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矿产:出口价暴跌24%!印尼暴涨37.5%掘金
在当前全球经济与贸易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和贸易大国,其各个细分市场的发展动态都牵动着无数跨境从业者的目光。活性天然矿产品,作为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环保、化工、冶金、农业、食品加工、建筑等多个领域。它们在吸附、过滤、催化、填充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性能,对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实现绿色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对于深耕跨境行业的我们而言,理解和把握活性天然矿产品在中国的市场脉络,不仅能洞察国内产业升级的趋势,更能为企业的全球供应链布局、国际市场拓展提供宝贵参考。近期,一份海外报告梳理了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市场的最新情况,为我们揭示了该领域消费、生产、进出口及价格变化的具体图景,为国内相关从业者勾勒出未来发展的一些重要趋势。
市场展望:稳健增长,需求持续释放
据海外报告分析,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从今年(2025年)到2035年,市场消费量预计将以每年0.1%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温和增长,到2035年底,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60万吨。
在市场价值方面,预计同期(今年至2035年)将以0.8%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到2035年底,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13亿美元(按名义批发价格计算)。这种增长趋势反映了国内相关产业对活性天然矿产品需求的持续释放,尽管增速相对平稳,但总量上的积累仍将为市场带来可观的增量空间。对于跨境企业而言,这意味着稳定的市场预期,有助于制定长期的采购或销售策略。
市场消费:触底反弹,结构性调整显现
经过连续两年的调整,今年(2025年)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消费量呈现回升态势,增长2.2%,达到550万吨。从2013年至今的消费数据来看,该产品市场整体保持了平均每年1.9%的增长速度,趋势相对稳定,仅在个别年份出现小幅波动。其中,2016年增速最为显著,较上一年增长4.5%。今年的消费量创下新高,预计在短期内将继续保持增长。
然而,在市场价值方面,今年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市场规模有所缩减,降至11亿美元,较去年下降12.2%。回顾2013年至今的市场价值变化,平均年增长率为1.8%,虽然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在某些年份波动较为明显。市场价值曾在2022年达到15亿美元的峰值,但从去年到今年,市场价值未能延续此前的高速增长,反而有所回落。
消费量增长而市场价值下降,可能预示着产品结构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或价格体系的调整。对于跨境采购商而言,这可能意味着在保持采购量的同时,有机会优化成本;而对于供应商来说,则需要更关注产品的差异化和附加值,以应对市场价格的波动。
国内生产:恢复增长,挑战与机遇并存
与消费市场类似,今年(2025年)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的国内产量也止跌回升,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增长2.1%,达到590万吨。2013年至今,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的总产量以平均每年1.9%的速度增长,生产格局保持稳定,尽管分析期间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波动。其中,2018年的产量增速最为突出,增长了3.4%。今年的产量创下历史新高,预计在短期内将逐步增长。
然而,在价值层面,今年活性天然矿产品的生产价值迅速下降至12亿美元(按出口价格估算)。总体而言,2013年至今,总生产价值呈现温和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8%。但同期价值变化也伴随着明显的波动。根据今年的数据,生产价值较2022年下降了30.0%。2022年,生产量增速最为显著,增长了28%。在此之前,生产价值曾达到17亿美元的峰值。从去年到今年,生产价值未能重拾增长势头。
生产量增长而生产价值下降,进一步强化了市场面临价格压力的信号。这可能是由于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环保投入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结构变化,或者是市场对中低端产品需求增加,导致整体产品平均价格下滑。国内生产企业在扩大产能的同时,更需关注成本控制和产品技术升级,以在国内外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国际贸易:进口结构演变,出口面临转型
进口动态:波动中求增长
今年(2025年),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的进口量显著增长,达到9600吨,较去年激增11%。然而,从长期趋势看,进口总量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经历了明显的下降。2016年曾出现过高达194%的进口量增长,达到3.7万吨的峰值。但从2017年到今年,进口量则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在进口价值方面,今年活性天然矿产品的进口额飙升至2100万美元。从长期来看,进口价值呈现小幅下滑趋势。2022年的进口额增长最为迅速,增长了19%。2014年进口额曾达到2600万美元的峰值;但从2015年到今年,进口额一直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进口量和价值的近期增长,可能反映了国内对特定高品质、技术含量高或特殊用途的活性天然矿产品的需求,而这些产品在国内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或技术优势。跨境采购商可以关注这些细分领域的国际供应链。
主要进口来源国及价值(今年)
国家(地区) | 进口量(千吨) | 份额 |
---|---|---|
法国 | 2.8 | 约29% |
美国 | 2.7 | 约28% |
印度尼西亚 | 1.6 | 约17% |
其他 | 2.5 | 约26% |
总计 | 9.6 | 100% |
从主要供应来源国来看,法国、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是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合计占据了总进口量的74%。其中,法国的进口量增长速度最为显著,2013年至今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6.9%。其他主要供应国的进口量则保持了较为温和的增长。这表明中国在活性天然矿产品进口来源上呈现多元化趋势,且一些欧洲国家在特定产品领域可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价值方面,美国、英国和日本是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的主要供应国,合计占据总进口价值的77%。法国、德国、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和韩国也贡献了约20%的进口价值。其中,西班牙的进口价值在2013年至今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33.8%,增长速度最快,其他主要供应国的进口价值增长则相对温和。这可能意味着西班牙在特定高价值活性矿产品方面对华出口增长强劲。
