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爆!中国服装美国失守,越南首超,关税再变!

2025-09-01Shopee

Image

今年上半年,面对全球贸易环境的复杂变动与供应链可能面临的挑战,我国服装出口行业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韧性与活力。新媒网跨境获悉,根据中国海关的最新数据,1月至6月,我国服装(包括衣着附件在内)累计出口额达到734.6亿美元,同比仅小幅微降0.2%,降幅相较前一个月继续收窄,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回顾上半年各个月份的表现,除了1月和2月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出现季节性波动外,从3月份开始,我国服装出口的整体运行态势保持了稳健与平滑。

出口情况,量增价调

在具体的出口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结构性变化。

今年1月到6月,我国梭织服装出口额达到了311.1亿美元,同比实现了0.5%的微幅增长。与此同时,出口数量更是显著增加,达到71.2亿件,增幅高达7.5%。这组数据清晰地表明,尽管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中国制造的服装依然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在数量上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同期梭织服装的出口单价下降了6.5%,这或许反映出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或是在某些品类上进行了策略性的价格调整以维持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针织服装的出口表现也值得关注。1月至6月,针织服装出口额为330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0.9%。但与梭织服装类似,其出口数量却呈现出蓬勃的增长,达到116.8亿件,同比大幅增长8.1%。同样,针织服装的出口单价也出现了8.3%的下滑。这两种主要服装品类的“量增价跌”趋势,共同勾勒出我国服装出口在面对挑战时,通过提升产销量来稳固市场地位的积极应对策略。此外,衣着附件的出口表现也相当稳健,达到69.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0.7%。

在细分品类方面,我们观察到不同的走势。例如,大衣、防寒服、裤类、衬衫、毛衫以及手套等品类,在今年上半年均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增幅分别达到了5.8%、6.2%、0.7%、10%和1.8%。这些品类的强劲表现,无疑为我国服装出口整体的稳定贡献了积极力量。然而,连衣裙、半裙、内衣、睡衣、针织T恤衫以及胸衣等品类的出口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降幅分别为6.2%、5.8%、11.4%和11.1%。这种分化趋势,可能预示着全球消费者偏好或市场需求正在发生细微的变化,也可能是国际市场竞争格局调整的体现。

多元市场,欧盟发力

在国际市场布局上,我国服装出口展现出积极的多元化策略,并且成效显著。

今年1月至6月,我国对以美国、加拿大、欧洲联盟、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为代表的西方发达经济体出口总额达到了410.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3%。这其中,对欧洲联盟的出口表现尤为亮眼,达到137.6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1.3%,其在我国总出口中的占比也达到了18.7%。对英国的出口也增长了15.9%,对加拿大的出口则增长了11.8%。这些市场的强劲增长,有效对冲了其他市场的波动。

当然,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部分传统市场的挑战也依然存在。例如,对美国市场的服装出口额为153.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3.6%,占我国总出口的20.9%。对澳大利亚的出口也小幅下降了4.3%。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对日本市场的服装出口依然保持了稳健增长,达到54.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6%,占比7.5%。这体现了中日两国在服装贸易领域的长期合作与深厚基础。

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市场方面,今年1月至6月,我国对这些地区的服装出口总额达到313.4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3.9%,但其在我总出口中的占比依然高达42.7%。这表明“一带一路”市场依然是我国服装出口的重要支撑。具体来看,对东盟的出口额为66.3亿美元,同比下降15.9%;对中亚五国的出口也出现了26.3%的下降。然而,积极的增长点也遍布这些地区,例如对韩国的出口增长了6.6%,对拉丁美洲的出口增长了13.8%,对非洲的出口也增长了12.3%。这表明我国服装企业正在积极拓展和深耕新兴市场,构建更加多元、更具韧性的全球贸易网络。

从单月数据来看,6月份我国对全球服装出口同比增长了1.1%。尽管对美国市场的出口依然下降了8.6%,但降幅相较上个月有所收窄,显示出一定的企稳迹象。同时,对非美国市场的合计出口增长了4.1%,其中对欧洲联盟的出口增长了11.3%,对日本的出口增长了6.9%。

区域表现,有涨有落

从国内各省市的服装出口情况来看,呈现出显著的分化趋势。

今年1月至6月,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新疆依然位居我国服装出口地区的前五位。其中,浙江、江苏和山东的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出口额分别为181.9亿美元、94.1亿美元和92亿美元,同比分别实现了7.4%、3.4%和10.7%的增长。这充分展现了这些地区在全球服装产业链中的强大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然而,广东和新疆的出口额分别为99.4亿美元和6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了9.9%和10.6%。这可能与全球订单结构调整、区域产业转移或特定市场需求变化有关。在其他主要出口地区中,福建、河北、四川和湖南的出口降幅相对较大,分别下降了16.2%、10.8%、38%和22.4%。但与此同时,湖北和广西的出口却逆势大增,分别实现了19.2%和16.7%的增长,这显示出我国服装产业结构优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的积极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一些新的格局正在形成。1月至5月的数据显示,在重要的美国服装进口市场中,中国的市场份额为17.2%,同比减少了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越南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7.9%,首次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服装进口来源国。这提示我们,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球供应链布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我国服装企业需要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这种变化。

而在欧洲联盟服装进口市场中,1月至5月中国的市场份额为26%,同比增加了1.6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服装产品在欧盟市场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在日本市场,中国的服装进口份额为47.2%,同比减少了2个百分点,这可能与日本市场消费趋势变化或采购策略调整有关。

