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玩偶卖108万,海外飙涨480%!竟成全球“新币种”!

2025-08-29Etsy

Image

凌晨四点的伦敦,天色未明,购物中心外却早已是人头攒动。两千多号人,裹着毯子,支着帐篷,只为等待那扇门开启,抢购一个来自东方的“小精灵”。同样的热情,在曼谷的佛寺里,甚至引来了僧侣为它念经祈福;在东京银座,排队的人潮一度汹涌到需要紧急限流;而在韩国的泡泡玛特门店前,彻夜排队更是常态,偶尔还会因为争抢而发生口角,甚至引得警察出面维持秩序。

这些场景,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它们真实地描绘了Labubu在全球掀起的狂潮。这个带着尖耳朵、圆眼睛,露出九颗小锯齿牙和一丝“偷感”笑容的小家伙,仿佛拥有了一种魔力,让全世界的年轻人为之疯狂。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玩偶,而是成为了某种时尚符号,一种情感寄托。

Labubu的火爆,不仅仅局限于线下门店的排队盛况,更是在全球各大线上平台掀起了惊涛骇浪。新媒网跨境获悉,在东南亚地区广受欢迎的短视频电商平台TikTok上,Labubu母公司泡泡玛特的盲盒产品,在泰国市场近三日的销量飙升了惊人的357%,一举冲上当地销量飙升榜的第二名。短短三天内,就有近3000件盲盒被抢购一空,销售额突破了7.5万美元,这足以见证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巨大潜力。

目光转向大洋彼岸,在美国TikTok Shop,泡泡玛特的表现同样抢眼。据估算,今年四月份其销售额有望达到600万至700万美元之间,环比增长高达18倍,直接跃居增长率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黑马”。即便是在我们熟悉的618购物狂欢节期间,Labubu也凭借着超高人气,登顶了阿里速卖通的海外搜索榜,成为全球消费者竞相追逐的焦点。这些令人振奋的数据,无一不印证了Labubu在全球市场的强大号召力与不容小觑的商业价值。

这些现象并非偶然,而是Labubu全球热潮的冰山一角。根据泡泡玛特2024年的财报数据,其海外营收实现了令人惊叹的216%增长,而Labubu这一个IP,就贡献了全球总销量的35%以上。曾经我们眼中毫不起眼的塑料玩偶,如今摇身一变,被追捧为“塑料茅台”,甚至有人称它是全球潮玩市场的“新币种”,其价值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Labubu的诞生,源于中国香港设计师龙家升的奇思妙想。这只小精灵,原型据说来自遥远的北欧森林,拥有着一对标志性的尖耳朵、炯炯有神的圆眼睛,还有那标志性的九颗锯齿状牙齿和一丝调皮的“偷感”笑容。它的设计,巧妙地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对“萌”的刻板印象,在保留了毛绒玩具那种让人心生怜爱的柔软特质的同时,又赋予了它搞怪、甚至带有一丝叛逆的鲜明个性。这种独特而富有张力的设计,正是Labubu能够迅速俘获全球年轻消费者芳心的关键。它不随波逐流,敢于展现不同,恰恰契合了当下年轻人追求个性、渴望表达自我的心理需求。

今年四月,Labubu 3.0系列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售,再度点燃了各地消费者的热情,引发了“一‘bu’难求”的抢购盛况。美国一家外媒更是对此评论道:“这简直是21世纪的邮票收藏热,但它的疯狂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外媒读者群体这一现象的惊叹与好奇。

Labubu的热度,不仅体现在新品发售时的抢购上,更在二级市场掀起了波澜。许多热门款式的溢价,甚至达到了惊人的数十倍,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却又心生向往。更令人称奇的是,围绕着Labubu,还催生出了租赁、装饰等一系列周边业务,形成了独特的“Labubu经济圈”。就在刚刚结束的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上,一只高达131厘米的薄荷色Labubu,最终以108万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不仅刷新了潮玩单品拍卖的新纪录,也再次证明了Labubu在收藏市场的巨大潜力与价值。这不仅仅是一个玩偶的拍卖,更是一场文化现象的展示,一个新兴收藏门类的崛起。

