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牵动全球!超8成乙酰氨基酚依赖中国,需警惕。

2025-09-23跨境电商

Image

全球药品供应链的脆弱性与核心成分来源引发的持续关注,成为了2024年以来跨境行业的热点议题。新媒网跨境了解到,特别是某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曾公开证实药品供应面临短缺风险,这无疑再次敲响了对全球药品生产链过度集中风险的警钟。

突发事件溯源:2024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下的药品供应警报

事件概述:

2024年,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迅速蔓延,对全球经济和供应链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全球药品供应链的脆弱性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当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局长斯蒂芬·哈恩(Stephen Hahn)对外声明,确认至少有一种药物因活性成分短缺而导致供应中断。他指出,这一短缺直接关联到受该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生产基地,但并未具体披露涉及的药物名称或具体的活性成分。此次事件的发生,凸显了全球药品制造业对少数几个核心生产国的高度依赖。

相关方回应:

对于当时出现的药品短缺风险,各方反应不一。美国大型制药公司普遍表示,其库存量在短期内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同时,FDA也迅速行动,联系了数十家中国制造商,要求他们及时报告任何潜在的生产中断情况,并强调将持续密切关注局势的“不断演变且动态性强”的特点。然而,部分外媒及行业专家对这种“短期乐观”持谨慎态度,他们担忧,若该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过长或影响范围扩大,仅靠现有库存难以支撑,真正的挑战可能还在后面。

事态进展与长期影响:

尽管2024年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过去,但其对药品供应链的冲击及其引发的反思,至今仍在持续。业界普遍认为,该事件暴露了全球药品生产结构中存在的深层问题,即多数通用名药物的活性成分过度依赖中国和印度等少数几个国家。这种结构性依赖,使得任何区域性中断都可能迅速演变为全球性的供应危机。长远来看,各国政府和制药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多元化供应链,降低单一来源风险,以增强未来应对类似危机的韧性。

深度洞察:药品原产地披露的困境与全球依赖数据

全球药品供应链的复杂性,在消费者试图了解其所用药物的真实来源时,变得尤为明显。

消费者案例与法规盲点:

以美国加州的乔治·泰梅克先生为例,他在2024年购买乙酰氨基酚时,曾试图在产品包装上找到原产地信息。然而,无论他如何仔细查看,瓶身均未明确标示生产国。这反映了当前药品标签披露的困境。根据美国海关法规定,药物生产商可以将产品中各种成分“实质性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地点,作为其原产地。这意味着,即使药物的所有活性和非活性成分都来自世界各地,只要最终的制药、封装在美国完成,就可以合法地将美国标注为原产国。这一规定,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识别药品真实来源的障碍。

核心数据呈现与行业背景关联:

新媒网跨境获悉,对全球药品供应链的深入研究显示,这种依赖性并非个案。以乙酰氨基酚(也称对乙酰氨基酚)为例,这是一种在美国最广泛使用的药物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止痛药、感冒药和过敏药物中。一项近期研究指出,全球84%的乙酰氨基酚供应源自中国和印度两国,其中中国贡献了全球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二。美国则是全球最大的仿制乙酰氨基酚市场。

此外,不仅仅是活性成分,许多用于制作药片的非活性成分,例如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以及各种着色剂等,也几乎可以肯定地来自海外工厂,尤其是中国的生产基地。

数据维度与结构:抗生素供应链的警示:

这种对特定国家的高度依赖,不仅限于乙酰氨基酚。在抗生素领域,情况同样严峻。数据显示,像阿莫西林和青霉素等主要抗生素,其核心成分约90%来自中国。这种结构性依赖引发了行业内的深切担忧。专家指出,如果未来中国国内对这些药物的需求激增,或因其他不可抗力导致生产中断,中国可能会限制这些关键原料的出口,从而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抗生素短缺危机。这一维度的数据揭示了全球医药健康安全所面临的潜在系统性风险。

行业应对与未来展望:供应链多元化与透明度呼吁

面对全球药品供应链的脆弱性和高度集中风险,行业与学界持续探讨应对策略,并对政策制定者提出建议。

制药企业的应对策略:

大型美国制药公司在2024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初期,纷纷表示拥有足够的库存以应对短期需求。然而,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多数企业已将业务连续性计划纳入战略考量,并致力于在危机发生时迅速做出响应。但密歇根大学运营研究与管理学教授拉维·阿努平迪(Ravi Anupindi)等学者呼吁,企业需要进一步降低对特定生产国的依赖,推动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以分散风险。

FDA的监管与挑战: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保障全球药品安全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对全球范围内的药物成分生产进行严格的安全标准监控。然而,明尼苏达大学供应链与运营副教授拉赫纳·沙阿(Rachna Shah)指出,目前尚缺乏一个确保药品可得性的中心机制。2024年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恰恰暴露了这种对海外生产来源的依赖性,并加剧了人们对药品短缺的担忧。这提示了监管机构在安全之外,还需要在供应韧性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考量和机制建设。

学界观点与政策倡议: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供应链管理副教授阿德戈克·奥克(Adegoke Oke)强调,全球供应链的本质决定了中国生产环节的任何波动,都会通过“蝴蝶效应”传导至全球消费者。因此,消费者必须习惯他们的药物以及许多其他产品,其成分可能来自世界各地。

针对药品原产地披露的不足,行业内外存在着要求提高透明度的强烈呼声。专家普遍认为,当前的信息披露规则似乎更多是为了隐藏而非揭示药品成分的真实来源。因此,呼吁FDA应进一步明确其药品披露法规,推动立法要求在药品标签上,甚至是在线上平台,详细标注活性成分的全球来源地。这不仅能够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也能促使整个行业更加透明和负责。毕竟,如果药品的最终生产地在美国,而所有关键成分都来自中国或印度,消费者有权了解这些核心信息。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A recent study found 84% of the world's supply of acetaminophen comes from China and India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hina-drug-supply-84-acetaminophen-risk.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2024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暴露了药品供应链的脆弱性,尤其是对中国和印度等少数国家活性成分的依赖。美国FDA曾公开证实药品供应面临短缺风险。事件引发了对供应链多元化和提高透明度的呼吁,消费者对药品原产地的知情权受到关注。
发布于 2025-09-23
查看人数 104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