服装进口,欧洲下降

在服装进口方面,我国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今年1月至6月,我国服装进口总额为4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7.4%。从主要来源地来看,欧洲和亚洲是我国服装进口的主要地区。其中,自欧洲的进口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例如从意大利、法国、葡萄牙的进口分别大幅下降了19%、23.4%和21.2%。这可能反映出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或是全球奢侈品消费趋势的调整。

然而,自中国周边地区的进口却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从越南、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分别增长了8.6%、16.8%、13.8%和10.2%。这表明,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服装产业链上的合作日益紧密,相互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在进口品类上,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的各类服装普遍呈现下降趋势。针织服装进口额为17亿美元,同比下降7%;梭织服装进口额为22.9亿美元,同比下降6.6%;衣着附件进口额为3.1亿美元,同比下降16.7%。

从进口省市来看,上海依然是我国服装进口最主要的省市。1月至6月,上海进口服装31亿美元,同比下降10.1%,但其在全国服装进口份额中仍高达68.8%。令人欣喜的是,广东的服装进口却逆势增长,进口额达到5.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占全国份额的11.9%。这显示出广东在扩大开放、吸引国际消费品方面的积极成果。此外,江苏、浙江、海南等主要进口省市的进口额则分别下降了5.8%、10%和16.3%。

国际市场,复苏与挑战并存

放眼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服装市场需求在今年上半年持续呈现复苏态势。

1月至5月的数据显示,美国进口服装375.3亿美元,同比增长7.1%;欧洲联盟进口417.9亿美元,增长11.4%;日本进口105.4亿美元,增长7.7%;英国进口89.3亿美元,增长7.7%;加拿大进口52.8亿美元,增长11.6%;澳大利亚进口38.2亿美元,小幅增长0.5%。韩国的进口则微降0.8%,为51.3亿美元。这些数据表明,全球主要消费市场的需求正在逐步恢复,为全球服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与此同时,一些主要的服装出口国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1月至5月,孟加拉国出口服装约19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6%;越南出口服装142.7亿美元,增长12.7%;印度出口79.3亿美元,增长8.9%。这些国家的快速增长,也反映出全球服装供应链的多元化趋势和国际竞争的白热化。当然,也有部分国家面临挑战,例如土耳其的出口为72.4亿美元,同比下降5.9%。

趋势展望,韧性中寻求突破

今年上半年,我国服装出口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但展望下半年,行业依然面临多重风险与挑战,需要我们保持高度警惕,积极应对。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整体态势。外媒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7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中,尽管将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至3.0%和3.1%,但2025年的全球经济增速仍将慢于去年的3.3%。这背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具体到主要经济体,对美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展望为1.9%和2%,欧洲联盟的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1%和1.2%。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我们仍需审慎乐观。

其次,关于中国输美关税的动态备受业界关注。新媒网跨境了解到,7月28日至29日,中美两国在瑞典举行了重要的经贸会谈。根据会谈达成的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部分关税以及中方反制措施能够如期展期90天。这意味着,我国对美国市场的出口有望迎来又一个90天的窗口期,这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调整和应对时间。然而,考虑到上半年部分企业可能已进行了“抢出口”操作,这可能对下半年的订单产生一定的透支效应。同时,中国目前面临的关税水平相较于其他主要服装出口国仍然较高,因此下半年我国服装出口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

再者,全球关税博弈虽然暂时趋于平稳,但潜在的变数依然存在。7月31日,美国政府公布了针对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新对等关税政策,具体税率从10%到41%不等。这其中包含了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多个主要的服装出口国,其适用的关税从15%到40%不等。对于通过第三国转运以规避关税的行为,美国将征收高达40%的额外关税。这项新关税将于8月7日正式生效,其后续影响仍需密切观察。各国输美关税的差异化,无疑将对未来的对美贸易格局,乃至全球贸易流向和供应链组合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需要我国企业提前谋划,灵活应对。

最后,美国小额豁免政策的全面取消,也为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当地时间7月30日,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自8月29日起,美国将暂停对自所有国家进口的800美元以下产品的免税待遇。这意味着,通过国际快递公司运送的任何物品,都将需要缴纳所有适用的关税、税费和额外关税。对于通过美国邮政服务运送的产品,根据原产国的关税税率,每个包裹的收费标准也有所不同。美国小额免税政策的终结,预计将对跨境电商和零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也可能在更多国家产生示范效应,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新媒网跨境认为,展望下半年,我国服装出口的外部环境有望告别上半年“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逐步步入相对平稳的运行轨道。然而,从长远来看,国际贸易博弈将更加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面对这些挑战,我国服装外贸企业更应积极行动,主动求变。

首先,要持续深化多元化市场布局,这不仅能有效分散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更能帮助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捕捉更多新兴市场的机遇,构建更为稳固的国际贸易网络,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刻不容缓。通过引入先进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这不仅能降低成本,更能增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后,加强全球供应链韧性建设至关重要。这意味着要优化供应链结构,培育本土化配套能力,同时积极拓展海外产能布局,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规避潜在的风险,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关税壁垒带来的不利影响。

通过这些积极的战略调整和创新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服装产业将能够继续在全球贸易中保持其核心竞争力,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行稳致远,展现中国制造的强大活力与蓬勃生机!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311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今年上半年中国服装出口额达734.6亿美元,同比微降0.2%。梭织服装出口额增长0.5%,针织服装出口额下降0.9%,但出口数量均显著增加。对欧盟出口增长11.3%,对美国出口下降3.6%。浙江、江苏、山东出口表现亮眼。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关税挑战,企业需深化多元化市场布局,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全球供应链韧性建设。
发布于 2025-09-01
查看人数 151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