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品牌AE股价暴涨25年新高!文化营销成风口?Z世代反隐性歧视暴增12%!
2025年8月,美国服饰品牌American Eagle与演员Sydney Sweeney合作的牛仔广告引发争议。该广告标语"great genes"(优质基因)配合Sweeney身着牛仔裤的视觉画面,被批评者认为暗合优生学时代的修辞。新媒网跨境获悉,争议爆发后品牌股价单日涨幅创25年新高,但社交媒体舆论持续发酵。
同期,美国连锁餐饮品牌Dunkin'因演员Gavin Casalegno在广告中自称"夏日之王"并宣称肤色"来自基因"的表述陷入类似争议。外媒报道显示,两个案例均反映出当前市场营销面临的新挑战:当品牌试图采用戏谑口吻时,需严格考量代言人特质、品牌调性与社会语境的匹配度。
争议广告的传播机制
American Eagle的案例显示,争议源于多重错位:以青春校园剧成名的Sweeney缺乏喜剧演员的语境豁免权,而该品牌历史上也非以颠覆性幽默著称。新媒网跨境了解到,Dunkin'广告中"阳光主动找到我"等台词,在缺乏剧集《我变美的那个夏天》背景提示的情况下,同样被解读为隐含种族优越性暗示。
品牌应对策略分析
面对舆论压力,American Eagle选择坚持原营销方案。行业观察人士指出,这种"放任争议"的应对方式正在形成新趋势。与过去品牌倾向于立即道歉或撤稿不同,部分企业开始将短期舆论反弹视为换取市场关注的代价。该策略与快餐品牌Chick-fil-A周日闭店的长期坚持存在相似逻辑——通过明确立场强化品牌识别度。
行业应对方案演进
专业机构建议企业建立"文化顾问委员会"机制,成员需涵盖目标用户与非目标用户群体。测试环节应前置至创意初期,特别需要收集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直观感受。2023年H&M"丛林最酷猴子"卫衣事件表明,缺乏多元视角的创意审核可能引发本可避免的公关危机。
当前市场环境对品牌传播提出更高要求。新媒网跨境认为,受众不仅关注传播内容本身,更在意传播主体资质、表达方式及语境适配性。在2025年第二季度社交媒体监测数据显示,涉及种族、性别等敏感议题的广告争议平均发酵周期已缩短至72小时,但影响持续时间延长至2-3周。
美国零售联合会2025年度报告指出,Z世代消费者对广告中隐性歧视语言的识别准确率达78%,较2024年提升12个百分点。这要求品牌方在创意阶段即需完成文化敏感性评估,而非依赖事后危机公关。目前Nike、Levi's等20余家跨国企业已建立常设性的多元文化咨询部门。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