得益于Labubu等明星产品的强劲带动,泡泡玛特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海外收入实现了同比暴涨480%的惊人成绩。其中,美洲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增速飙升至895%-900%;欧洲市场也毫不逊色,取得了600%-605%的显著增长。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中国潮玩品牌在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强劲的增长势头。

为了更好地支撑海外市场日益高涨的消费热情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泡泡玛特在2025年启动了近五年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他们设立了包括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和欧洲区在内的四大区域总部,并给予这些区域总部充分的自主决策权。泡泡玛特国际业务负责人对此解释道:“这些区域总部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执行机构,它们被赋予了更大的权限,能够根据各自市场的特点,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市场策略。”这样的调整,无疑能够让泡泡玛特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时,能够更加迅速、高效地做出响应。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泡泡玛特所有海外区域的总经理都由外籍人才担任,并且其中超过90%是所在国家的本地员工。截至2024年底,泡泡玛特的海外员工总数已经突破1000人,其中95%以上都是外籍人士。这种本土化的人才策略,不仅体现了泡泡玛特对全球化运营的深度投入,也确保了品牌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理解并满足不同区域消费者的独特需求。通过赋能本土团队,泡泡玛特正逐步构建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品牌。

Labubu之所以能拥有如此广泛的全球影响力,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积极推动功不可没。海量的用户通过创作各种Labubu的二次表情包,将其形象植入到日常的聊天和社交互动中,极大地拓宽了Labubu的传播广度和深度。据最新数据显示,Labubu相关的二创表情包,其累计播放量已经突破了惊人的10亿次,这充分展现了用户群体对IP形象的喜爱和创造力。

不仅如此,许多Labubu的粉丝还自发组织了线下“换娃聚会”,这些充满乐趣和分享精神的活动,已经覆盖了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些聚会中,同好们可以交流心得、展示自己的收藏,甚至交换心仪的玩偶,进一步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Labubu的粉丝黏性。这种自下而上的传播方式,让Labubu的形象深入人心,超越了简单的商品属性,成为了一个拥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化符号。

根据泡泡玛特2024年末发布的财报,其会员数量已经达到了4608.3万人,同比增长了34.1%。会员对营收的贡献率更是高达92.7%,同时,会员的复购率也维持在50%左右的较高水平。这些数据不仅证明了Labubu以及泡泡玛特其他IP的强大吸粉能力,也体现了品牌在用户运营和粉丝经济方面的卓越成就。

除了UGC的巨大推动作用,Labubu的成功也离不开平台算法的巧妙助推。例如,在国际知名的短视频平台上,平台方就将“盲盒开箱”这一热门标签与Labubu进行了深度绑定。在算法的加持下,所有与Labubu相关的开箱视频都获得了高达30%的流量倾斜。这种精准的算法推荐机制,使得Labubu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率大幅提升,如同在数字世界里被安装了加速器,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其全球影响力,让更多潜在消费者认识并爱上这个充满个性的潮玩IP。

随着Labubu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水涨船高,其相关周边产品的热度也如同被点燃的火焰,迅速蹿升。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近几周,“Labubu”相关的关键词在美国亚马逊平台上的搜索热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其中,“Labubu”一词本周更是直接冲进了亚马逊搜索排行榜的前十名,这股热潮带动了玩偶服装、玩偶配件、贴纸等多个类目的产品销量猛增。

截至目前,在亚马逊平台上,Labubu的周边产品种类已经超过2000件,可见市场对它的追捧有多么热烈。其中,最受欢迎的类目当属Labubu相关的服饰套装。在美国亚马逊“Doll Clothing & Accessories Sets”(玩偶服装及配饰套装)的新品热销榜上,销量排名前五的产品清一色都是为Labubu尺寸量身定制的服饰(或者产品图片直接使用了Labubu作为“模特”)。榜首的一款“工作服”,上月销量已经突破千件,足以证明其受欢迎程度。

而这类产品在其他跨境电商平台同样大受欢迎。例如,在Temu平台上,部分Labubu服饰的销量已经达到了数千单,Labubu透明保护壳、收纳盒等其他周边产品也已售出数百单。这种周边产品热销的现象,不仅进一步扩大了Labubu的市场渗透率,也为中国品牌和商家带来了新的商机。

