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狂飙!深圳三巨头百亿营收,AI席卷全球!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中国智造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我们见证了无数国内企业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再到成为行业翘楚的蜕变。今天,新媒网跨境将目光聚焦在三家中国消费电子领域的杰出代表——影石创新(Insta360)、安克创新(Anker)和绿联科技(UGREEN)。它们如同三艘破浪前行的巨轮,各自劈波斩浪,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全球冠军之路,共同诠释了中国品牌在全球竞争中的硬核实力与创新智慧。
不久前,影石创新在万众瞩目中正式登陆A股,一跃成为备受瞩目的“智能影像第一股”,总市值飙升至七百多亿元人民币,无疑给整个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与此同时,安克创新早已不再是单一的充电宝代名词,其业务版图早已拓展到充电储能、智能家居以及影音设备等多元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而绿联科技,这家从传统3C配件起家的老牌劲旅,如今也成功转型,在AI智能硬件领域开辟了崭新的“第二增长曲线”。
这三家企业,虽然都在中国深圳的跨境电商沃土中生根发芽,但其发展路径却各具特色,各有侧重。影石创新以其敏锐的洞察力,深耕细分领域,最终做到了全球领先的地位;安克创新则凭借其独特的“浅海战略”,在多个品类中实现了快速布局与扩张;绿联科技则勇敢地从传统的配件制造,向更高价值的智能终端迈进,寻求突破。
然而,尽管路径不同,它们身上却流淌着共同的成功基因。对技术研发的极致投入,是它们屹立不倒的基石;放眼全球的宏大布局,让它们能够捕捉到最前沿的市场机遇;深入骨髓的本地化策略,则让它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异国文化,赢得当地消费者的心。这三家企业用实践共同验证了一个中国智造出海的黄金公式:那就是“技术锚点”与“用户思维”的精准结合,加上“全球洞察”的战略高度,再辅以“柔性供应链”的强大支撑,最终共同铸就了重塑行业规则的非凡能力。
1. 边缘创新,成就全球影像领跑者
回溯到2015年,当影石创新(Insta360)在深圳这片创新热土上呱呱坠地时,运动相机市场已是硝烟弥漫,彼时的GoPro更是凭借先发优势,牢牢占据着行业霸主的地位。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影石创新的创始人刘靖康没有选择硬碰硬,而是独具慧眼地选择了一条“边缘突破”的创新路径——聚焦于全景影像技术。
这并非一条坦途,但凭借着对技术和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影石团队开发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先拍摄后取景”创新方案,以及让自拍杆“隐身”的智能隐藏技术。这些突破性进展,彻底改变了传统影像创作的模式,将全景相机从原本专业人士的“小众玩具”,成功推向了更广阔的消费级市场。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和产品创新,影石创新一路高歌猛进,如今已牢牢占据了全球全景相机市场份额的67.2%,远远超过了日本理光(12.4%)和美国GoPro(9.2%)等老牌劲旅,连续六年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这份成绩单足以让人为之惊叹。
更令人振奋的是,就在2024年,当昔日的行业巨头GoPro还在为31亿元的亏损而挣扎时,影石创新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收高达55.74亿元,净利润接近10亿元,这无疑是对其创新模式和市场策略的最好褒奖。
影石创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其成功秘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其雷打不动的“重度研发投入”。在短短三年内,影石在研发上的累计投入高达14.8亿元人民币,这笔巨资如同活水般滋养着创新的土壤。其研发团队占比高达57.68%,这意味着公司有一半以上的员工都在从事技术创新工作。目前,影石已累计申请专利近900项,其中包括多项核心技术,例如业界领先的FlowState防抖技术,它让用户即使在剧烈运动中也能拍出平稳流畅的画面;再比如AI剪辑技术,大大简化了后期制作的门槛;以及那神奇的自拍杆智能隐藏技术,让画面更显自然纯粹,这些都是影石在影像领域构筑的坚实技术壁垒。
其次,是其“全场景覆盖”的战略布局。影石的产品线异常丰富,从轻巧便携、拇指大小的GO系列相机,让影像创作触手可及;到专业级的TITAN系列,满足了电影制作、VR内容创作等高端需求,甚至深入到建筑测量、电力巡检等行业应用。这种全面覆盖,让影石的产品能够触达不同层次、不同场景的用户,极大地拓宽了市场空间。
最后,影石天生就带有“生而全球”的基因。从创立之初,其目光就锁定全球市场。数据显示,影石高达76.4%的收入都来自于海外市场,这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影石的产品已进驻全球一万多家零售门店,并在九十多个国家的机场设有销售网点,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能方便地体验到中国智造的魅力。
2. 浅海闪电战,安克创新的多品类突围
安克创新的发展轨迹,则更像是一场教科书式的“品类复制”战役。到了2024年,其营收已飙升至惊人的247.1亿元,这背后,创始人阳萌提出的“浅海战略”功不可没,成为了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
