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不回?30招让他“习惯”你,订单滚滚来!

2025-08-28Facebook

Image

我做外贸这些年,眼看着不少同行和新来的伙伴在前方冲刺客户开发,却常常在最后的跟进阶段马失前蹄,功亏一篑,这心里真是百般滋味。就像赛场上的选手,起跑线冲得再快,要是没能坚持到终点,那所有的努力也就付诸东流了。你可能每天在各个平台忙碌,无论是国际社交媒体、行业展会,还是即时通讯工具和搜索引擎,只要发现潜在客户,立马就加上、聊起来,拿到邮箱就迫不及待地把开发信发出去。然而,一旦客户没有秒回,很多人的热情就像被泼了冷水,一下子就泄了气,要么陷入漫长的等待,要么转头去忙别的,结果呢,那些“有希望”的客户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再也找不着了。

这十年摸爬滚打下来,我才真正明白,外贸路上最大的陷阱,并不是你找不到客户,而是你误以为开发到客户就等于订单到手了。实际上,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艰苦卓绝的客户跟进和谈判,才是决定你能不能拿到订单的硬仗。它不仅考验你的专业技能,更磨练你的耐心和智慧。

新媒网跨境获悉, 在当下充满变数的外贸环境中,客户跟进的策略和技巧显得尤为重要。它关乎着每一个外贸人的实际效益,更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立足并赢得信任的关键。

阶段一:拿到联系方式,远不等于拿到订单的“入场券”

很多外贸新人,尤其是刚入行那会儿的我,常常会很兴奋地跑过来告诉我:“我终于找到一个客户的邮箱了!”每次听到这话,我都会忍不住反问一句:“那接下来,你打算怎么跟进呢?”结果呢,十个新人里,估计有九个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发个公司介绍啊,再发个产品册啊!”

问题是,你有没有想过,对于那些在国际贸易中摸爬滚打的采购商而言,他们的邮箱每天要接收多少封类似的邮件?几百封都算少的。你的邮件,真的能在客户匆匆一瞥的5秒钟之内,成功抓住他们的眼球,不被直接滑向垃圾箱吗?答案往往是残酷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第一轮跟进,一定要打出一套精心设计的“组合拳”。

第一封邮件:要精简,要亮眼。

这份邮件,内容要包括简洁的公司介绍,但更重要的是,要重点介绍一款产品。这款产品不是随便选的,而是要你觉得能让客户“眼前一亮”的。

❌ 错误示范: 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扔过去一份厚达20页、面面俱到的产品册。那样做的结果,通常是帮你的邮件更快地找到了它在垃圾箱里的归宿。因为信息量太大,客户根本没时间细看,而且会觉得你没有针对性,缺乏诚意。

✅ 正确姿势: 比如,如果你的目标客户是做厨房五金的,那么你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一款你们新推出的耐高温密封胶,并巧妙地附带一句“我们最近刚帮助西班牙的一个经销商,在短短三个月内,实现了重复订单3%的增长。” (we recently helped a distributor in Spain increase repeat orders by 3% in 3 months.)。这句话,就像一个钩子,它抛出了一个具体的、可量化的成功案例,让客户产生好奇心,至少会让他忍不住想问一句:“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这就是你打开对话的关键。

第二封邮件:隔两三天再发,补齐信息,但要“轻巧”。

这封邮件的发送间隔很关键,不宜过长,也不要过于频繁。内容可以是一份精简版的产品册,但请务必注意,文件大小要控制在3MB以下,方便客户快速打开和浏览。邮件的开头可以写得生活化、人性化一些,比如:“Hi Tom, I just realized I forgot to send you our mini catalogue last time. Here it is, in case it’s helpful.”(Tom您好,我才发现上次好像忘记给您发送我们的迷你产品册了。附件是它的电子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这样的话语,少了商业的冰冷,多了几分人情味,让客户感觉你更像一个朋友,而不是一个急于推销的销售员。这种看似“不经意”的补发,其实传递了一种细致和周到。

