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海:马来西亚贸易狂飙11.4%破2120亿!

2025-09-03Shopee

Image

近几年,中国企业的出海步伐正不断加快,这已经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不少企业寻求发展突破的共识。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正积极响应全球化浪潮,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产业迁移大潮中,东南亚地区无疑是众多中国企业竞相追逐的热土。而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区域里,马来西亚正凭借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新一轮的淘金宝地,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目光。

数据不会说谎。新媒网跨境获悉,2024年,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双边贸易额再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总额达到了2120.3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1.4%,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新高。这不仅仅是一组数字,更是两国经济深度融合、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

从传统的制造业,到前沿的科技创新;从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到方兴未艾的新能源产业,中国企业正在马来西亚这片沃土上加速布局,积极“抢滩”。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产业转移,更是中国企业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战略升级,走向全球的必然选择。它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那么,在东南亚众多充满潜力的国家中,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马来西亚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企业“出海首选”的“香饽饽”呢?答案就在于它所拥有的四大核心优势,这些优势共同构筑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1.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通往东盟市场的黄金跳板

1.1 扼守东南亚核心位置,连接全球市场的关键枢纽

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简直是上天的馈赠!它位于东南亚的几何中心,与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重要国家紧密相邻。这样的区位优势,用“无可比拟”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这里不仅仅是连接东南亚的交通要道,更是通向广阔东盟市场的门户。作为东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马来西亚能让企业轻松触及拥有6.7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更令人振奋的是,它的辐射范围远不止于此,还能高效连接整个亚洲,乃至中东、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全球主要市场,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全球业务的重要战略支点。

在国际贸易舞台上,马来西亚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外媒分析显示,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马来西亚在东南亚国家中,其贸易开放度长期以来都名列前茅。它的贸易依存度(即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通常保持在130%以上,这个数字远高于全球约50%-60%的平均水平。在东盟内部,它的贸易开放程度仅次于新加坡(317.8%),充分体现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深度融入。

因此,马来西亚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让它成为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理想选择,更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扮演着优化运输成本、提升物流效率的关键角色。选择马来西亚,就是选择了更高效、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1.2 世界级物流枢纽,为供应链优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经济,特别是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一流的物流基础设施是必不可少的。马来西亚政府深谙此道,正积极投入,致力于全面发展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以此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投资。其中,与中国共同打造货运“双枢纽”以及扩大铁路建设等举措,都展现了其打造区域物流中心的雄心。

(1) 海运:亚洲主要航运通道上的璀璨明珠

谈到海运,就不得不提马六甲海峡。作为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全球约40%的海运贸易都要经过这片黄金水道。而马来西亚的巴生港(Port Klang),正坐落于这一战略要地。在2024年,巴生港的集装箱吞吐量首次成功跻身世界前十,仅次于新加坡港,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排名第二,其国际地位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的丹戎帕拉帕斯港(PTP)同样是全球重要的转运港口。它与新加坡港形成良性互补关系,进一步巩固了马来西亚在全球贸易版图中的战略地位。

(2) 航空:吉隆坡国际机场,东南亚空运的核心力量

在航空货运方面,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无疑是东南亚地区货运吞吐量最高的机场之一,它连接着全球主要的航空枢纽,构筑了一个高效的空中物流网络。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产业需求,马来西亚交通部已经明确表示,将扩建槟城国际机场,以更好地服务当地蓬勃发展的半导体产业对货运设施的巨大需求。同时,沙巴亚庇国际机场也将升级其冷链货运设施,旨在进一步促进当地高品质海产品出口至广阔的中国市场。

马来西亚成熟的航空货运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国际物流巨头。DHL、UPS、FedEx等国际知名物流公司均在此设立了重要的运营中心,为全球跨境贸易提供了强大而便捷的物流支持。

(3) 陆运:无缝衔接东盟陆路交通网,通达新加坡、泰国

在陆路交通方面,马来西亚同样表现出色。它拥有东南亚地区最完善的公路网络之一,总里程超过210,000公里。通过这四通八达的公路系统,货物可以高效、迅速地运往近邻新加坡、泰国,甚至能够进一步延伸至东南亚其他国家,大大缩短了物流时间和显著降低了运输成本。其中,全长966公里的南北大道,更是马来西亚最长、最重要的交通动脉。

更值得期待的是,马来西亚规划中的隆新高铁项目(Kuala Lumpur-Singapore High-Speed Rail,简称HSR),一旦建成,将进一步提升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的物流效率,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的活力。