何谓“浅海战略”?简单来说,就是在那些规模相对较小(通常指单一品类市场规模在500亿美元以下)、研发投入可控的细分领域,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快速复制已验证的成功经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深海战场”早已被美国苹果、韩国三星等国际巨头牢牢占据,竞争异常激烈。安克创新明智地选择了避开正面冲突,转而聚焦于充电设备、智能安防、无线音频等看似零散却充满活力的“浅海”赛道。
这些“浅海”市场,尽管不如“深海”那般波澜壮阔,却因技术迭代迅速、用户需求高度分散而充满了无限可能,成为了工程师思维大展拳脚的天然试验场。这种“小而美”的生存智慧,与著名投资家巴菲特投资精密铸件公司的理念异曲同工——巧妙避开巨头的强大火力覆盖区,转而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逐步建立起坚不可摧的技术壁垒和品牌优势。
安克创新在储能业务上的“回马枪”,更是完美印证了“浅海战略”的韧性与智慧。早在2015年,安克曾首次尝试储能产品,但由于时机不成熟或经验不足,并未取得成功。然而,安克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到了2022年,他们重组了一个仅有10人的小团队,再次向储能市场发起冲击。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和极致的执行力,到了2024年,储能业务以184%的惊人增速,一跃成为安克创新的第二增长极,彻底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如今,安克创新已将这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成功拓展到了UV打印机、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战场,不断开辟新的增长点。支撑其底层逻辑的,是多重强大的内部驱动力:
其一,是极致的“人效比”。安克的研发人员占比高达53%,这意味着公司高度重视人才与创新。更令人羡慕的是,安克内部拥有超过500名年薪百万元的员工,这充分体现了公司对高端人才的重视和慷慨,也激励着团队不断创造卓越。
其二,是高效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安克创新将精力集中在最核心的研发与品牌建设上,而生产环节则全部外包给专业的代工厂。这种模式不仅让公司能够灵活调配供应链资源,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也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和固定资产投入,提高了资本的利用效率。
其三,是富有凝聚力的“利益共享机制”。公司深知,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2024年,安克创新慷慨地向员工发放了8亿元的奖金,并提供了7.97亿元的分红,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分享到企业发展的红利,这种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团队的积极性和归属感。
3. 老兵焕新颜:绿联科技从数据线到AI硬件的华丽转身
绿联科技的发展轨迹,则带着几分传统制造业的厚重底蕴和转型升级的时代印记。长期以来,绿联将自身定位为“全品类数码周边供应商”,其产品线广泛覆盖了数据传输、音视频转换、充电设备、移动周边以及存储设备等多个领域,几乎涵盖了消费者日常所需的各种数码配件。
绿联科技最初从数据线、扩展坞等3C配件起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摸爬滚打,凭借着可靠的品质和亲民的价格,逐渐站稳了脚跟。到了2023年,绿联的境外收入首次突破了总营收的50%,这标志着其全球化布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2024年——绿联在研发投入上展现出惊人的魄力,激增了40.87%,达到3.04亿元。这笔巨额投入的重心,正是瞄准了AI智能硬件这一未来赛道。通过前瞻性的布局,绿联成功推出了全球首款内置大语言模型的AI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并积极拓展线下渠道,产品成功进驻了美国山姆会员店、沃尔玛等大型零售连锁,大大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这场意义深远的转型,直指消费电子配件领域长期以来价格战的行业痛点。绿联科技试图通过构建私有云存储的生态系统,来构筑一道全新的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在2020年至2023年间,绿联累计投入了1.13亿元用于开发NAS生态系统,这份坚持终于在2024年得到了回报。第二代NAS产品的上市,不仅承载着绿联取代44%充电类产品收入的雄心,更预示着公司向高附加值、智能化方向迈进的决心。
数据显示,2024年绿联科技实现营收61.7亿元,同比增长28.46%,其中海外收入占比更是高达57.5%。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其净利润实现了47.18%的显著增长,这无疑是对其转型战略的积极肯定。尽管在转型过程中,经营性现金流一度转负(-0.32亿元),这多少暴露出“转型阵痛”的迹象,但从长远来看,这正是企业在破茧成蝶过程中必经的挑战,也是为未来更大发展积蓄能量。
4. 深圳基因:跨越周期的四重密码
影石、安克和绿联这三家中国企业,尽管在各自的赛道上走出了一条条看似迥异的道路,但它们骨子里却共享着一种独特的“深圳基因”——这是在深圳这片充满活力的创新热土上,孕育出的跨越经济周期的四重核心密码。