第三封邮件:纯粹的跟进,不硬性推销。

如果前两封邮件客户依然没有回复,第三封邮件的目的就不是再介绍产品了,而是纯粹地进行跟进,探询情况,但措辞要温和,不带有任何压力。你可以这样写:“Hi Tom, I hope my previous email reached you well. If this is not of interest, would you mind leaving me a short note so I can update my records?”(Tom您好,希望我之前的邮件您已经顺利收到了。如果我们的产品目前不符合您的需求,您介意简单回复我一声吗?这样我也可以更新一下我的记录,不至于再打扰您。)这句话非常礼貌,给客户留足了面子和选择的余地,同时也传递出一个信息:你尊重他的决定,但你需要一个明确的反馈。这种“退为进”的策略,反而更容易让客户放下戒备,给出回应。

阶段二:三封邮件没回音?别着急,尝试另辟蹊径

很多外贸新手在发送了三封邮件后,如果客户依然没有回应,就会觉得这个客户可能没戏了,于是就放弃了。然而,我想告诉你一个残酷但真实的事实:很多客户就是没那么快回复的。他们可能有各种原因:可能手头正在忙一个紧急项目,可能正在等待内部的预算批复,或者,他们只是习惯性地观察你,想看看你会坚持多久,会拿出什么样的后续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经验是,不要只盯着邮箱,要勇敢地“换一条路走”。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拿起电话,直接进行试探性沟通。

首先,你需要从客户的公司官网上找到他们的联系电话,通常会有总机或前台的电话号码。然后,鼓起勇气拨通电话,直接报出你所知道的关键联系人的名字:“May I speak to Mr. John Smith, please?”(请问我可以找一下John Smith先生吗?)

这一步,对于很多外贸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你需要克服语言障碍,克服被拒绝的恐惧,还要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和专业。但是,我向你保证,如果你能迈出这一步,如果你胆子足够大,敢于直接和客户进行语音沟通,那么你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将会被迅速拉近。电话沟通带来的直接性和真实感,是任何文字沟通都无法比拟的,它能帮助你在客户心中建立更鲜活的形象。

阶段三:被拒绝了,也绝不意味着没有希望

在我的外贸生涯中,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客户,其中有一个德国客户的经历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起初的一年时间里,他既没有明确拒绝我的合作提议,也没有下任何订单,就像一潭平静的湖水,毫无波澜。但我当时并没有气馁,而是硬着头皮,像“投喂”一样,持续不断地向他发送各种有价值的信息。半年后的一天,我惊喜地收到了他的邮件,上面简单地写着一句话:“Your persistence impressed me.”(你的坚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坚持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那么,具体该怎么“喂”呢?我给大家分享几个我屡试不爽的“种草”思路:

第四封邮件:分享市场案例,哪怕是“借”来的也要用。

如果你手头没有直接与该客户相关的成功案例,没关系,我们可以“借案例”。比如,你们的产品曾经与某个经销商的下游客户有过成功合作,那么你完全可以把这个案例进行适当的转化和包装,自信地告诉客户:“我们的产品在您所在的市场,已经有了非常成功的应用案例。”关键在于,让客户感受到你的产品是有市场验证的,是可靠的。

第五封邮件:结合客户网站,进行有针对性的报价和优化建议。

这需要你花心思去研究客户的官方网站。仔细观察他们网站上最显眼的位置放了什么产品,哪些产品是他们经常宣传的,哪些是在首页展示且不打折的。这些线索通常能告诉你,哪些是他们的热卖产品或重点推广产品。针对这些热卖产品,你可以制作一份量身定制的报价单,并附上一些基于你专业判断的优化建议。这不仅能展现你的专业度,更能让客户感受到你的用心和诚意,因为你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真正在为他考虑。

