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猪肉58%CAGR杀入中国!跨境商家分羹万亿市场?
中国猪肉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和生产市场之一,其发展动态一直备受关注。近期一份海外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猪肉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为我们理解这一重要农产品领域的变革提供了数据支撑。从当前数据来看,中国猪肉市场在未来十年预计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这不仅关乎民生日常,更对整个农牧产业链以及相关贸易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市场展望:稳健增长的十年画卷
根据这份海外报告的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猪肉市场将迎来持续的增长。在2025年至2035年期间,预计市场消费量将以1.5%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稳步提升,到2035年底,猪肉市场销量有望达到6600万吨。
与此同时,市场价值的增长更为显著。预计在同一时期,市场价值将以3.1%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35年底,按名义批发价格计算,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2447亿美元。这些数据显示了中国猪肉市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内在的增长韧性。
消费现状:庞大市场的稳定基石
今年,中国猪肉消费总量达到5600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回溯过去,消费量总体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虽然在2014年消费量曾达到5700万吨的峰值,但在2015年到今年这段时间里,消费量一直保持在略低但稳定的水平。这表明,在满足国民日常膳食需求方面,猪肉消费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市场价值来看,今年中国猪肉市场价值达到1756亿美元,与去年持平。这个数字反映了生产者和进口商的总收入(不包括物流成本、零售营销成本和零售商利润,这些费用将计入最终消费价格)。总体而言,猪肉消费的市场价值也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尽管消费量在今年达到一个阶段性高点,但预计在短期内仍将保持增长势头,持续支撑着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
生产状况:国内供应的坚实支撑
今年,中国猪肉产量估计为5500万吨,与去年大致持平。总的来看,猪肉产量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其中,2021年产量增速最为显著,较上一年增长了29%。历史数据显示,中国猪肉产量曾在2014年达到5700万吨的峰值,但从2015年到今年,产量则保持在略低的水平。这反映出国内猪肉生产的结构性调整和市场适应过程。
猪肉作为中国居民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其生产稳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民生福祉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养殖模式的现代化和疫病防控体系的完善,中国猪肉产业正逐步实现从传统养殖向规模化、智能化、生态化养殖的转型升级。
从产值来看,今年中国猪肉产值达到2422亿美元(按出口价格估算)。尽管产值波动,但整体仍显示出相对平稳的趋势。产值增长最快的年份是2020年,增长幅度高达49%。在2021年,产值曾达到3576亿美元的创纪录高点;然而,从2022年到今年,产值有所回落,并保持在较低水平。猪肉产量的趋势与生猪存栏量和单产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国内猪肉供应的基石。
单产与生猪屠宰量:效率与规模的考量
今年,中国猪肉的平均单产有所下降,降至每头81公斤,较去年减少了2.6%。尽管有所下降,但总体而言,单产水平仍保持相对平稳的趋势。单产增长最快的时期出现在2021年,当时单产增长了23%,达到每头88公斤的峰值。然而,从2022年到今年,平均猪肉单产未能重拾增长势头,这可能提示养殖业在效率提升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在生猪屠宰量方面,今年中国用于猪肉生产的生猪屠宰量为6.75亿头,较去年增长了3.8%。回顾过去,生猪屠宰量总体上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增长最显著的是2022年,生猪屠宰量较上一年增长了17%。生猪屠宰量曾在2014年达到7.35亿头的峰值;但从2015年到今年,生猪屠宰量未能重拾强劲增长势头,这与当前养殖业的周期性调整和市场供需变化紧密相关。
进口市场:多元化供应的重要补充
今年,中国猪肉进口量下降了31.4%,至110万吨,这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下降,此前曾有两年的增长。尽管近期有所回落,但总体而言,中国猪肉进口曾呈现显著扩张态势。2020年进口增速最为迅猛,较上一年增长了113%。当时,进口量曾达到430万吨的峰值。然而,从2021年到今年,进口量未能重拾增长势头,这反映了国内供应的恢复以及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从进口额来看,今年中国猪肉进口额显著缩减至21亿美元。整体而言,进口额此前曾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2020年增长速度最快,增长了162%。当时,进口额曾达到119亿美元的峰值。但从2021年到今年,进口额未能重拾增长势头。
主要进口来源国分析:
今年,西班牙、巴西和加拿大是中国猪肉的主要供应国,三国合计占总进口量的57%。具体数据如下:
来源国 | 进口量(万吨) |
---|---|
西班牙 | 29.1 |
巴西 | 23.7 |
加拿大 | 7.6 |
从2013年到今年,在主要供应国中,巴西的进口量增速最为显著,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8.0%,而其他主要供应国的进口量增速相对平稳。
在进口额方面,西班牙、巴西和荷兰是中国猪肉的最大供应国,三国合计占总进口额的60%。
来源国 | 进口额(亿美元) |
---|---|
西班牙 | 6.09 |
巴西 | 5.33 |
荷兰 | 1.41 |
从2013年到今年,巴西的进口额增速最快,年复合增长率为57.2%,而其他主要供应国的进口额增速相对温和。这表明巴西在中国猪肉进口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进口猪肉类型:冷冻产品的优势
今年,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是中国猪肉进口的最大类别,进口量达81.2万吨,占总进口量的76%。这一数字是第二大类别——冷冻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23.8万吨)的三倍。排在第三位的是鲜或冷藏猪胴体(1.4万吨),占总量的1.4%。
