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汉堡IP战和解:CaliBurger揭示入华红线!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者对多元化商品与服务需求的增长,中国市场日益成为全球品牌竞相开拓的热土。特别是餐饮行业,从国际连锁巨头到特色小众品牌,都在积极寻求在这里扎根发展。然而,伴随市场机遇而来的,往往是品牌定位、市场竞争乃至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挑战。近期,一场围绕美式汉堡的“双堡之争”在上海展开,这不仅是两家餐饮企业之间的较量,更是对国际品牌在华发展策略、知识产权意识以及市场适应能力的一次生动诠释。
这次引发广泛关注的事件,核心围绕着两家具有加州风情的汉堡品牌:一家是美国本土享有盛誉的连锁品牌,另一家则是其“效仿者”。故事起始于加州一家以其“Double-Double”汉堡闻名、拥有独特文化追随者的连锁品牌,该品牌至今未在中国开设任何门店。然而,当一家名为CaliBurger的连锁店在上海挂出与该品牌标志性产品高度相似的广告牌时,不仅引燃了当地汉堡爱好者的期待,也引起了原品牌的警觉。
CaliBurger,一个由美国人创立并在海外设有公司办事处的品牌,其在上海门店的菜单和装修风格,与美国加州那家知名品牌有着诸多异曲同工之处。例如,CaliBurger不仅宣传“Double-Double”汉堡,还提供配有奶酪、特制酱汁和洋葱的“野兽风味”薯条,甚至连印有棕榈树图案的厚奶昔杯也如出一辙。这些高度相似的市场策略,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强烈的既视感。
面对这种“远距离”的模仿,这家加州知名品牌并没有坐视不理。由于CaliBurger的创始团队及公司注册地均在美国,这使得知识产权维权在法律层面具备了可操作性。2011年9月,该知名品牌在美国加州圣安娜的联邦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CaliBurger商标侵权和假冒行为。该知名品牌认为,CaliBurger的行为已对其造成了“实质性损害”和“不可挽回的伤害”。
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虽然和解的具体细节未对外公布,但该知名品牌发表声明称“此事已得到解决”。根据和解协议,CaliBurger同意对其菜单和门店装饰进行调整,以减少与该加州知名品牌的相似度。这一案例清晰地展现了跨国知识产权纠纷的复杂性,以及在国际市场中保护品牌形象的重要性。
CaliBurger在上海最新开业的首家门店,其部分员工也毫不讳言灵感来源。根据外媒报道,CaliBurger的行政总厨兼培训发展总监Jonathan Wong,曾是加州那家知名品牌北加州门店的经理。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的模式就是学习了该知名品牌。”这进一步印证了两个品牌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尽管受到原品牌的启发,CaliBurger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也并非完全照搬,而是进行了一些本土化的调整与创新。这些改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和消费者偏好。
例如,CaliBurger的上海门店不仅提供加州葡萄酒,还推出了加入了波本威士忌的香草奶昔。这种将酒精饮品融入快餐消费场景的尝试,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此外,CaliBurger还推出了“加州阳光般金黄”的模特作为品牌形象大使,在中国的各类活动中进行推广,旨在传递一种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加州生活方式。这种结合餐饮与时尚的营销策略,也体现了品牌对中国市场消费趋势的洞察。
在产品层面,CaliBurger也根据当地情况做出了调整。为了应对进口限制,CaliBurger选用澳大利亚牛肉而非美国牛肉。同时,他们从美国进口“乐荷”牌奶酪和冷冻薯条,并正在研发包含更多蔬菜的“秘密菜单”,以迎合中国消费者对健康饮食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CaliBurger的食客可以点到用蜡纸包裹、双层肉饼的招牌“Cali双层堡”,售价约为7.60美元。薯条现在可以点“狂野风味”,而无面包的汉堡则被称为“LC风味”,即“低碳水化合物”。
这场“汉堡之争”也折射出中国市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所面临的普遍挑战和进步。过去,盗版电影和商品曾是中国市场的一大问题,而如今,仿冒服务和零售业务也逐渐增多。2024年,曾有外媒报道云南省一家“山寨”苹果商店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引发广泛关注。全球知名连锁餐饮品牌也常成为模仿对象,中国不少大城市曾出现过类似“Dairy Fairy”、“Pizza Huh”和“Jambo Juice”的仿冒品。此外,北京曾出现一家名为“OFC”(Obama Fried Chicken)的餐厅,也曾因涉嫌侵犯商标权而受到肯德基的法律警告。这表明,中国市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正逐步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对于CaliBurger的控股公司而言,他们看到了亚洲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中高端定制汉堡的市场机遇。该公司高管表示,在亚洲,他们看到了“高端品牌”的更多机会。这说明在他们看来,中国消费者已经准备好从传统快餐升级到更注重品质和体验的定制汉堡。