第六封邮件:深挖关键人物背景,寻找共同点。

利用国际职业社交平台(如LinkedIn),去了解你联系的关键人物的职业背景。你可能会惊喜地发现,他以前曾在你合作过的公司工作过。这时候,你就可以巧妙地在邮件中顺势提一句:“I found you used to work at ABC Company — we’ve been supplying them for 4 years.”(我发现您以前在ABC公司工作过,我们已经给他们供货四年了。)这种不经意的“巧合”,能够迅速拉近你们的距离,建立起一种基于共同经验的信任感。

第七封邮件:用实打实的“现场”打消客户疑虑。

外贸客户最担心的,就是信息的虚假和不透明。他们渴望看到真实的生产过程,真实的物流状况。所以,你可以定期给客户发送一些工厂的生产照片、产品出货前的检验视频、甚至是货物装柜时的现场照片。虽然我们这里不能直接展示图片,但你可以通过文字生动地描述这些场景:比如,繁忙而有序的生产线上,工人们一丝不苟地操作着精密设备;质检员们在出货前,对每一件产品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查;再比如,整齐码放的货物被小心翼翼地装入集装箱,准备远渡重洋。这些真实的场景,能够让客户感受到你们的诚信和产品的可靠性,从而大大增加他们对你的信任度。

阶段四:跟进不是机械任务,而是有温度的坚持

很多外贸新人,常常把客户跟进当成一种机械性的“打卡”任务,觉得只要按时发送邮件,就算完成了任务。然而,真正优秀的外贸人,会把跟进变成一种艺术,一种让客户逐渐习惯你存在的方式,就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团队的销冠大姐,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意大利客户。这位客户大半年都没有下过订单,但是销冠大姐并没有放弃。她每隔两周就会给客户发一次简短的更新,内容可能是公司新产品的照片,可能是行业内最新的动态新闻,也可能仅仅是一句节日的问候。久而久之,这位意大利客户竟然觉得销冠大姐就像是他自己团队里的一员,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他的工作中。后来,当他们公司突然遇到一笔紧急订单时,客户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我们,第一时间联系的,就是销冠大姐。

这说明什么?客户最终选择你,不仅仅是因为你的产品价格好、质量好、服务好,更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你的存在,习惯了你的专业、细致和温暖。这种习惯,才是最坚实的合作基础。

阶段五:跟进的节奏感,不逼单但不断线

在客户跟进中,掌握好“节奏感”至关重要。它的核心原则就是:不逼单,但绝不断线。让客户感受到你的专业和存在,但又不会觉得被过度打扰。我们团队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跟进节奏:

  1. 最初三封邮件: 保持较高的频率,通常是2-3天发送一封。
  2. 后续跟进: 将频率调整为每1-2周一次,确保客户不会把你遗忘。
  3. 节假日或特殊事件: 利用这些时机进行更深度、更具人情味的临时跟进,比如送上节日祝福,或者分享行业热点看法。

除了邮件,我还会故意更换沟通渠道,以期在不同场景下触达客户。比如,如果邮件一直没有收到回复,我可能会去国际社交平台上给客户的动态点个赞,或者留言评论一下。如果社交平台也没动静,我就可能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发一张工厂最新的现场照片,展示一下我们生产的活力。如果即时通讯工具依然石沉大海,我就会果断地打个电话过去,问候一声,或者直接沟通。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偏好,也可能在不同的时间段关注不同的平台。邮件可能被淹没,但社交媒体上的一个互动,或者即时通讯工具上的一张照片,都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再次唤起客户对你的关注。

很多人都以为,最终能够成交,是因为你的产品价格有优势,质量过硬,或者服务特别周到。但我想告诉你一个更深层次的秘密:很多客户之所以最终选择签单,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你的存在。当其他供应商在收到几次不回复后就选择放弃时,你依然在坚持,依然在提供价值,那么客户心里就会有这样一种潜意识:“算了,既然你还在,那这份合作就交给你吧。”

新媒网跨境认为, 在外贸的江湖里,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其实就是“习惯”二字。做到最后,就是一句话:客户不是因为选择你才习惯你,而是因为习惯了你的优秀、你的专业、你的真诚、你的坚持,最终才选择了你。这是一种基于信任和价值的长期合作。


