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欧盟加征30%关税,科技巨头恐遭重创
特朗普近期宣布对欧盟商品加征30%关税,这一举措让跨大西洋科技监管争端再度升温。新媒网跨境获悉,该政策出台正值欧盟推进人工智能领域新规之际,双方在科技治理主导权上的博弈进入新阶段。
欧盟委员会上周发布《人工智能行为准则》,虽属自愿性指南,却与具有法律效力的《人工智能法案》形成配套。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该准则要求企业在8月2日前签署承诺,未达标者将面临重点监管审查。目前OpenAI已表态支持,但谷歌、Meta所属的科技游说团体CCIA则提出异议。
美方对欧盟监管始终持抵触态度。特朗普曾将欧盟罚金称为"海外勒索",美国财长贝森特则指其为"变相关税"。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年初公开表示将与特朗普合作,共同应对针对美国企业的海外监管行动,特别点名欧洲监管机构。
这些分歧已实质性阻碍贸易谈判进程。据外媒报道,五月美方谈判代表曾向媒体透露,因欧盟拒绝放弃对美国科技巨头的巨额罚款,双边磋商陷入停滞。
监管重拳持续落地
根据欧盟2022年生效的《数字市场法案》,苹果、谷歌、亚马逊和Meta均被认定为"守门人"企业。该认定引发系列监管行动,近期Meta因"付费或同意"数据收集模式违反规定,被处以超2亿美元罚款。据外媒消息,Meta已决定提起申诉且拒绝调整商业模式,这意味着后续处罚或将持续。
监管拉锯中的博弈
面对美方施压,欧盟展现出坚守监管主权的姿态。欧盟委员会技术事务负责人维尔库宁本月对外媒明确表示,数字竞争与人工智能规则"不容谈判"。不过新媒网跨境注意到,欧盟近期在数字税提案上作出让步,从预算案中移除相关条款,被视为对美释放善意。
当前焦点在于新关税是否引发更强硬反制。今年四月首轮关税出台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曾警告可能针对科技巨头采取对策。虽然原定本周生效的报复措施暂缓实施,但法国总统马克龙已表明,欧盟手握"反胁迫工具"这张王牌。
科技主权争夺的本质
"反胁迫工具"被视为欧盟贸易武器库中的终极手段。与传统关税不同,该机制允许对实施"经济胁迫"的国家采取服务贸易限制。若美国被认定符合条件,提供数字服务的苹果、谷歌、Meta等企业将首当其冲。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场博弈本质是科技治理话语权之争。美方着力维护其在全球科技产业的主导地位,欧盟则坚持本土化数字监管框架。谈判结果不仅关乎跨国科技企业的运营模式,更将重塑未来十年的全球数字治理格局。随着双方持续角力,互联网新时代的规则制定权,正在布鲁塞尔与华盛顿之间动态平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