主要进口来源国及价值(今年)
国家(地区) | 进口价值(百万美元) | 份额 |
---|---|---|
美国 | 8.6 | 约41% |
英国 | 5.0 | 约24% |
日本 | 2.4 | 约11% |
法国 | - | - |
德国 | - | - |
印度尼西亚 | - | - |
西班牙 | - | - |
韩国 | - | - |
总计 | 21.0 | 100% |
(注:原文未提供法国、德国、印度尼西亚、西班牙、韩国的具体价值数据,仅说明了其总计占比) |
进口价格:稳中有升,品质差异显著
今年(2025年),活性天然矿产品的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吨2167美元,较去年上涨5.5%。总体来看,2013年至今的进口价格呈现温和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9%。但在此期间也伴随着明显的波动。今年进口价格较2022年下降了0.9%,而2017年进口价格增速最为显著,增长了229%。2022年,平均进口价格曾达到每吨2186美元的峰值;从去年到今年,进口价格则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不同来源国的进口价格差异显著。在主要进口国中,英国的进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7992美元,而印度尼西亚的进口价格相对较低,为每吨469美元。这表明不同来源地的产品可能在质量、纯度、功能性或品牌溢价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跨境采购需结合自身需求进行精准筛选。西班牙在2013年至今的进口价格增长率最高,达到10.4%。
出口动态:规模可观,价值面临挑战
今年(2025年),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的海外出货量在连续两年下降后有所回升,增长1.8%,达到41.9万吨。2013年至今,总出口量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长,趋势相对稳定,仅在分析期间出现小幅波动。2014年出口增速最为显著,较上一年增长26%。2018年出口量曾达到46.4万吨的峰值;然而,从2019年到今年,出口量则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在价值方面,今年活性天然矿产品的出口额大幅下降至8100万美元。总体而言,2013年至今,总出口额呈现显著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3%。但在同期也伴随着明显的波动。根据今年的数据,出口额较2022年下降了40.2%。2022年出口额增速最为显著,较上一年增长31%。在此之前,出口额曾达到1.36亿美元的峰值。从去年到今年,出口额未能重拾增长势头。
出口量增长但价值大幅下降,与国内生产和消费市场面临的挑战类似。这可能表明中国出口的活性天然矿产品正面临国际市场更激烈的价格竞争,或产品结构向中低端转移,导致整体平均出口价格下滑。对于跨境贸易企业而言,如何在确保出口量的同时提升产品附加值,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考量。
主要出口目的国及价值(今年)
国家(地区) | 出口量(千吨) | 份额 |
---|---|---|
韩国 | 128 | 约30% |
印度尼西亚 | 106 | 约25% |
日本 | 76 | 约18% |
其他 | 109 | 约26% |
总计 | 419 | 100% |
从主要出口目的国来看,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日本是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合计占据了总出口量的74%。其中,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量增长速度最为显著,2013年至今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37.5%。其他主要目的国的出货量则保持了较为温和的增长。这反映了中国在亚洲区域市场中作为活性天然矿产品主要供应国的地位,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潜力巨大。
在价值方面,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日本是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市场,合计占据总出口价值的52%。其中,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价值在2013年至今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了20.7%,增速最快,其他主要目的国的出货价值增长则相对温和。
主要出口目的国及价值(今年)
国家(地区) | 出口价值(百万美元) | 份额 |
---|---|---|
韩国 | 17 | 约21% |
印度尼西亚 | 14 | 约17% |
日本 | 11 | 约14% |
其他 | 39 | 约48% |
总计 | 81 | 100% |
出口价格:下降压力明显
今年(2025年),活性天然矿产品的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194美元,较去年下降24.1%。总体来看,出口价格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2022年出口价格增速最为显著,较上一年增长41%。在此之前,出口价格曾达到每吨327美元的峰值。从去年到今年,平均出口价格则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不同目的国的出口价格也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要供应国中,出口到俄罗斯的平均价格最高,达到每吨556美元,而出口到印度尼西亚的平均价格最低,为每吨134美元。这表明不同市场的需求、产品质量要求和竞争环境存在差异,跨境出口企业在制定市场策略时需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俄罗斯市场在2013年至今的出口价格增长率最高,达到6.6%。
总结与展望:深化布局,应对市场新常态
从这份海外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活性天然矿产品市场正进入一个“量增价降”的新常态。国内消费和生产总量持续增长,显示出产业发展的韧性;但市场价值的波动和进出口价格的下降,也提醒我们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可能存在的产品结构调整。
对于从事跨境贸易的中国企业而言,这些动态既是挑战,也蕴含着新的机遇:
- 产品差异化与技术升级: 面对普遍的价格压力,企业应着力提升活性天然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开发高性能、高纯度、定制化的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品质材料的需求。
- 供应链多元化布局: 进口市场的来源国变化,提示我们应关注新兴的优质供应商,优化采购渠道,降低供应链风险。同时,深化与东南亚等亚洲主要出口市场的合作,拓展新的增长点。
- 精细化市场运营: 深入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特点,针对性地制定出口策略。例如,关注出口价格较高的俄罗斯市场,探索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潜力;同时,优化成本结构,提升在价格敏感市场的竞争力。
- 关注政策导向: 国内环保政策、产业升级战略等将持续影响活性天然矿产品的生产和应用。跨境企业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变化,提前布局,抓住绿色发展和产业转型带来的机遇。
活性天然矿产品作为基础工业的重要支撑,其市场动态往往能折射出更广泛的产业变迁。我们应以务实理性的态度,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将其转化为指导企业发展的实际行动。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