实用话术,助你攻克不同客户状态

在实际操作中,一套灵活多变的沟通话术,能让你在各种客户跟进场景中游刃有余。接下来,我将根据不同的客户状态,为大家整理一些我百试不爽的实战话术,它们接地气,绝不是那种生硬的“AI腔”。

情境一:客户初次联系后石沉大海(破冰+试探)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急于推销,而是要温和地再次引起对方的注意,并探寻原因。

  1. 你可以用轻松的语气开场:“Hi [Name], I hope my last email didn’t get buried in your inbox.”([客户姓名]您好,希望我上封邮件没有被您的收件箱淹没。)这样既提醒了对方,又显得不那么咄咄逼人。
  2. 或者,直接表达你的目的:“Kindly checking in to see if the information I sent was relevant to your needs.”(冒昧地再次确认一下,我之前发送的信息是否和您的需求相关呢?)直接而礼貌,能让客户明白你是在关心他的需求。
  3. 如果客户确实不方便,我们可以主动给予选择权:“If now is not the right time, when would be better for us to discuss this?”(如果现在不是一个合适的沟通时机,那么您看什么时候我们聊比较方便呢?)这样能体现你的体贴和耐心。
  4. 有时候,分享一些与客户市场相关的资讯,是很好的切入点:“I came across an article about your market and thought you might find it interesting.”(我刚好看到一篇关于你们市场的文章,觉得您可能会感兴趣。)这表明你一直在关注他的市场动态,能提供额外的价值。
  5. 或者,主动提供定制化服务,降低客户的决策成本:“Would you like me to prepare a quick proposal tailored to your key product line?”(要不要我帮您针对贵司的主打产品,做一个快速的定制方案呢?)

情境二:客户表现出兴趣但仍犹豫不决(推动决策)

当客户表现出一定兴趣,但又迟迟不肯下决定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强化他们的信心,并消除疑虑。

  1. 巧妙地强调你的独特优势:“I see you may have options, but here’s why our solution could be the better fit for you.”(我理解您可能正在比较多家选择,但我们能更好地契合您的需求,原因在这里。)
  2. 打消顾虑,提供解决方案:“Many of our clients had the same concerns at first — here’s how we addressed them.”(我们很多客户一开始也有同样的顾虑,但我们是这样解决的,您可以参考一下。)
  3. 提供小范围试用,用事实说话:“Would you like me to run a small trial order so you can see the results before committing?”(要不要我们先做一个小批量试订单,让您在正式决定前,先看到实际的效果呢?)
  4. 适时提醒优惠或时效性:“The offer I sent is valid until [date], and I’d love for you to lock it in.”(我发送的这份报价有效期到[日期],非常希望您能尽快锁定这个优惠。)
  5. 灵活应对预算问题,展现你的诚意:“If budget is the issue, we can look at adjusting the spec without compromising core quality.”(如果是预算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不影响核心质量的前提下,看看能否调整一下产品规格,以适应您的预算。)

情境三:客户已读不回(提醒+制造参与感)

客户可能看了邮件,但就是不回复,这时候你需要一些技巧来再次引起他的注意,并尝试获得他的反馈。

  1. 再次确认邮件是否送达:“Hi [Name], I wanted to make sure my email reached you. Did you get a chance to review it?”([客户姓名]您好,我只是想确认我的邮件您收到了吗?您有机会看一眼吗?)
  2. 寻求反馈,了解想法:“I sent over some details last week and wanted to get your thoughts.”(我上周发了一些详细信息给您,很想听听您的想法。)
  3. 主动询问是否遗漏信息:“Is there anything missing from my proposal that would help you move forward?”(我的方案中是不是还缺少了什么信息,可以帮助您更好地推进项目呢?)
  4. 提议电话沟通,提高效率:“I’d be happy to jump on a quick call to answer any questions you have.”(我很乐意安排一个简短的电话,来帮您解答任何疑问。)
  5. 留下再次跟进的空间,体现耐心:“Would it be okay if I followed up next week in case you’re busy now?”(如果您现在比较忙,我下周再跟进一下可以吗?)

