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美国夸大了华为的能力
中美贸易谈判桌上硝烟再起,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老爷子一席话,却给沸腾的舆论场泼了盆冷水。新媒网跨境获悉,在最新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这位向来低调的科技老兵直言不讳:“美国夸大了华为的能力。” 他摆摆手,语气里带着技术人特有的清醒:“昇腾芯片,还是落后美国一代。华为还没那么厉害。”
这话来得正是时候。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前脚刚向华盛顿发出警告,称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亲手催生了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直指华为在AI芯片领域的快速崛起可能动摇美国主导地位。后脚任老就主动戳破了外界对华为技术实力的“滤镜”。
贸易谈判的齿轮在伦敦重新咬合。美方此前在日内瓦首轮磋商中避谈出口管制,中方近期对关键稀土材料的反制,却让技术封锁议题无可回避地摆上了谈判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国禁令客观上为华为打开了机会之窗。国内科技巨头们纷纷调转船头,加紧采购昇腾芯片,布局华为技术栈。
然而,现实骨感。新媒网跨境了解到,国内绝大多数AI公司,包括明星企业深度求索,训练大模型的核心引擎仍是英伟达芯片。国产芯片更多承担着相对简单的推理任务,比如让聊天机器人“开口说话”。分析师和华为内部研究者都曾私下吐苦水:用昇腾训练大语言模型,芯片间的协同作战、计算负载分配,处处是暗礁,技术故障频发。
任老没回避这些短板。但他传递了更重要的信号:华为正用集群计算的“笨办法”突围。“单芯片性能不足?我们用叠加和集群来补!” 他透露,通过这种连接大量芯片协同工作的模式,最终的计算效果“与最先进水平相当”。这背后的关键武器,正是刚刚亮相的CloudMatrix 384 AI服务器——它像编织一张精密的光网,用华为自研的光学技术将384颗昇腾AI处理器紧紧相连,力图在整体带宽和数据处理能力上抗衡英伟达。
理想丰满,落地不易。参与测试的业内人士向新媒网跨境透露,首批试用CloudMatrix的客户正与华为工程师一道,在“实战”中攻坚克难:堆积如山的芯片散发的惊人热量如何驯服?庞大机柜的重量如何优化?这些物理世界的挑战,丝毫不亚于软件层面的突破。
更大的难关横亘在前:生态。英伟达的护城河,远不止硬件,更在于其成熟的软件平台CUDA,开发者早已习惯它的“土壤”。任老坦言,对华为而言,构建一个吸引全球开发者的AI生态圈,让开发者愿意在华为平台上生根发芽、开发模型,这才是最艰巨的战役。
当外界紧盯产品角力时,任老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他揭开了华为研发投入的“底牌”:一年1800亿人民币(约250亿美元)的研发巨资中,有近600亿砸向了不以短期产品为目标的基础理论研究。“我们是在为明天的突破埋下种子。” 这位掌舵者对中国技术土壤的潜力充满信心:“人工智能的要害是什么?是充沛的电力、发达的信息网络。中国发电和电网传输能力世界一流,通信网络更是全球最发达。这,就是我们的底气所在。”
新媒网跨境预测,任正非此番“自曝其短”,绝非示弱,而是以退为进的清醒布局。它既为过热的国际博弈降温,也向世界宣告:华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非一时一地的芯片性能对标。在基础研究的长跑和生态构建的苦战中,这家中国科技旗舰正默默积蓄着穿越周期的力量。芯片竞赛的下半场,拼的是耐力和远见。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