密码一:技术锚点战略。 深圳的企业深知,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立足之地。影石创新便是最好的例证,其研发人员占比高达57.68%,这支庞大的研发团队如同攻城狮一般,死磕全景影像算法,最终突破了GoPro在运动相机领域的重重封锁,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产品。安克创新在储能领域,也毫不犹豫地投入了高达17亿的研发费用,这份魄力换来了技术领先和市场份额。绿联科技则将宝押在了AI NAS上,期望通过技术创新来重构个人数据存储场景,从根本上改变用户的数字生活方式。这种以技术为核心,不断突破创新的精神,是它们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密码二:用户思维下的场景化创新。 中国企业深谙“用户至上”的道理。影石创新精准卡位了社交时代Vlogger(视频博主)的需求痛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先拍摄后取景”功能,完美解决了单人创作时的取景难题。针对户外爱好者,影石还专门开发了能在零下20摄氏度低温下工作的防冻电池,以及10米防水的坚固机身,让极限运动的精彩瞬间得以记录。值得一提的是,影石在全球首创的“子弹时间”特效,更是迅速风靡TikTok等社交平台,被数百万用户用于创作富有创意的短视频,引领了新的影像潮流。新媒网跨境获悉,影石X系列相机甚至实现了“自拍如跟拍”的创新体验,而那仅重39克的GO系列拇指相机,更是让影像创作变得前所未有的轻便与随心。
安克创新也同样出色,他们推出了多款针对笔记本电脑使用场景的充电产品,例如高效便捷的Anker智显充140W四口氮化镓充电器,以及专为移动办公打造的Anker能量舱165W充电宝,无不体现了对用户细致入微的洞察。在储能领域,Anker SOLIX F3800 Plus甚至支持6000W/240V燃油发电机旁路充电和直通充电功能,确保用户在停电期间也能持续供电,大大延长备电续航时间。Anker SOLIX还推出了全新升级的Everfrost 2 Electric Cooler,采用革命性的FrostFlow风冷技术,为户外露营爱好者带来了极速制冷和长效续航的极致体验。绿联科技则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性价比的品类生态,从基础的数据线、充电器,逐步扩展到高附加值的存储产品,其产品主打易用性与安全性,例如创新的非递归式文件扫描技术,让用户的数据管理更省心、更安全。
密码三: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策略。 中国企业出海,不仅仅是把产品卖到海外,更是要深入当地文化,实现真正的本土化。影石创新在德国设立了研发中心,专门针对欧洲用户对隐私保护的高标准进行产品适配。安克创新则在储能团队中配备了200人的本土化营销和客服团队,确保能用当地语言、当地思维与用户沟通。绿联科技也专门针对欧美家庭对私有云存储的高配置需求,开发出符合当地习惯的NAS产品。具体来看,影石针对欧美用户的骑行习惯,开发了摩托车骑行模式下的自动增稳算法,大大提升了骑行视频的观感。为满足日本市场的独特审美,影石甚至定制了樱花季AI滤镜,让用户能轻松拍出富有日本风情的照片。此外,影石还联合欧洲冲浪冠军共同开发专业运动模式,将专业运动员的需求融入产品设计。这种“全球技术+区域定制”的策略,让影石即使在欧美高端市场,产品均价突破3000元人民币仍供不应求,充分证明了本土化策略的巨大成功。
密码四:柔性供应链的强大支撑。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背景下,灵活的供应链是企业抵御风险的利器。安克创新通过在中越两国之间灵活切换产能,巧妙规避了潜在的关税风险,保证了产品的稳定供应和成本优势。绿联科技则通过大量与外协工厂合作,保持了轻资产运营的模式,使其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研发和品牌建设。影石创新则充分借力珠三角地区成熟完善的影像设备产业集群,能够快速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保持技术和产品的领先性。从“产品出海”到“价值链出海”,中国品牌正在通过研发创新、品牌塑造、服务升级的全链条输出,悄然重塑着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的价值分配格局。无论是美国纽约街头消费者为中国品牌排起的长队,欧盟家庭阳台上安装的中国光储设备,还是美国家庭中越来越多部署的中国私有云,都清晰地昭示着一个事实:中国品牌正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和创新能力,赢得了全球用户的信赖和认可。
结语
在宏图大展,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保持一份清醒的危机意识。站在2025年的当下,影石、安克和绿联这三家企业正处于各自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影石作为科创板的新秀,如何在智能影像这片竞争激烈的红海中,持续保持技术上的代差优势,避免被快速追赶,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安克创新则需面对“浅海战略”的边界效应,如何在不断拓展新品类的同时,验证其如机器人等新产品的盈利模型,将是决定其未来增长速度的关键。而对于绿联科技而言,其AI商业化之路即将迎来决战期,如果AI NAS和智能耳机等核心产品未能实现预期的大规模放量,公司将可能再次面临配件领域的价格战泥潭,这无疑是一场硬仗。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凭借着“深圳基因”赋予的创新活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中国智造的先锋企业,必将继续在全球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hina-ai-surge-billions-revenue-global.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