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预警!中国电动车企内卷加剧,最高关税45%!海外扩张成避坑解法?
中国政府近期对电动汽车行业的价格战现象发出明确警示,要求企业停止恶性价格竞争并控制产能扩张。这一举措源于决策层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可能引发经济风险的担忧。新媒网跨境获悉,该政策动向已引发产业链各环节的高度关注。
政策信号持续强化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高层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防范经济"内卷化"问题。7月23日举行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打破部分经济领域存在的低效竞争循环。此前的公开讲话中,决策层已直接批评地方政府在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领域的盲目投资行为。
监管措施密集落地
2025年6月,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多家头部车企被监管部门约谈,要求规范市场行为。北京和上海独立研究机构胡桐研究披露,各级政府部门正快速落实高层指示,推进供给侧改革。值得注意的是,这是1998年以来中国首次启动《价格法》修订工作,新增条款明确将规范"不公平定价行为"和遏制"内卷式竞争"。
市场现状透视
当前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呈现激烈竞争态势:
- 比亚迪2025年3月对海鸥车型全系降价3000元,最新入门款售价降至5.58万元,较指导价下调近20%
- 长城汽车6月推出的欧拉3新款车型,较2024年9月零售价降低约20%
- 小鹏汽车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在内部会议中预警,2025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残酷
国际市场的连锁反应
欧洲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6月中国品牌在欧盟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回升至10%,达到加征关税前水平。这得益于中国车企及时调整产品策略,加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出口比重。2024年欧盟对中国产纯电动车征收最高45%关税后,双方贸易摩擦持续至今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行业困境深层解析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安东尼娅·赫迈迪指出,中国多数电动车企尚未实现盈利,且与地方政府存在深度利益绑定。虽然监管信号明确,但实际执行效果仍需观察。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近期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已将"规范无序竞争"列入经济工作重点,但未具体提及反内卷专项行动。
当前行业调整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国内消费预期疲软促使企业持续降价保份额,另一方面海外市场扩张可能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处在发展战略的关键调整期。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