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购物!数百万刀广告费为售罄商品打水漂。

每年的“黑色星期五”,都是全球零售商竞逐的黄金时段。然而,新媒网跨境获悉,在这场销售狂潮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隐患正导致数百万美元的广告预算被白白浪费——零售商为已售罄的商品在谷歌购物(Google Shopping)平台上持续投放广告。
行业动态:售罄商品广告消耗预算
当前,零售业的线上广告投放呈现出高强度、快节奏的特点。尤其在“黑色星期五”这类高峰期,广告的投放密度和竞价成本都显著提高。然而,一项由市场洞察机构ShoppingIQ对全球500家零售商进行的调查显示,一个普遍且代价高昂的问题浮出水面:即使商品已经售罄,相关的谷歌购物广告仍在继续运行,并产生点击费用(Cost-Per-Click, CPC)。这意味着,零售商正在为那些根本无法转化的点击付费,每一笔点击都成为了无谓的支出。
调查数据指出,高达97%的零售商在商品售罄后,仍会继续为这些商品的广告付费点击,其中部分广告甚至会持续运行24至48小时。在瞬息万变的电商环境中,这一时间差足以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广告的本质是引导用户购买,当目标商品缺货时,广告的有效性便归零。然而,由于系统设置或数据同步延迟,广告未能及时下线,导致零售商的广告预算被持续消耗。
核心数据解析:库存刷新率成关键堵点
ShoppingIQ的报告详细披露了零售商库存更新的平均耗时,这也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核心原因之一。数据显示:
- 约90%的零售商需要大约24小时才能更新库存信息。
- 5%的零售商库存更新周期在6至23小时之间。
- 2%的零售商库存更新时间长达48小时。
- 其余3%则处于其他刷新周期。
这些数据表明,绝大多数零售商的库存信息更新速度,远低于瞬时销售的发生速度。这种延迟使得广告平台无法及时获取商品的真实库存状态,从而无法智能地暂停或调整广告投放。在“黑色星期五”这样商品流转极快的时段,即使是几小时的延迟,也足以造成数以万计的无效点击和巨额的广告费浪费。
多维度影响:财务、算法与用户体验
售罄商品广告不仅直接导致广告预算的浪费,其负面效应还体现在多个维度:
- 财务损失: 这是最直接的影响。每一次无效点击,都意味着零售商的投入未能带来任何转化。在数百万次点击的累积下,这笔损失可能高达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
- 算法性能损害: 谷歌购物广告平台依赖复杂的算法来优化广告效果。当大量广告指向售罄商品时,这些广告的转化率会极低。这会向算法发送负面信号,可能导致广告质量得分下降,影响未来广告的排名和竞价效率,从而降低整体广告投资回报率(ROI)。从长远来看,这会削弱零售商在平台上的竞争力。
- 用户体验受损: 外媒报道指出,例如英国零售商Argos据称在“黑色星期五”期间,其广告投放中仍包含售罄商品,引发了消费者不满。当消费者点击广告,满怀期待地进入商品页面却发现商品已无库存时,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可能影响他们对品牌乃至零售商平台的信任度。
应对策略与行业呼吁
面对这一普遍存在的行业痛点,部分零售商已经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例如,婴童用品品牌Mamas & Papas采用了ShoppingIQ的实时库存技术,确保其广告仅针对有库存的商品投放。该公司高级数字营销经理萨曼莎·达贝克(Samantha Dabek)表示,通过这项技术,他们成功削减了不必要的成本,并确保广告投入集中于实际有货的商品。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谷歌购物占据了美国零售搜索支出的约75%份额,其市场主导地位不言而喻。然而,平台的默认设置仍然允许售罄商品的广告不受限制地运行。ShoppingIQ呼吁零售商应向谷歌提出更高透明度和更强控制力的要求,以防止广告支出的浪费。这意味着,零售商需要能够更精细地管理其在谷歌购物上的广告活动,确保库存数据与广告投放的实时联动。
结语
在当下高度竞争的跨境电商环境中,尤其是在“黑色星期五”等销售高峰期,实时库存管理已成为零售商的必备能力。未能实现精准库存与广告同步,不仅意味着广告预算的白白流失,更会对品牌声誉、用户体验及长期竞争力造成深远影响。优化库存管理流程,实现广告投放的实时智能调整,是零售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举措。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google-shopping-waste-on-sold-out-ads.html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478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