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有机肼/羟胺消费止跌回升6.8%!中国独占54%。
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作为精细化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高分子材料、水处理以及染料等多个工业生产环节。这类化合物在合成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国民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亚太地区,随着区域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市场对这类关键中间体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近日,一份海外报告对亚太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市场进行了深度梳理与分析,不仅回顾了2024年的市场表现,更对未来至2035年的发展趋势给出了预测。报告指出,2024年亚太地区的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消费量结束了长达四年的下降趋势,出现显著回升。中国作为该区域的制造与消费大国,在这类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方面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这份海外报告的数据,2024年亚太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消费量达到了6.1万吨,市场总价值约为5.05亿美元。预计从2024年至2035年,亚太市场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其中,消费量预计将以每年1.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增长,到2035年达到6.8万吨;市场价值则预计以每年1.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届时将达到6.01亿美元(以名义批发价格计算)。这种增长反映了区域内相关产业的韧性与发展潜力。
消费市场概览:2024年消费量回升,中国主导地位凸显
2024年,亚太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消费量达到6.1万吨,较2023年增长了6.8%。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标志着从2020年到2023年连续四年下降的趋势告一段落,市场呈现出积极的复苏信号。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该产品的总消费量平均每年增长2.4%,整体趋势相对稳定,仅在某些年份出现较明显的波动。
从市场价值来看,2024年亚太地区的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市场价值约为5.05亿美元,与2023年大致持平。在2013年至2024年间,市场价值的年均增长率为2.1%。其中,2022年的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长9.3%,使市场达到5.62亿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23年到2024年,市场增长势头未能恢复到此前的高点。
主要消费国家/地区及其特点
在亚太地区,中国的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消费量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中国的消费量达到3.3万吨,占据了亚太地区总消费量的54%。这一数字是排名第二的印度(1.3万吨)的三倍之多。日本以4900吨的消费量位居第三,占总份额的8.1%。
以下表格展示了2024年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消费量及其占比:
国家/地区 | 2024年消费量 (千吨) | 占比 (%) | 2013-2024年消费量年均增长率 (%) |
---|---|---|---|
中国 | 33 | 54 | 2.8 |
印度 | 13 | 21 | 3.3 |
日本 | 4.9 | 8.1 | 0.2 |
韩国 | 4.9 | 8.0 | 0.8 |
其他 | 5.2 | 8.9 | - |
从价值层面来看,中国市场以2.8亿美元的规模领跑亚太地区,印度以9300万美元位居第二,日本紧随其后。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的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市场价值年均增长3.1%,而印度和日本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4%和-0.3%,显示出两国在价值层面的温和收缩。
若以人均消费量衡量,2024年韩国(每千人45公斤)、日本(每千人40公斤)和朝鲜(每千人40公斤)的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人均消费量位居前列。在主要消费国家中,泰国在2013年至2024年间的消费量增长率最为显著,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4%,而其他主要消费国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生产概况:中国占据主导,区域生产力稳定
2024年,亚太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总产量达到8.8万吨,与2023年的水平持平。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该地区的总产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3.9%。尽管在此期间产量波动显著,但总体趋势向上。以2024年的数据来看,产量较2022年下降了0.6%。其中,2017年的产量增速最为突出,增长了11%。2022年产量达到8.8万吨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产量未能恢复到更高水平。
从生产价值来看,2024年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生产价值(按出口价格估算)降至7.4亿美元。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生产价值同样表现出显著的增长,年均增长率为4.8%。2018年的增长最为强劲,较上一年增长了18%。2022年生产价值达到9.4亿美元的峰值,但从2023年到2024年,生产价值有所回落。
主要生产国家/地区
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生产中占据着绝对优势。2024年,中国的产量达到5.9万吨,约占亚太地区总产量的67%。这一数字是排名第二的印度(1.6万吨)的四倍以上。
以下表格展示了2024年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生产量及其占比:
国家/地区 | 2024年生产量 (千吨) | 占比 (%) | 2013-2024年生产量年均增长率 (%) |
---|---|---|---|
中国 | 59 | 67 | 5.8 |
印度 | 16 | 18 | 1.6 |
日本 | 10 | 11 | 0.1 |
其他 | 3 | 4 | - |
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的生产量年均增长5.8%,而印度和日本的生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6%和0.1%。
进口市场动态:需求多元,印度是最大进口国
2024年,亚太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进口量约为1.8万吨,较2023年下降了2.9%,这是进口量连续第二年下降。总体而言,该地区的进口量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其中,2016年的增长最为显著,较上一年增长了21%。2019年进口量达到2.3万吨的峰值,但在2020年至2024年期间,进口量未能恢复到这一水平。