可以说,无论是海运的通达、空运的便捷,还是陆运的完善,马来西亚都能提供世界一流的物流基础设施,确保中国企业生产的货物能够迅速、低成本地送达全球每一个角落,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更加顺畅。

2. 政策红利与贸易协定:降低成本,打开广阔市场

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诚意与决心,持续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他们为外来企业精心设计并提供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政策红利,包括实实在在的税收优惠、更宽松的外资持股政策,以及诸多自由贸易协定(FTA)的支持。这些举措极大地降低了中国企业出海的初始成本和运营负担,同时也在马来西亚营造了一个开放、高效、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

2.1 高度开放的外资政策,热情拥抱中国企业入驻

马来西亚政府正不遗余力地打造一个亲商、开放且稳定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在高科技制造、数字经济、医疗器械和可再生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他们更是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激励措施,旨在吸引全球顶尖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针对高科技制造企业,比如半导体、新能源、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投资者,马来西亚政府提供了长达5至10年的企业所得税免税期。这无疑为企业初期运营减轻了沉重负担,让创业者能更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此外,如果在经济特区,例如新柔经济特区或槟城科技园等区域设立企业,还能申请额外的税收减免,并享受设备进口关税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支持。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机械制造、电子电器、医疗器械、人工智能(AI)等多个关键行业,马来西亚允许外资企业实现100%独资运营。这意味着外国投资者无需寻找本地股东,就能完全掌控企业的经营权,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投资者,马来西亚政府还专门设立了“中资特别通道”。这项服务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快速审批、绿色通道等便利,大大简化了设立公司的流程。原本可能需要6至9个月的审批时间,现在被压缩至短短1个月,旨在以更快的速度吸引、促进和支持中国企业来马投资兴业,实现互利共赢。

2.2 RCEP加持,有效降低贸易壁垒,出口更具竞争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自2022年3月18日对马来西亚正式生效以来,为所有入驻马来西亚的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贸易便利。RCEP这个庞大的自贸区,覆盖了全球15个国家,汇集了世界近一半的人口,其GDP总量占据全球的30%,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

在RCEP框架下,马来西亚对中国69.9%的产品实施零关税政策,这其中包含了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光伏组件等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关键出口品类,无疑为中国企业大大降低了成本。

更重要的是,通过在马来西亚设厂,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利用RCEP的优惠政策,以更低的关税将产品出口至东盟其他国家、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市场,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RCEP成员国之间还致力于统一贸易标准,这意味着企业的通关流程将更加便捷高效,从而有效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除了RCEP,马来西亚作为东盟成员国,其境内的企业还能享受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带来的福利,即东盟内部90%以上的产品可以实现零关税流通,这进一步降低了跨境贸易成本。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马来西亚这个战略平台,将其产品便捷地出口至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从而实现对整个东盟市场的一体化深度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Malaysia-EU FTA)目前仍在谈判中,一旦生效,将进一步推动马来西亚产品进入广阔欧洲市场的便利性,这将为高科技制造、半导体、医药、汽车等行业的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通过在马来西亚设厂,中国企业不仅可以有效规避某些国家对中国制造产品可能设置的贸易壁垒和高关税政策,还可以巧妙利用RCEP、AFTA等一系列多边和区域贸易协议的优势,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将产品销往全球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全球化布局。

2.3 “两国双园”模式,马中关丹产业园(MCKIP)成投资新高地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下,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携手,创新性地打造了“两国双园”的合作模式。其中,马中关丹产业园(MCKIP)无疑成为了中国企业落地东盟、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要承载平台,备受瞩目。

关丹产业园的亮点和优惠政策吸引力十足。入驻企业可以享受长达15年的企业所得税全免优惠,这无疑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税务负担,为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部分进口设备还可获得进口关税豁免,这显著降低了企业初期的投资成本。此外,企业在发展用地交易中还能免除印花税,进一步降低了土地购置的整体成本。

更重要的是,马中关丹产业园与中国广西钦州产业园区形成了紧密的联动合作关系,这种“双园一体”的模式极大地便利了跨国业务的协同发展,让企业能够更顺畅地在全球产业链中进行布局和运营。在关丹产业园,化工与石化、新能源、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生物科技等十大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领域,为投资者提供了清晰的产业导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 产业链成熟,特别适合制造业、科技企业

马来西亚不仅是中国企业通往广阔东盟市场的理想跳板,更是全球制造业和科技产业版图中的一个重要基地。特别是在半导体、新能源和电子制造等核心行业,马来西亚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且完善的产业链生态系统,这为渴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了强大而优越的供应链支持。

