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千亿砸AI!未来3年裁员15万,饭碗被AI抢走

2025-06-19Amazon

Image

亚马逊的公告,昨晚刷屏了我的朋友圈。

CEO安迪·贾西那封公开信,直接挑明了:未来三年,公司员工总数要“显著缩减”。原因?就是那个席卷一切的生成式AI。新媒网跨境获悉,亚马逊这次是下了血本,2025年足足100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计划,七成砸向AI——数据中心、AI芯片、还有那些能“思考”的服务能力。这笔钱,差不多是他们去年全年收入的六分之一。决心?这叫All in。

贾西没藏着掖着,说公司内部已经在跑着超过1000项生成式AI服务。从仓库里的库存怎么摆最省地方,到预测明天哪个区域订单会爆单,再到指挥成千上万的机器人高效运转。举个实在的例子:靠着AI优化库存和配送路线,仓库机器人效率直接拔高了40%。效率上去了,结果呢?那些分拣包裹、打包商品的人工岗位,需求自然就下来了。冰冷的机器背后,是无数个饭碗的松动。


这轮裁员,和过去真不一样

亚马逊裁员不是新鲜事。记得2023年初吗?那次一下砍掉1.8万人,理由听着挺模糊——“经济不确定性”,波及电商、HR这些部门。但这次,贾西的话直白得有点扎心:“未来几年,我们将需要更少的人从事目前的部分工作。” 驱动因素变了,核心就是AI替代。

迹象早就有了。今年3月,1.4万个管理岗位被裁,公司调整了普通员工和领导的比例,提升了15%。一边是大规模裁员,一边却在北卡罗来纳州豪掷100亿美元建AI创新中心。讽刺的是,这个百亿级项目,计划新增的岗位,只有区区500个。投入的方向,已经说明了一切。


不止亚马逊,寒风正吹遍硅谷

这股由AI驱动的“优化”潮,绝非亚马逊一家在经历。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微软的CEO萨蒂亚·纳德拉早就透露过,公司内部20%-30%的代码,已经是AI在生成了。他甚至预测,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飙升到95%。想想看,码农的饭碗,是不是也在被算法悄悄撬动?

金融科技公司Klarna更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的AI客服助手,已经能扛下相当于700个全职客服的工作量。结果?员工总数直接缩水了40%。连看似需要“人情味”的语言学习领域也没能幸免。多邻国(Duolingo),大家熟悉的那个绿色猫头鹰,因为AI内容生成工具太能干,直接裁掉了10%的合同翻译人员。效率是上去了,代价是活生生的人。


未来:消失的岗位与新兴的饭碗

贾西在信里也试图描绘点希望。他强调,AI转型不是单纯的毁灭,也会催生新的需求。比如训练AI模型的“AI训练师”、确保AI不作恶的“伦理治理专家”、研究怎么让人和机器更好配合的“人机协作工程师”。亚马逊计划在2025到2028年之间,把AI相关岗位的占比,从现在的5%提升到15%。

但这能弥补缺口吗?新媒网跨境预测,如果真按贾西说的“部分岗位人力需求显著减少”来算,未来三年,亚马逊全球员工总数缩减幅度可能在10%到15%之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5万到23万个工作岗位,可能在未来三年内消失。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数十万个家庭的生计震荡。


技术狂飙突进,效率节节攀升,这本是时代的进步。但每一次效率的飞跃,都伴随着旧岗位的阵痛与个体的迷茫。亚马逊的千亿豪赌和潜在的二十万裁员,只是这场席卷全球的AI重塑浪潮中,一个巨大而清晰的缩影。

对企业而言,如何在追求极致效率与承担就业责任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这不仅仅是亚马逊的难题,更是所有拥抱AI的企业,在未来十年必须直面并给出答案的核心命题。效率与人,这场天平上的博弈,我们该何去何从?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3490.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亚马逊宣布未来三年将因生成式AI大幅缩减员工规模,计划投入1000亿美元资本支出的70%用于AI发展,包括数据中心、AI芯片和服务能力。AI已优化仓库效率40%,但导致人工岗位需求下降。此趋势不仅限于亚马逊,微软、Klarna等公司也在经历AI驱动的岗位优化。
发布于 2025-06-19
查看人数 804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