该加州知名汉堡品牌在保护其品牌形象方面一直保持高度警惕。过去,该品牌也曾迅速采取法律行动打击美国本土的模仿者。例如,马里兰州一家名为Grab-N-Go Burger的连锁店,就曾在2024年因商标侵权被起诉后,同意更改其红黄相间的标志。这表明,无论是在本土还是海外市场,知识产权保护都是品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上海CaliBurger门店,消费者对这场“汉堡之争”的看法也各有不同。一些外国消费者,特别是来自美国的侨民,对CaliBurger的到来表示欢迎,认为它的口味足以满足他们对家乡味道的怀念。他们认为,在上海能够品尝到接近家乡风味的汉堡,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体验。例如,一位在上海用餐的美国消费者就表示,CaliBurger的口味已经足够接近该知名品牌,满足了她的味蕾。她提到:“这里是中国,如果是在其他地方出现这种模仿,我或许会感到惊讶。”
然而,对于许多中国本地消费者来说,他们对这场争端以及该加州知名品牌本身并不熟悉。他们更多是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尝试和口味的追求而光顾。一位31岁的鞋店销售员,在与妻子一同用餐时表示,他住在这附近,想尝试些新鲜的。他很喜欢CaliBurger烤面包的方式,也喜欢加入威士忌的奶昔那种浓烈的口感。同时,也有年轻的本地消费者对CaliBurger的加州风情并不感冒,认为其内部的奶油色长椅和棋盘格地板缺乏新意,甚至觉得汉堡的味道与普通快餐店无异。这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的群体对品牌体验有着不同的期待。
这场“双堡之争”不仅是关于汉堡口味和品牌形象的竞争,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作为全球重要消费市场,在吸引国际品牌进入时所呈现出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中国跨境行业从业者而言,这一事件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
对于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
- 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 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务必提前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包括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并保持高度警惕,及时发现并打击侵权行为。
- 本土化策略需深入研究: 盲目照搬在本土市场的成功模式,可能无法完全适应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文化习惯。在保持品牌核心价值的同时,进行适度且有创意的本土化创新,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 品牌故事与文化传递: 许多中国消费者对西方品牌背后的文化和历史了解有限。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和传播,讲述品牌故事,传递品牌文化,从而建立消费者认同感,是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
对于中国本土品牌和跨境电商从业者:
- 重视原创与创新: 学习国际品牌的成功经验是可取的,但更应注重自身的原创性和创新能力。只有拥有独特的产品、服务和品牌文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提升知识产权意识: 无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中国企业都应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不仅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也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 洞察市场与消费者: 深入研究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消费习惯和文化偏好,是开发适应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基础。同时,也要关注国际市场的最新趋势,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提供借鉴。
这场汉堡“双堡之争”的后续发展,以及其他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模式,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它不仅关乎餐饮行业的未来格局,更折射出全球商业竞争与合作的新常态。中国跨境行业从业人员应积极借鉴这些案例经验,把握市场脉搏,以务实理性的态度,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shanghai-burger-ip-caliburger-china-red-line.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