3.1 半导体封测产业全球领先,助中国企业乘风破浪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马来西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全球约13%的芯片封测产能都集中在这里。英特尔、英飞凌、ST等国际半导体巨头早已在马来西亚设立了生产基地,形成了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为了巩固和提升其在全球半导体价值链中的地位,马来西亚政府还推出了雄心勃勃的“2030半导体产业升级计划”,积极鼓励企业向附加值更高的领域拓展,例如集成电路(IC)设计和晶圆制造等。

对于中国半导体企业而言,马来西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企业可以充分利用马来西亚现有成熟的半导体生态系统,快速落地生产,实现产能扩张。与此同时,通过在马来西亚的布局,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灵活规避某些国家针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制裁的可能路径,从而更好地实现全球市场的拓展和增长。

3.2 新能源汽车(EV)赛道加速发展,未来可期

汽车产业是马来西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每年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约为4%,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马来西亚政府更是将发展电动汽车产业视为优先事项,积极推动其加速发展。在2023年9月,马来西亚发布了《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明确规划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将占新车总销量的15%;到2040年,这一比例更将提升至38%,展现了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坚定决心。

来自咨询公司安永的一份调查报告也印证了市场对电动汽车的强烈兴趣。报告指出,随着全球汽油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民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大约有四分之一的马来西亚消费者已经明确表达了购买电动汽车的意向。这无疑为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新媒网跨境认为,特斯拉、比亚迪等国际知名电动汽车品牌已成功进入马来西亚市场,这股力量正积极带动当地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同时,马来西亚政府也推出了多项电动汽车扶持政策,大力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和新能源电池产业的发展。包括华为、宁德时代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也正在加速马来西亚市场的布局,展现了对这一赛道的巨大信心。

2023年,马来西亚新能源车销量实现了超过300%的惊人同比增长,这一爆发式增长为电池制造、充电桩基础设施等供应链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3.3 电子制造业(EMS)成为全球供应链重要一环

在电子制造业领域,马来西亚同样实力非凡,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中心。富士康、伟创力、捷普科技等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服务(EMS)巨头,都已在马来西亚设立了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形成了从零部件供应到组装测试的完整电子制造供应链。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特别是受到某些国家贸易摩擦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选择马来西亚作为其“中国+1”供应链策略的理想布局点。这种策略旨在分散风险,优化全球生产布局。

依托马来西亚成熟且高效的电子制造体系,中国企业可以更高效地与全球品牌客户进行对接,从而实现供应链的进一步优化,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整体竞争力。

4. 文化、语言友好,市场适应性强,出海更顺畅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选择一个能够快速适应、高效融入的市场至关重要。在这方面,马来西亚无疑是东南亚地区商业文化最接近中国的国家之一,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的适应成本相对较低,市场落地速度也更快。

马来西亚约有22.6%的人口是华人,这一独特的社会结构使得中文在商业场景中拥有极高的普及率和适用性。无论是商务谈判、日常交流,还是市场推广,中文的普遍使用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的沟通难度,减少了因语言不通而产生的障碍和误解。

与此同时,英语作为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之一,其普及程度也相当高。这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天然的便利,能够更轻松地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客户进行沟通,并有助于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

更深层次的优势在于,马来西亚的商业文化与中国有诸多相似之处。无论是商务洽谈中的礼仪,当地消费者的习惯偏好,还是企业在运营模式上的认知,都更容易让中国企业感到亲切和适应,从而更快地融入当地商业生态。

如果我们放眼东南亚其他国家,进行一番比较,马来西亚的优势就更加凸显:

  • 越南、印度尼西亚: 这些国家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当地语言门槛较高,中国企业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来适应当地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环境。
  • 泰国: 泰国的中文普及率相对较低,而且其市场规则和商业习惯与中国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在进入时可能需要更长的磨合期。
  • 马来西亚: 凭借中文和英语双语的通行优势,以及其成熟和国际化的商业环境,马来西亚的企业适应性显然更强,能够为中国企业提供一个更为平稳和高效的过渡期。

可以说,在东南亚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马来西亚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既具备了良好的文化适应性,又能与广阔的国际市场无缝接轨。新媒网跨境认为,这使得它成为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一个兼具战略性与可行性的最佳跳板!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4214.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中国企业加速出海,马来西亚凭借地理优势、政策红利、成熟产业链和文化适应性,成为出海首选。2024年中马贸易额创新高,企业加速在马布局,利用RCEP等贸易协定降低成本,抢占东南亚市场。
发布于 2025-09-03
查看人数 201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