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美国贸易谈判陷僵局:26%关税威胁倒计时,8月1日最后期限!
新媒网跨境获悉,印度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协议谈判正面临一些关键性挑战。双方代表在多次会议后,仍未就核心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外媒报道显示,主要障碍集中在农产品和乳制品的关税削减上。随着八月一日最后期限的临近,两国团队正加紧努力,希望找到一个平衡点。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此前曾威胁对印度进口商品征收26%的关税,这一举措被暂时搁置以支持谈判进程。该暂停期即将到期,但印度尚未收到正式通知,这与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做法形成对比。印度首席谈判代表拉杰什·阿加瓦尔(Rajesh Agrawal)率领的代表团在华盛顿进行了第五轮磋商后,遗憾地返回新德里,未能敲定任何协议。
谈判僵局源于印度对农业和乳制品领域的谨慎态度。这些行业在印度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涉及数百万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政府担心开放市场可能引发内部波动。与此同时,美国对降低钢铁、铝和汽车产品的关税持保留意见,这些产业在美国本土被视为战略支柱。为打破僵局,双方官员正探讨将争议性问题推迟处理,优先达成一个临时性协议框架。这种务实做法或许能推动谈判向前迈进。
印度出口组织联合会总干事阿贾伊·萨海(Ajay Sahai)指出,如果26%的关税生效,将对印度宝石和珠宝行业造成短期冲击。但他强调,这只是过渡期现象,随着两国持续推进全面协议,负面影响有望缓解。萨海的看法反映了行业对未来的乐观预期,认为贸易摩擦终将被合作取代。
尽管当前进展缓慢,印度官员依然充满信心。他们预计在九月或十月达成更广泛的贸易协定,这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和特朗普总统年初的承诺相呼应。新媒网跨境认为,这种坚持体现了双边关系的韧性。双方团队正计划新一轮会晤,美国代表团很快将访问新德里,继续为最终协议铺路。贸易协议的达成不仅能降低关税壁垒,还能促进两国在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
谈判过程中,双方都展现了务实和灵活的态度。印度方面强调保护本土产业的重要性,尤其是农业和乳制品,这些领域直接关系到民生稳定。美国则关注制造业的竞争力,钢铁和铝关税被视为保护就业的关键手段。这种互有诉求的局面,促使官员们探索分阶段解决方案。临时协议的构想,旨在先解决易达成共识的部分,如数字贸易或服务行业,为后续复杂议题积累信任。
外媒分析称,贸易谈判的拖延可能影响双边经济合作,但专家们普遍持积极态度。他们认为,印度和美国的经贸互补性强,印度在信息技术和服务出口上优势明显,美国则在高端制造和农业技术上领先。这种互补性为协议奠定了坚实基础。新媒网跨境预测,未来几个月内,谈判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惠及两国企业和消费者。
印度代表团的多轮努力显示了对协议的重视。阿加瓦尔团队在华盛顿的磋商中,详细讨论了数据共享和市场准入问题,尽管未果,却积累了宝贵经验。美方也表达了诚意,通过推迟关税威胁为谈判创造空间。这种互信机制,是推动协议的核心动力。行业人士指出,一旦协议落地,将带动跨境电商和投资流动,特别是在游戏、支付等新兴领域。
展望未来,贸易协议的最终敲定将开启新的合作篇章。它不仅提升双边贸易额,还可能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印度官员的九月目标并非空谈,而是基于扎实的谈判基础。双方都认识到,在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刻,强化伙伴关系比短期分歧更为重要。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国际社会对此高度关注,期待印度和美国的成功合作能为多边贸易体系注入信心。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