国际知名的摩根大通银行,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将Labubu视为“下一个Hello Kitty”,这一评价无疑给予了Labubu极高的地位和期待。该行分析师认为,Labubu和Hello Kitty在角色风格、商业模式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有望成为新一代的全球超级IP。这不仅仅是对一个潮玩角色的认可,更是对中国原创IP全球影响力的肯定。

然而,随着Labubu的持续爆火,市场上的声音也开始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部分人开始深入探讨“中国IP”成功走向世界的路径和方法,希望能够复制这种成功经验,让更多中国原创走向国际舞台。而另一部分人则开始出现担忧,他们不禁思考:Labubu的这股热潮,是否会像历史上的“郁金香泡沫”那样,最终走向破灭?这种多元的讨论,恰恰反映了市场对新兴事物的审慎与思考。

事实上,Labubu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更像是一场对消费心理学原理的精准拿捏。根据一份权威的《Z世代潮玩报告》显示,高达72%的消费者认为“Labubu代表着我的叛逆人格”。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年轻的消费者们情不自禁地将自己内心深处对叛逆、对个性的追求,投射到了Labubu这个小小的玩偶身上。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商品,更像是一个可以表达自我的符号。

在消费心理学中,“身份认同”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现象。消费者往往通过购买和使用某种特定的产品,来间接表达自己的身份、价值观以及所属的圈层。Labubu正是凭借其独一无二的设计语言和精准的品牌定位,成功吸引了那些渴望展现个性、追求叛逆精神的年轻消费群体。它让这些消费者们能够将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和表达,巧妙地寄托在Labubu的形象上,形成了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连接。

举个例子,Labubu的钥匙扣设计就巧妙地戳中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当他们把Labubu钥匙扣挂在背包上时,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装饰品,更瞬间成为了一个“圈层身份认证”的标志。它无声地宣告着佩戴者的潮流品味和个性主张,让他们在社交场合中,能够迅速找到同好,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

甚至有人戏称“爱马仕成了Labubu配货”,这句话如今已不再仅仅是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更成为了一个真实的消费现象。在不久前举办的爱马仕大秀上,现场被讨论得最多的,竟然不是爱马仕那些令人惊艳的包包,而是众多嘉宾手袋上挂着的Labubu。对于受邀的时装秀嘉宾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新品发布的场合,更是一个重要的社交舞台。而那些醒目的Labubu挂饰,仿佛成为了独特的社交资本,无声地传递着“懂时尚、懂潮流”的信号。这种现象,深刻地反映了潮流文化与奢侈品文化之间的有趣碰撞与融合。

这种由Labubu引领的消费模式,巧妙地突破了传统品牌单向定义潮流的惯有定式。它转向了一种更具互动性和双向价值输出的模式:产品的内容和叙事,不再仅仅由品牌方创作,而是被广大的消费者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共创”文化。在这种模式下,“无用之用”的概念被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一件看似没有实际功能的产品,却能承载起丰富的情感价值和社交价值。

就像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所说,所有的消费行为,本质上都是在解决两件事情:一是满足感,二是存在感。能够真正让人心甘情愿地花钱去购买一件纯粹的、没有任何实际功能性,却只为取悦自己的商品,这其实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观察到,一些顶级奢侈品品牌之所以喜欢与艺术家跨界合作,正是因为他们深谙“无用”的东西,反而拥有真正永恒的价值。产品一旦被赋予了明确的功能属性,往往也意味着其生命周期的短暂和与生俱来的衰变。

近日,王宁更是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他打了个比方,如果把Molly(泡泡玛特另一知名IP)的头拔掉,它是一个U盘,那么大家肯定只会购买一个。因为人们会下意识地从功能性角度出发考虑:既然已经有了一个U盘,就没有必要再购买那么多。这样一来,消费行为就会停滞。然而,正是因为Molly和Labubu这些潮玩本身并没有任何实际功能,它们仅仅是带给人快乐和美好的情感体验,所以大家才会情不自禁地持续购买,一个接着一个地收集。

