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FBA断奶!2026年起预处理贴标全停,货损赔偿清零!
近年来,跨境电商的浪潮席卷全球,无数中国卖家在这片广阔的蓝海中劈波斩浪,努力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平台政策的风吹草动,牵动着每一个经营者的心弦。最近,关于亚马逊物流(FBA)服务的一则重磅消息,无疑又让不少卖家开始深思未来的发展路径。
新媒网跨境获悉,亚马逊官方近期发布了一项引人关注的公告。根据公告内容,自2026年1月1日起,亚马逊将停止在美国境内的FBA“备货准备(预处理)”和“贴标”服务。这项调整,对于习惯了亚马逊“保姆式”服务的卖家而言,无疑是一个需要提前规划和积极应对的重大变化。
这项服务变更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发往亚马逊美国FBA服务的库存。无论是卖家直接发送至FBA的货物,还是通过亚马逊仓储和配送(AWD)、亚马逊全球物流(AGL)、Amazon SEND以及供应链门户等渠道发出的库存,只要最终需要经过FBA处理,都将受到这一新规的影响。这意味着,过去那些将包装、贴标等繁琐工作交给亚马逊处理的便捷模式,即将成为历史。
在亚马逊的卖家社区里,这条消息已经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不少卖家分享了自己在后台“亚马逊物流预处理服务”一栏看到的黄色提示语,内容清晰地指出,这项改变将适用于所有通过亚马逊美国配送服务(FBA)直接或通过其他亚马逊供应链服务(包括AWD、AGL、SEND等)寄送的库存。这不仅是一条通知,更是平台向所有卖家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未来的FBA物流,将更加侧重于核心配送环节,而前置的商品准备工作,则需要卖家们亲自操刀或寻求外部协助。
具体来说,在新政策生效后,亚马逊将不再为卖家提供一系列商品预处理服务,这其中包括了我们常说的粉末包装、尖利物品的安全处理、小号物品的精细包装以及多件商品的套装绑定等。同时,商品贴标服务也将不再由亚马逊代劳。这意味着,从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发往亚马逊配送中心的商品,都必须在发货前就完成所有必要的准备和贴标工作。更需引起卖家高度重视的是,亚马逊明确表示,对于2026年1月1日之后发出的货件,如果未能妥善准备并贴上商品标签,一旦在物流过程中出现损坏或无法追踪的情况,将无法获得任何赔偿。这样的规定,无疑给广大卖家带来了新的运营压力,也增加了潜在的经济损失风险。
回顾过去,自2014年起,亚马逊便推出了这项备受卖家欢迎的“备货准备(预处理)”和“贴标”服务。卖家在创建入库计划时,只需简单勾选Amazon Prep/Label Service选项,亚马逊便会在其仓库内为商品完成贴标、外箱贴标以及各项预处理工作。这项被许多卖家亲切地称为“保姆服务”的业务,曾是众多中小卖家运营过程中的重要支柱。卖家们只需为每件商品支付0.3到0.7美元的费用,就能将贴标、包装、防护等相对复杂且耗时耗力的工序,安心地交给亚马逊来完成,从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选品、营销和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上。
那么,亚马逊为何要在这项“保姆服务”广受欢迎之时,选择将其停止呢?亚马逊官方对此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们表示,最初推出货件预处理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在运输过程中更好地保护产品,避免其受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大卖家的包装能力和供应链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亚马逊预处理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减少。亚马逊观察到,如今绝大多数的亚马逊卖家都能够自行处理包装工作,包括商品的准备和物品贴标签,无论是通过内部团队操作,还是通过自己的制造合作伙伴或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亚马逊认为,这一变动将使得FBA服务能够更加专注于提供更快、更高效的配送中心运营,从而提升整体物流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平台和卖家。
对于习惯了现有服务的卖家而言,这一变化确实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不过,亚马逊也为卖家们预留了近5个月的缓冲期。在2025年12月31日之前,亚马逊的预处理服务将照常进行。这意味着卖家们还有充足的时间来评估自身情况,并为2026年1月1日之后的新政策做好准备。届时,任何新的亚马逊物流货件都必须在发货前就完成所有必要的准备和贴标工作。