从进口价值来看,2024年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进口总额显著下降至1.79亿美元。尽管如此,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进口价值的整体趋势依然保持相对平稳。2015年的增长速度最快,较上一年增长了33%。2022年进口额达到3.23亿美元的最高水平,但从2023年到2024年,进口额有所回落。
主要进口国家/地区
印度是亚太地区主要的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进口国,2024年进口量约为6100吨,占总进口量的33%。中国以3300吨的进口量位居第二,占总进口的18%。韩国(14%)、泰国(7.6%)、印度尼西亚(6.7%)、马来西亚(5.1%)和日本(4.5%)也占据了重要的进口份额。
以下表格展示了2024年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进口量及其占比:
国家/地区 | 2024年进口量 (千吨) | 占比 (%) | 2013-2024年进口量年均增长率 (%) |
---|---|---|---|
印度 | 6.1 | 33 | 1.3 |
中国 | 3.3 | 18 | 0.6 |
韩国 | 2.6 | 14 | 1.8 |
泰国 | 1.4 | 7.6 | 0.4 |
印度尼西亚 | 1.2 | 6.7 | 0.7 |
马来西亚 | 0.9 | 5.1 | 11.5 |
日本 | 0.8 | 4.5 | 0.2 |
其他 | 2.1 | 13.1 | - |
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马来西亚的进口量增速最为显著,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1.5%,而其他主要进口国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从价值层面来看,2024年韩国(4300万美元)、印度(4100万美元)和日本(3400万美元)是进口价值最高的国家/地区,这三个国家/地区的进口额合计占亚太地区总进口价值的66%。在主要进口国中,韩国的进口价值增长率最高,在回顾期内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2%。
进口价格分析
2024年,亚太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平均进口价格为每吨9798美元,较2023年下降了27.6%。尽管如此,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进口价格的整体趋势相对平稳。2015年的价格增长最为迅速,较上一年上涨了50%。2022年,进口价格达到每吨14767美元的峰值,但从2023年到2024年,进口价格未能保持上升势头。
在主要进口国之间,平均进口价格存在显著差异。2024年,日本的进口价格最高,达到每吨40735美元,而马来西亚的进口价格最低,为每吨2435美元。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韩国的进口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8%。
出口市场动态:中国继续扮演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角色
2024年,亚太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出口量下降了7%,降至4.5万吨,这是继连续八年增长后,出口量连续第二年下降。然而,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总出口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4.2%。以2024年的数据来看,出口量较2022年下降了13.2%。其中,2021年的出口增长最为迅速,较上一年增长了17%。2022年出口量达到5.2万吨的峰值,但在2023年至2024年期间,出口量未能恢复到更高水平。
从出口价值来看,2024年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出口总额显著下降至3.84亿美元。总体而言,出口价值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呈现出显著增长。2018年的增长最为突出,达到26%。2022年,出口额达到5.92亿美元的最高水平,但从2023年到2024年,出口额有所回落。
主要出口国家/地区
中国是亚太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主要出口国,2024年的出口量达到2.9万吨,约占总出口量的65%。印度以9000吨的出口量位居第二,占总出口的20%。日本位居第三。韩国以1100吨的出口量紧随其后。
以下表格展示了2024年亚太地区主要国家/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出口量及其占比:
国家/地区 | 2024年出口量 (千吨) | 占比 (%) | 2013-2024年出口量年均增长率 (%) |
---|---|---|---|
中国 | 29 | 65 | 6.9 |
印度 | 9 | 20 | 2.4 |
日本 | 5 | 11 | -1.7 |
韩国 | 1.1 | 2.4 | 1.4 |
其他 | 0.1 | 0.6 | - |
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的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出口量增速最快,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9%,其市场份额增加了16个百分点。同期,印度(2.4%)和韩国(1.4%)也保持了正增长。相比之下,日本的出口量则呈现出下降趋势,年均下降1.7%。
从价值层面来看,中国(2.55亿美元)仍然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供应国,占总出口额的66%。印度(8300万美元)位居第二,占总出口额的22%。日本则以8.3%的份额位居第三。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中国的出口价值年均增长7.4%,印度年均增长6.7%,而日本则年均下降2.5%。
出口价格分析
2024年,亚太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的平均出口价格为每吨8552美元,较2023年下降了17.2%。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出口价格平均每年增长1.1%。2018年的价格增长最为显著,较上一年上涨了18%。2022年,出口价格达到每吨11445美元的峰值,但从2023年到2024年,出口价格有所回落。
在主要供应国之间,出口价格存在明显差异。在主要供应国中,韩国的出口价格最高,为每吨10558美元,而日本的出口价格最低,为每吨6366美元。在2013年至2024年期间,韩国的出口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2%。
总结与展望
综合来看,亚太地区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市场在2024年展现出复苏态势,消费量结束了连续四年的下降,重回增长轨道。中国在该市场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无论在生产还是消费方面都表现出强大的主导力。印度作为重要的消费国和进口国,对区域市场需求有着显著贡献。而日本和韩国则在价值和价格方面表现出其市场的特殊性。
展望未来十年,尽管市场增长速度可能趋于温和,但有机肼及羟胺衍生物在亚太地区的整体需求和生产仍将保持扩张。对于国内从事跨境业务的相关从业者而言,持续关注这类关键化工中间体的国际市场动态至关重要。深入了解全球产业链的最新布局、技术创新的进展以及区域市场的需求结构变化,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把握市场机遇,从而实现稳健发展与可持续增长。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pac-chemicals-demand-up-68-china-54.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