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 Day已成表演!订单仅涨1-2倍!
自打亚马逊Prime会员日大促首次亮相,至今已经走过十一个年头了。不少跨境电商的朋友们,从最初对这个盛会的兴奋与惊喜,到如今把它看作日常运营工作的一部分,那种期待爆单的激动心情似乎少了几分。或许,这是我们这一行做久了的“职业病”,也可能是岁月催人,心态也变得更加平和。
新媒网跨境获悉,今年的Prime会员日,特别是进入第二天的时候,感觉和普通的日子并无太大差别。当然,这只是表象,会员专属折扣力度确实更大了。然而,多数卖家反馈,订单量相较平日,也就是一到两倍的增长。这样的数据,让一些人不禁发问:今年的Prime会员日,是不是更像一场表演呢?按理说,行业内的头部卖家,如果真正实现了大爆单,各种晒单截图应该会铺天盖地。但今年跨境圈内的整体热度,确实显得有些反常。这背后,究竟藏着哪些原因呢?
首先,众所周知,除了亚马逊,目前在跨境电商领域风头正劲的Temu、Shein、TikTok等平台,也纷纷加入了大促的行列。想当年,Prime会员日是亚马逊独享的盛宴,消费者想要优惠,自然首选亚马逊。而今,市场格局已然改变,Prime会员日变成了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共同参与的节日。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自然会多方比较,在亚马逊下单的概率,相较以往,多少会有所分流。但话说回来,即便如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亚马逊今年的Prime会员日,在整体成交量上,依然保持着遥遥领先的地位,其市场主导力仍不容小觑。
其次,这与买家心态的变化不无关系。美国亚马逊的Prime会员覆盖率非常高,拥有四千多万忠实用户。这些会员对亚马逊的购物流程和商品已经非常熟悉,可以说,对亚马逊已经产生了某种“购物疲劳”。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他们选择去Temu、TikTok等新兴平台逛逛,寻找一些新鲜感和新的购物体验,这完全符合正常的消费者行为习惯,也是市场多样性的体现。
再者,从卖家端来看,部分卖家的参与热情似乎有所降低。一方面,平台为了吸引消费者,折扣力度不断加大,甚至出现折上折的情况。但根据往年经验,这种集中在大促几天释放订单量的方式,往往导致总销量并没有显著增加,反而因为折扣过大,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尤其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许多做了多年的资深卖家都更倾向于把精力放在能保证现金流和合理利润的产品上。大家更注重稳健经营,确保资金落袋为安,而不是盲目追求短暂的销售额高峰。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些公司内部的管理和从业者的感受。Prime会员日毕竟是年中大促,对于一些高度重视运营效率的公司来说,甚至会强制员工轮流上夜班。这种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节奏,导致部分从业者对Prime会员日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在白天也提不起兴趣讨论大促的情况。人不是机器,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必然会产生疲惫感。
新媒网跨境认为,今年的Prime会员日显得“静悄悄”,并非偶然。它恰恰反映了当下跨境电商行业多元化、本地化、白热化竞争加剧的趋势,以及买家和卖家普遍存在的某种疲惫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与国内的“双十一”购物节热度下降是殊途同归的必然现象。然而,这并非坏事。它促使我们不再过度神化跨境电商的“暴富”故事,不再仅仅纠结于漂亮的销售数据。这反而标志着跨境电商进入了一个真正属于那些愿意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产品、认认真真做服务的“出海人”的时代。
面对市场的新周期,跨境电商的从业者们,必须更加注重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过去那种凭借信息差、机会红利就能迅速成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系统化、专业化的知识储备,以及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运营能力的本事。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手机上的碎片化学习固然能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一些即时性的信息,但要真正吃透跨境电商的门道,还需要更为深入、体系化的学习。这就像是盖房子,碎片化的信息是砖瓦,而系统的知识框架则是钢筋和水泥,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建起坚固的大厦。我们不妨试着放慢脚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给自己留出一些空间,泡上一杯清茶,细细品味那些能够启发我们思考、指引我们前行的知识。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或许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新媒网跨境预测,展望2025年,跨境电商的舞台正变得更加广阔,同时也对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你是刚刚踏入这个领域的新兵,还是已经在行业内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兵,持续学习、不断进步都是我们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不二法门。让我们一起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这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跨境电商新征程中,去实现我们心中的目标和理想。此时此刻,正是我们大展拳脚的最好时机!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