为了帮助卖家们平稳度过政策调整期,亚马逊也给出了相应的过渡方案。其一是推荐卖家们自行操作,即通过优化内部流程或与自己的生产商协作,完成所有商品的预处理和贴标工作。另一种选择则是使用亚马逊审核过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然而,从目前亚马逊提供的推荐列表来看,能够提供货件预处理和贴标服务且通过亚马逊严格审核的服务商数量相对较少,目前仅有4家。而且,这些服务商的贴标价格差异也较大,有的可能低至0.01美元/件起,有的则高达0.2美元/件起。对于那些原本依赖亚马逊“保姆服务”的中小型卖家而言,要在短短5个月内重新建立或调整包装流程,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对其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亚马逊在政策细节上也做了区分:对于在明年1月1日之前创建的货件,亚马逊将继续提供预处理和商品贴标服务,即使这些库存在此日期之后才送达亚马逊仓库。但对于在1月1日之后创建的货件,如果在送达时没有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和商品贴标,一旦商品出现残损或无法追踪,卖家将无法获得赔偿。这一细节提醒我们,即便是计划在2026年1月1日之后发货的卖家,只要能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货件创建,便仍可享受亚马逊的预处理服务,这无疑给卖家们提供了一个最后的窗口期。
新媒网跨境认为,此次亚马逊FBA服务的调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整体物流体系系统性重构中的一环。从亚马逊第二季度财报中我们便能看出端倪:其净利润高达182亿美元,远超营收增速。这背后,正是亚马逊通过裁员、优化物流等一系列“降本增效”手段所实现的成果。显然,砍掉预处理、贴标这类对亚马逊而言已逐渐成为“非核心环节”的服务,正是其“降本增效”战略的具体落地。通过收缩非核心资源,亚马逊能够更集中地投入精力,强化其物流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全球电商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尽管亚马逊将其解释为“效率优化”,但对于一些长期依赖该服务的卖家,特别是中小卖家而言,却不免陷入焦虑。在亚马逊的官方论坛上,不乏卖家表达自己的担忧:“成本又要变高了,第三方服务比亚马逊的贵很多……”“我们没有自己的仓库,一直都靠亚马逊的预处理服务,新政策真的会压垮我们这些小卖家!”这些声音真实地反映了部分卖家的困境。这类卖家通常规模较小,缺乏完善的自有供应链体系,正是因为亚马逊的一站式服务,才得以降低供应链的复杂性,从而专注于产品本身。然而,眼下,这类卖家在亚马逊平台上运营的风险与成本正在不可避免地增加。
这种增加是多方面的。首先,如前所述,2026年后送达的未合规商品若在物流中损坏或丢失,亚马逊将不再提供任何补偿,这直接增加了卖家的运营风险。其次,市场上第三方服务商的费用普遍高于亚马逊原有的服务价格,这意味着每件商品的贴标成本或将有所增加,直接挤压了卖家的利润空间。再者,要在短短5个月内完成包装流程的重建,无论是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培训操作人员,还是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都将对卖家们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构成较大的挑战。
此次FBA政策的调整,不仅是亚马逊在物流服务上的一个局部变动,更是其对整个物流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的体现。近期,亚马逊还相继推出了多项政策,形成了一套“组合拳”,例如包装尺寸的放宽、运费申报的严格控制,以及Box-Level库存分发等。这些变化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亚马逊正在持续不断地提升其全链路的物流效率,逐步将非核心服务外部化,从而让平台能够更专注于其擅长的领域。而对于广大卖家而言,这意味着他们需要在合规性(如精确申报重量)、成本(如仓储费用)和效率(如第三方预处理合作)之间,重新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以适应平台发展的新要求。
距离这项政策正式实施还有一段时间,这正是卖家们抓紧时间,积极评估自身情况,并制定应对方案的关键时期。只有未雨绸缪,才能确保业务能够顺利过渡。同时,持续关注亚马逊后续的政策动态,及时调整运营策略,以适应平台不断变化的新要求,是每一位跨境电商卖家都需常备的智慧与担当。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积极拥抱变化,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才是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amazon-fba-weans-off-2026-no-comp.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