猪肉类型 | 进口量(万吨) | 占比(%) |
---|---|---|
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 | 81.2 | 76 |
冷冻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 | 23.8 | |
鲜或冷藏猪胴体 | 1.4 | 1.4 |
从2013年到今年,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的平均年进口量增长率为5.7%。其他进口产品的平均年增长率如下:冷冻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为4.9%,鲜或冷藏猪胴体为13.0%。
从进口额来看,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依然是中国猪肉进口的最大类型,进口额为17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78%。冷冻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位居第二,进口额为4.39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21%。鲜或冷藏猪胴体紧随其后,占1.5%。
猪肉类型 | 进口额(亿美元) | 占比(%) |
---|---|---|
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 | 17 | 78 |
冷冻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 | 4.39 | 21 |
鲜或冷藏猪胴体 | 0.03 | 1.5 |
从2013年到今年,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的进口额平均年增长率为6.5%。其他进口产品的平均年增长率如下:冷冻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为4.3%,鲜或冷藏猪胴体为18.9%。这表明,冷冻产品因其运输便利性和保鲜期优势,在中国猪肉进口中占据主导地位。
进口价格:波动中的趋势
今年,猪肉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吨1997美元,较去年下降了11.7%。总体来看,进口价格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增速最显著的是2019年,价格上涨了29%。进口价格曾在2021年达到每吨2767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22年到今年,进口价格未能重拾上升势头,这反映了全球猪肉供需关系和汇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类型猪肉的平均进口价格存在显著差异。今年,鲜或冷藏猪胴体(每吨2165美元)和冷冻猪胴体(每吨2085美元)的价格最高,而冷冻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每吨1840美元)和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每吨2040美元)的价格则相对较低。
猪肉类型 | 平均进口价格(美元/吨) |
---|---|
鲜或冷藏猪胴体 | 2165 |
冷冻猪胴体 | 2085 |
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 | 2040 |
冷冻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 | 1840 |
从2013年到今年,鲜猪肉(非分割或整猪)的价格增速最为显著,年复合增长率为5.6%,而其他产品的价格增速则相对温和。
主要进口国价格差异:
今年,猪肉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吨1997美元,较去年下降了11.7%。总体而言,进口价格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2019年增速最为显著,平均进口价格较上一年增长了29%。回顾过去,平均进口价格曾在2021年达到每吨2767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22年到今年,进口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供应国的平均价格有所不同。今年,在主要进口国中,巴西(每吨2250美元)和法国(每吨2234美元)的价格最高,而智利(每吨1614美元)和加拿大(每吨1628美元)的价格则相对较低。
来源国 | 平均进口价格(美元/吨) |
---|---|
巴西 | 2250 |
法国 | 2234 |
智利 | 1614 |
加拿大 | 1628 |
从2013年到今年,德国的价格增速最为显著,年复合增长率为2.2%,而其他主要供应国的价格增速则相对温和。这表明不同来源国的猪肉产品在中国市场有不同的定价策略和市场定位。
出口市场:区域贸易中的角色
今年,中国猪肉出口量为2.7万吨,较去年增长了3.6%。尽管有所增长,但总体而言,出口量此前曾经历显著下降。2021年出口增速最为显著,增长了63%。出口量曾在2014年达到9.2万吨的峰值;然而,从2015年到今年,出口量未能重拾强劲增长势头。这反映出中国猪肉市场主要以内需为主,出口量占比较小,且主要服务于周边区域市场。
从出口额来看,今年中国猪肉出口额小幅增长至1.2亿美元。回顾过去,出口额此前曾出现显著回落。2021年增速最为显著,增长了35%。出口额曾在2014年达到4.23亿美元的最高点;然而,从2015年到今年,出口额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主要出口目的地: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猪肉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出口量达2.4万吨,占总出口量的89%。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以1900吨的出口量位居第二,而对老挝的出口量则相对较少。
目的地 | 出口量(万吨) | 占比(%) |
---|---|---|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 2.4 | 89 |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 0.19 | |
老挝 |
从2013年到今年,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出口量平均年增长率为-7.9%。对其他主要目的地的平均出口增长率如下: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为-6.8%,老挝为264.6%。这显示出对老挝市场的快速增长趋势,可能与区域经济合作和贸易便利化有关。
在出口额方面,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09亿美元)仍然是中国猪肉出口的主要海外市场,占总出口额的91%。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730万美元)位居第二,占总出口额的6%。