王宁的这个比喻,后来被网友们提炼成一句更简洁有力的表达,比如“U盘可以只买一个,玩具却能攒一堆”。这句话精准地强调了功能性物品与承载情绪价值的物品之间,在消费逻辑上的本质差异。它揭示了人类对于情感满足和精神愉悦的深层需求,这才是驱动非功能性商品消费的根本动力。

正如王宁所言,无用之用,才是真正永恒的价值——这就像博物馆里那些流传千年的艺术品,它们从不需要更新换代,却能穿越时空,承载着人类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与精神连接。它们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它们所能触及人心深处的力量。

BMI兴远咨询的王燕东老师,对“无用之用,才是永恒的价值”这一理念在商业中的本质,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这在于将产品从一个简单的“功能工具”华丽转身为“情感媒介”。通过提供无可替代的情绪体验和社交认同,它构建起了一种超越“实用逻辑”的消费刚需。这种价值主张之所以能够“永恒”,正是因为它精准地锚定了人类深层的情感需求——哪怕只是一种小小的收集欲,或是渴望炫耀、攀比的微妙情绪。这些都是人类共有的、根深蒂固的精神需求。

进一步来看,Labubu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潮玩IP的辉煌成就,更是中国品牌在细分需求领域成功走向世界的一个典范案例。它提醒我们,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深耕细分市场,精准洞察并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需求,是实现“出海”目标的重要路径。

知名商业学者梁宁在《真需求》一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商业和需求的深刻见解,其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她对商业闭环的精辟分析。她指出,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在于“洞察需求,提供价值;与客户或市场达成共识,获得成交并建立关系;由此获取资金和资源;最终发展壮大自身,投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在竞争中更具生存优势。”这套理论,为我们理解Labubu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框架。

“洞察需求,提供价值”无疑是商业活动的基石。Labubu所带来的那种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需求,是一种真实的需求;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物理意义上的实用性需求,同样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需求。例如,我们渴望用机械化来解放繁重的体力劳动,期待通过自动化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从某种意义上说,“懒惰”不仅是人类的天性,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正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便捷、省力的“懒惰”需求,许多创新产品才应运而生。

以欧美地区常见的“庭院经济”为例,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占据了全球主要的私人草坪和花园市场,这背后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根据大叶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美国的园艺爱好者超过了其国家总成年人口的40%,德国更是高达60%,而英国也达到了49%。这些数据令人惊叹,说明园艺在这些国家是多么普及。而且,草坪的护理工作通常从每年三月冰雪消融后便开始(冬季主要是吹雪和扫雪),到了夏季和雨水丰沛的长草旺季,割草频率更是达到了一周两次或两周三次。即便是秋季等淡季,割草频率也需要维持在一周一次或三周两次。换句话说,这些家庭每年需要不间断地对庭院进行维护和修理,周期长达八个多月。这无疑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家务。

正是抓住了“修理草坪”这一痛点和需求,一些中国企业在其中收获颇丰。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割草机的出口额达到了1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激增了3.75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58.92%。这组数据充分证明了中国智造在这一领域的强劲竞争力。例如,九号公司旗下的割草机器人产品,已经远销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仅这一产品线就创造了8.61亿元的收入。科沃斯品牌的割草机器人也表现出色,2024年全年海外收入和销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86.7%和271.7%。为了应对海外订单的持续增长,大叶股份更是在今年初完成了对德国AL-KO公司的收购,并新增了奥地利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能力和市场版图。这些成功的案例,都生动诠释了中国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满足全球消费者对“懒惰”的深层需求,从而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与庭院生活息息相关的,还有家庭安全领域。在全球消费摄像头市场格局中,中国品牌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创新能力,独具优势。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萤石网络以420.3万台的出货量,稳稳地占据了全球榜首的位置,彰显了其在智能家居安防领域的领导地位。根据萤石网络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达到1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10.2%。这些稳健的财务数据,不仅体现了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也为中国品牌在全球消费电子市场的崛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样是小家电领域,代工起家的香江电器,却用小小的电水壶做出了大生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按2023年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的出口量计算,香江电器的电热水壶产品,在中国海关总署界定的相关分类中,分别占据了约21.4%和32.3%的市场份额。毫不夸张地说,你在北美地区每见到五个电水壶,其中就有一个很可能来自香江电器。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制造在细分品类上的极致深耕和强大影响力。