情境四:客户长期没下单但关系仍在(持续刷存在感)

即使客户长期没有下单,也要持续地刷存在感,让他记住你。每一次互动都是为未来的合作埋下伏笔。

  1. 分享工厂近况,展现活力:“Wanted to share a quick update from our factory — we’ve recently upgraded our production line.”(想和您分享一下我们工厂的最新动态,我们最近升级了生产线。)
  2. 分享类似成功案例,激发兴趣:“We’ve just completed a similar project for a client in [country] — I thought you might like to see the results.”(我们刚给[国家]的一位客户完成了一个类似的项目,觉得您可能会想看看成果。)
  3. 结合季节性或行业特点,进行提醒:“With the holiday season coming, many of our clients are booking early to secure lead times.”(随着节日季的临近,我们很多客户都提前下单,以锁定交期。)
  4. 关注客户公司动态并祝贺:“That your company has launched [new product] — congratulations! We can help you with [related support].”(听说贵公司推出了[新品],恭喜恭喜!我们可以在[相关支持]上帮到您。)
  5. 主动提供专业建议,展现价值:“If you’re planning for next quarter, I’d be happy to suggest some cost-saving options.”(如果您正在规划下一季度的订单,我很乐意为您提供一些节省成本的方案。)

情境五:临门一脚催订单(礼貌但有压迫感)

到了最后关头,我们需要礼貌而坚定地促使客户下决定,但要把握好“度”,避免让客户反感。

  1. 强调生产档期有限:“We’ve reserved production slots for your order, but they will only be available until [date].”(我们已经为您的订单预留了生产档期,但这些档期只保留到[日期]。)
  2. 明确交期要求:“To meet your delivery deadline, we’d need to receive confirmation by [date].”(为了确保能够按时交付,我们需要在[日期]前收到您的确认。)
  3. 提醒价格波动风险:“Our current raw material prices are locked until [date] — confirming now will avoid any increases.”(目前原材料的价格锁定到[日期],现在确认可以帮助您避免任何涨价风险。)
  4. 制造紧迫感,但要真诚:“I’d hate for you to miss this batch as the next slot is [number] weeks later.”(我真不希望您错过这一批生产,因为下一档期可能要再等[几]周了。)
  5. 承诺优先安排,给出额外福利:“If we proceed today, I can ensure priority in production and shipping.”(如果我们今天确认,我可以保证您的订单在生产和出货上都能获得优先排期。)
  6. 结合特定事件提醒:“This is the last week to guarantee delivery before [event/date].”(这是确保在[特定事件/日期]前交付的最后一周了。)
  7. 营造市场热度,促其跟进:“Several clients in your region have already booked for this season — I’d like to make sure you don’t miss out.”(您所在地区已经有几家客户锁定了本季的订单,我不希望您错失良机。)
  8. 表达准备就绪,只等指令:“I’ve prepared all the paperwork — just waiting for your go-ahead.”(所有文件我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您一声确认了。)
  9. 重申快速响应能力:“We’re ready to start production as soon as we get your confirmation.”(只要收到您的确认,我们就可以马上安排生产。)
  10. 递出最终橄榄枝:“If you’re happy with the terms, I can send over the final PI today.”(如果您对条款满意,我今天就可以把最终的PI发给您了。)

这些话术并非僵硬的模板,而是你在与客户沟通时可以灵活运用的工具。它们旨在帮助你在维护良好关系的同时,有效地推动订单进展。外贸工作,除了产品本身,更是一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信任的建设。希望这些肺腑之言和实战技巧,能助你在外贸之路上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113.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在外贸过程中,客户跟进至关重要。许多外贸人在客户开发初期投入大量精力,却在跟进阶段失败。文章强调,拿到客户联系方式只是第一步,后续的跟进和谈判才是关键。并总结了客户跟进的五个阶段和实用话术,助力外贸人提升客户转化率,最终达成订单。
发布于 2025-08-28
查看人数 992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