目的地 | 出口额(万美元) | 占比(%) |
---|---|---|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 10900 | 91 |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 730 | 6 |
老挝 |
从2013年到今年,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出口额平均年增长率为-7.8%。对其他主要目的地的平均出口增长率如下: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为-8.4%,老挝为270.0%。
出口猪肉类型:
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是中国猪肉出口的最大类别,出口量达2万吨,占总出口量的72%。这一数字是第二大类别——鲜或冷藏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4800吨)的四倍。排在第三位的是鲜或冷藏猪肉(非分割或整猪)(1800吨),占总量的6.6%。
猪肉类型 | 出口量(万吨) | 占比(%) |
---|---|---|
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 | 2 | 72 |
鲜或冷藏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 | 0.48 | |
鲜或冷藏猪肉(非分割或整猪) | 0.18 | 6.6 |
从2013年到今年,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的平均年出口量增长率为-9.0%。其他出口产品的平均年增长率如下:鲜或冷藏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为36.8%,鲜或冷藏猪肉(非分割或整猪)为-15.8%。
从出口额来看,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9000万美元)仍然是中国猪肉出口的最大类型,占总出口额的75%。鲜或冷藏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1900万美元)位居第二,占总出口额的16%。鲜或冷藏猪肉(非分割或整猪)紧随其后,占6.1%。
猪肉类型 | 出口额(万美元) | 占比(%) |
---|---|---|
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 | 9000 | 75 |
鲜或冷藏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 | 1900 | 16 |
鲜或冷藏猪肉(非分割或整猪) | 610 | 6.1 |
从2013年到今年,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的出口额平均年增长率为-8.8%。其他出口产品的平均年增长率如下:鲜或冷藏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为35.3%,鲜或冷藏猪肉(非分割或整猪)为-15.9%。
出口价格:平衡中的考量
今年,猪肉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4419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而言,出口价格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增速最显著的是2020年,平均出口价格上涨了54%。出口价格曾在2020年达到每吨8194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21年到今年,平均出口价格未能重拾强劲势头。
不同类型猪肉的出口价格存在显著差异。今年,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每吨4555美元)的价格最高,而冷冻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每吨2295美元)的平均价格则相对较低。
猪肉类型 | 平均出口价格(美元/吨) |
---|---|
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 | 4555 |
冷冻猪火腿、猪肩肉及其他分割肉 | 2295 |
从2013年到今年,冷冻猪肉(非分割或整猪)的价格增速最为显著,年复合增长率为0.2%,而其他产品的价格则有所下降。
主要出口目的国价格差异:
今年,猪肉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4419美元,与去年大致持平。总的来看,出口价格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2020年增长速度最快,平均出口价格较上一年增长了54%。回顾过去,出口价格曾在2020年达到每吨8194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21年到今年,平均出口价格保持在略低的水平。
主要海外市场的平均价格存在显著差异。今年,在主要供应国中,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出口价格最高(每吨4505美元),而对老挝的平均出口价格最低(每吨2621美元)。
目的地 | 平均出口价格(美元/吨) |
---|---|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 4505 |
老挝 | 2621 |
从2013年到今年,对吉尔吉斯斯坦的供应价格增速最为显著,年复合增长率为2.5%,而对其他主要目的地的价格增速则相对温和。这体现了中国猪肉出口在不同区域市场中的定价策略差异。
市场动态与未来展望:
中国猪肉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国内外因素的交织影响着其发展轨迹。从生产到消费,再到进出口贸易,各项数据都揭示了中国猪肉市场的巨大体量和内在韧性。未来,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对绿色、健康养殖的政策引导,中国猪肉市场有望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对于广大中国跨境行业从业者而言,密切关注猪肉等大宗农产品市场的最新动态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把握国内市场的供需变化,更能洞察全球贸易格局的调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猪肉市场的每一次波动,都可能传导至国际物流、金融结算、跨境电商等多个领域。了解主要进口来源国和出口目的地的变化,以及不同产品类型的价格趋势,能够为相关贸易、物流、金融等领域的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务实理性地分析数据,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机会,例如与海外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或者探索将中国特色猪肉产品推向国际市场,都将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