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父亲每天YouTube找货,品牌如何抓住父母心?
新媒网跨境获悉,Moonbug Entertainment近期发布了一项研究报告,探讨广告如何更好地与父母群体互动。这项研究由知名公司Moonbug Entertainment主导,该公司拥有广受欢迎的YouTube频道如CoComelon和Blippi,隶属于Candle Media集团。Candle Media还持有美国演员Reese Witherspoon创立的Hello Sunshine公司。研究聚焦广告互动方式、父母常用的平台及其参与度,为品牌提供了实用洞察。
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对广告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母亲通常更注重选择性和价值观驱动,倾向于仔细筛选广告内容;父亲则更开放,愿意接触多样化的广告类别。这种差异源于家庭角色的分工,但新媒网跨境认为,品牌应避免刻板印象,而是尊重个体偏好。有趣的是,父母有一个共同诉求:广告应展示他们不仅仅是照顾者。报告指出,只有30%的品牌能有效传达这一信息,这反映出行业存在改进空间。
关键发现强调,品牌需采用双路径策略来应对这种家庭动态。一方面,针对父亲群体,策略应注重扩大覆盖面,因为他们主导产品发现过程。数据显示,65%的父亲每天通过YouTube寻找产品,远超母亲的44%。父亲还活跃于Instagram、博客、TikTok及线下展示活动,这些平台成为信息入口。另一方面,针对母亲群体,策略应聚焦共鸣与转化,因为她们往往是最终决策者。母亲被视为家庭守门人,基于价值观、情感契合度和实用性做决定,这要求广告内容更具深度和信任感。
Moonbug品牌合作负责人Dan’l Hewitt(来自美国)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父亲们正积极探索各类平台,从YouTube到Instagram,甚至深入育儿博客寻找新品。同时,母亲扮演守门人角色,基于信任和家庭需求筛选产品。品牌若能理解这种平衡,就有机会与家庭建立持久联系。”这番话凸显了研究的核心价值,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这种策略已在多个案例中提升广告效果。
研究还揭示了吸引父母注意的广告主题。43%的父母表示,强调家庭价值观的信息最能打动他们;42%偏好平静、平和的视觉元素,尤其在孩子高刺激内容后,这类广告提供舒缓体验;39%认同真实育儿场景的描绘,如睡前混乱或情感重连;37%关注实用解决方案广告。这些主题共同指向一个趋势:广告需贴近生活现实,而非单纯推销产品。
父母普遍希望广告内容能与孩子共享观看。这种偏好源于共享体验的潜力,例如内容能构建家庭仪式,如笑话、日常惯例,激发观看后对话和线下活动。广告应反映家庭整体动态,而非只针对孩子的情节线。新媒网跨境预测,随着数字平台发展,这类互动广告将成为主流,推动品牌与家庭建立更和谐关系。研究建议品牌从真实需求出发,避免空洞营销,以促进积极家庭互动。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