除了上面这些因“偷懒”而产生的巨大需求外,还有一些看似小众,却因消费者个人特殊需求而爆发的消费赛道,它们的潜力同样不容小觑。

在TikTok美国市场,一款产自中国的简易鞋架,折后价仅为9.88美元,却在过去7天(6月18日至6月24日)内,创下了超过1.2万件的惊人销售量。其中,6月20日单日销量更是高达4576单,一举登顶美区同类目销量榜首。这充分证明了即使是价格亲民的小商品,只要能精准满足用户需求,也能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

同样在美国市场,一款独具创意的2合1西瓜叉切片器,在过去的28天内累计售出2.35万件,销售总额达到24.49万美元,位列美区同类目销量榜的第三名,并且其商品热度指数仍在持续飙升中。这款巧妙的西瓜叉切片器,原产地就是我们熟悉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中国义乌。同款产品自去年开始已在亚马逊平台上走红,今年又在TikTok上掀起了一股新的风潮,成为了夏天餐桌上的新宠。

而在泰国的美妆榜单中,来自中国的MYONLY眉笔表现尤为亮眼。这款眉笔凭借其实用便捷的旋转设计和高性价比策略,稳居榜单前三位,成为了当地消费者日常妆容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单品”。这不仅展现了中国美妆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也体现了中国品牌对不同国家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全球每10顶假发就有6顶来自许昌”,这句在业内人士中耳熟能详的俗语,直接道出了河南许昌假发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力。许昌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制品集散地,更是全球重要的出口基地。“许昌假发”常年稳居全球速卖通海外热销榜的前三位,其产品遍布世界各地。作为中国发制品行业的第一股,瑞贝卡公司已经连续两年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今年一季度,瑞贝卡营收约3.05亿元,同比增长11.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36.06万元,同比增长18.59%。这些数据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生命力和创新能力。

同样是“头顶的生意”,直发梳品牌TYMO则将目光投向了全球有色人种独特的发质问题。他们深入研发,生产出了一款能在30秒内迅速升温至200摄氏度的直发梳,配合其高密度梳齿设计,使用者在梳理头发的过程中,就能直接完成拉直的动作,大大提升了便捷性。这款产品在亚马逊平台表现出色,在过去三个月里,月均销售额稳定维持在80万美元左右,单月峰值更是曾一度突破300万美元。TYMO的成功,正是精准把握细分用户需求、并通过技术创新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典范。

无独有偶,主营婴儿纸尿裤、婴儿拉拉裤和女性卫生用品的乐舒适集团,在非洲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根据2023年的销量数据计算,该集团在非洲的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市场均排名第一,市场份额分别达到了20%和14%。其招股书显示,仅“乐舒适”这一个子品牌,在2024年1月至9月的营收就已达到3.34亿美元,毛利率更是超过了35.4%。这充分展现了中国企业在深耕发展中国家市场,满足当地基本生活需求方面的巨大潜力和社会贡献。

这些品牌的成功案例,无一不雄辩地证明了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然后勇于走向全球市场的巨大潜力。正如《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所言:“竞争是为失败者准备的,真正的成功者是在细分领域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这句话在今天看来,依旧振聋发聩。

这些优秀的中国品牌,正是通过在看似微小的细分领域中,挖掘并找到了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才成功地实现了全球化扩张。它们不仅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更高品质的选择,也为其他正在探索“出海”之路的中国品牌,提供了宝贵而充满启发的借鉴经验。

展望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速和消费者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细分赛道的“出海”机会将层出不穷。中国品牌需要持续保持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不断深入挖掘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品类中蕴藏的“大生意”。Labubu的故事,仅仅是一个精彩的开始,它预示着一个更加广阔、充满机遇的未来,等待着更多中国创新去书写新的篇章。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915.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Labubu在全球掀起热潮,从线下排队抢购到线上销量飙升,成为新一代潮流符号。泡泡玛特海外营收增长显著,Labubu贡献巨大。该IP的成功得益于独特设计、UGC推动和平台算法助推,周边产品热销,摩根大通视其为“下一个Hello Kitty”。Labubu的成功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一个典范。
发布于 2025-08-29
查看人数 1988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