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环酰胺出口印度!吨价4.4万美金暴利揭秘!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浪潮中,化工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细分领域的动态变化时刻牵动着众多从业者的目光。非环状酰胺(包括非环状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类广泛应用于制药、农药、聚合物生产等多个工业领域的关键中间体,其市场表现无疑是观察我国化工行业发展活力的一扇窗口。近期一份海外报告披露了中国非环状酰胺市场的最新概况,数据显示,在2024年,我国该类产品市场展现出蓬勃的生产活力和持续的出口增长,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这份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非环状酰胺国内消费量达到了59.2万吨,而同期生产量更是创纪录地达到98.1万吨。这一显著的生产与消费差额,清晰地表明我国在此领域已成为重要的净出口国。同时,2024年市场总值达到13亿美元。尽管进口量显著下降至1.2万吨,价值6900万美元,主要供应商来自德国和美国,但出口量却实现了24%的增长,达到40万吨,总价值高达8.26亿美元,其中印度是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展望未来,预计到2035年,我国非环状酰胺市场将以1.3%的复合年增长率稳步发展,届时消费量有望达到68.2万吨,市场价值预计将增至15亿美元。
消费市场概览:需求驱动下的国内消化
2024年,我国非环状酰胺(包括非环状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的国内消费量达到59.2万吨,较2023年增长了2.2%。从整体趋势来看,近年来国内消费量保持了相对平稳的态势。回顾过往,2021年曾录得3%的显著增长。2024年,该类产品的消费量达到了近年来的峰值,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在市场价值方面,2024年我国非环状酰胺的市场总价值为13亿美元,较上一年略有下降,幅度为3.6%。这一数据反映了生产商和进口商的总收入(不包括物流成本、零售营销成本和零售商利润)。总体而言,市场价值的趋势也相对平稳。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市场价值曾达到15亿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23年到2024年,市场价值有所回落。这可能与生产成本、市场供需平衡以及国际价格波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生产力崛起:持续增长的中国制造
连续四年,我国非环状酰胺(包括非环状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的生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产量同比提升10%,达到了创纪录的98.1万吨。这一成就不仅凸显了我国化工产业的强大制造能力,也彰显了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方面的持续投入。
自2013年至2024年,我国该产品的总产出量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长,尽管期间呈现出一些波动,但总体上升趋势明确。其中,2017年的产量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到23%。2024年,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预计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在生产价值方面,按出口价格估算,2024年我国非环状酰胺的生产总值达到21亿美元。从2013年到2024年,总生产价值呈现出温和的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2.3%。与产量类似,生产价值的增长也伴随着一定波动。数据显示,2021年的增长最为突出,增幅达31%。2022年,生产价值曾达到25亿美元的峰值;不过,从2023年到2024年,生产价值略有下降,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
进口格局变动:结构性调整与供应商演变
2024年,我国非环状酰胺(包括非环状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的进口量显著下降至1.2万吨,较前一年减少了19.2%。在过去十年中,进口量总体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其中,2018年曾出现115%的快速增长,达到2.6万吨的进口峰值。然而,自2019年至2024年,进口量趋于平缓。
在进口价值方面,2024年该类产品的进口总额大幅缩减至6900万美元。整体来看,2013年至2024年间,我国总进口价值呈现出温和扩张的态势,年均增长率为2.3%。与进口量相似,价值趋势也存在明显波动,2018年的增长最为突出,增幅为26%。2023年,进口总额曾达到1.06亿美元的最高点,随后在2024年出现了显著回落。
在主要供应商方面,2024年德国(10千克)仍是我国非环状酰胺及其衍生物的最大供应国,占总进口份额不足0.1%。紧随其后的是美国(2千克),进口量约为德国的五分之一。从2013年到2024年,德国的年均进口量增速为-63.4%。
在进口价值方面,德国(141美元)同样是我国该产品最大的供应方,占总进口份额不足0.1%。美国(55美元)位居第二。同期,德国的年均进口价值增速为-60.4%。
2024年非环状酰胺的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吨5944美元,较上一年下降了19%。从2013年到2024年,进口价格整体呈现稳步上涨的趋势,年均增长率为3.1%。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的平均进口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增幅高达54%。2023年,平均进口价格曾达到每吨7342美元的峰值,但在2024年出现明显回落。
