自2023年以来,机构投资者对数字资产相关产品的投资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这表明数字资产正逐步融入主流金融体系,其市场成熟度和稳定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些金融机构正以更加审慎和专业的方式参与其中,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参与此次联合呼吁的机构涵盖了国际金融协会、国际掉期及衍生工具协会、全球区块链商业委员会等多个全球知名的金融行业组织,以及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主要行业团体。他们普遍认为,当前设定的资本金规则可能导致各司法管辖区在执行层面出现不一致,从而形成不公平的竞争环境,甚至可能导致市场碎片化。外媒报道,美联储副主席迈克尔·鲍曼也曾公开表示,美国监管机构正在以“不同的视角”审视数字资产监管,这与国际上已达成的一些共识存在差异。例如,美国在某些数字资产分类和监管框架的建立上,可能采取更具本土特点的路径,尤其是在对待稳定币和加密资产的态度上,与欧盟或巴塞尔委员会的总体方向可能有所侧重。他并未就2026年的具体实施时间表给出明确承诺,这进一步增添了国际监管协调的不确定性。
对于中国的跨境行业从业者而言,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数字资产领域的监管动向,特别是针对银行资本金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中国对数字资产的监管政策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国际规则的演变,无疑会影响全球范围内数字资产的合规成本、市场流动性以及机构参与度。这可能间接影响到与数字资产相关的国际支付、贸易融资以及跨境投资的效率与模式。
这种国际监管标准的不确定性,对全球贸易和投资的数字金融化进程带来了挑战。例如,当跨境企业需要利用数字资产进行国际结算或链上融资时,面对各国银行在合规和资本金要求上的差异,其选择的金融服务机构、成本以及效率都会受到直接影响。如果银行因监管壁垒而退出数字资产服务,那么跨境支付和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可能会受到阻碍,甚至可能促使市场转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或新兴的数字资产服务商,从而重塑行业格局。反之,若监管趋于合理化,则可能吸引更多主流金融机构进入,进一步推动数字资产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中的应用。
未来,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如何在平衡金融稳定与数字经济创新之间寻找最佳路径,将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巴塞尔委员会如何回应这些呼吁,以及各国在数字资产监管上的协调与分歧,都将持续塑造全球金融格局。对于中国跨境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持续关注这些国际动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潜在影响,对于在全球化的市场中把握先机,提前布局新兴业务模式,乃至规避潜在风险,都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全球经济治理和金融体系演进的一部分。建议国内相关从业人员,应密切关注此类国际监管动态,以便更好地研判市场走向,制定适应未来发展的策略。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