不同进口来源国的价格差异明显。在主要进口国中,美国的平均进口价格最高,为每吨27500美元,而德国的平均价格为每吨14100美元。
进口来源国 | 2024年平均进口价格 (美元/吨) | 2013-2024年年均价格增长率 |
---|---|---|
美国 | 27500 | (数据不详) |
德国 | 14100 | (数据不详) |
沙特阿拉伯 | (数据不详) | +75.0% |
注:表格中“(数据不详)”表示原文未提供具体数据。对于2013-2024年年均价格增长率,沙特阿拉伯的增长率为+75.0%。
出口强劲增长:中国产品走向世界
2024年,我国非环状酰胺(包括非环状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的出口量约为40万吨,较上一年增长了24%。这标志着我国该类产品出口的强劲增长态势。从历史数据来看,出口量一直保持着显著的增长。其中,2017年的出口增长最为突出,增幅高达137%。2024年的出口量达到了峰值,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保持增长。
在出口价值方面,2024年我国非环状酰胺的出口总额大幅增至8.26亿美元。在过去的几年里,出口价值表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2021年的增长尤为显著,同比增幅达到72%。2022年,出口价值曾达到11亿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23年到2024年,出口价值有所回落。
在主要出口目的地方面,印度(45吨)是我国非环状酰胺及其衍生物的主要出口市场,占总出口份额不足0.1%。其次是南非(11吨),出口量约为印度的四分之一。从2013年到2024年,我国对印度的出口量年均增速为-44.0%。对其他主要目的地,如南非和突尼斯,出口量的年均增速分别为-31.7%和-29.3%。
在出口价值方面,印度(200万美元)仍然是我国非环状酰胺及其衍生物的关键海外市场,占总出口的0.2%。南非(41.9万美元)位居第二。从2013年到2024年,对印度的出口价值年均增速为-26.9%。对南非的出口价值年均增速为-14.7%,而对突尼斯的出口价值年均增速为+1.3%。
2024年,我国非环状酰胺(包括非环状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的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2064美元,较上一年下降了14.8%。总体来看,出口价格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其中,2016年的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到104%。彼时,平均出口价格达到了每吨3596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17年到2024年,平均出口价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出口市场的平均价格差异明显。2024年,在主要出口目的地中,对印度的平均出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44155美元,而对南非的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39914美元,相对较低。
出口目的地 | 2024年平均出口价格 (美元/吨) | 2013-2024年年均价格增长率 |
---|---|---|
印度 | 44155 | (数据不详) |
南非 | 39914 | (数据不详) |
突尼斯 | (数据不详) | +43.4% |
注:表格中“(数据不详)”表示原文未提供具体数据。对于2013-2024年年均价格增长率,突尼斯的增长率为+43.4%。
市场展望:未来十年的稳健发展
在我国对非环状酰胺(包括非环状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的需求持续增长的推动下,预计未来十年市场消费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市场表现预计将延续当前的发展模式,从2024年至2035年期间,预计将以1.3%的复合年增长率扩张,到2035年末市场总量预计将达到68.2万吨。
在价值方面,预计在2024年至2035年期间,市场将以1.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35年末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15亿美元(按名义批发价格计算)。这一预测为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描绘了积极的蓝图,也为跨境贸易从业者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参考。
总体来看,我国非环状酰胺及其衍生物市场在生产、出口方面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同时国内消费需求也在稳步增长。尽管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但我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能力,有望在全球市场中继续扮演关键角色。
对于国内的跨境从业人员而言,密切关注这类化工品在全球市场的供需变化、价格趋势以及主要贸易伙伴的政策调整,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商机、优化供应链布局,并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特别是要关注新兴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潜力,以及如何通过技术升级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china-acyclic-amide-india-export-44k-profit.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