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激战350架无人机!美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1500亿欧元援乌
热点:战火重燃与签证寒流
俄乌战场硝烟再起。5月24日至25日,双方爆发开战以来最惨烈的空袭对决。俄罗斯宣称击落205架乌军无人机,乌克兰则控诉俄方发射超350架无人机和9枚导弹,造成至少13人死亡。一周前特朗普高调宣布"停火在望",如今却痛斥普京"无意停战",更将矛头指向泽连斯基:"你的言行只会制造麻烦!"
痛点:斡旋失灵与信任崩塌
特朗普的调解承诺正被现实击碎。新媒网跨境获悉,其对俄态度反复软化:3月暂停对乌军援,强推《美乌矿产协议》,甚至在伊斯坦布尔会谈中仅安排低级别官员对话。《纽约时报》直言其政策"明显偏向俄罗斯"。更讽刺的是,德国总理默茨28日宣布将助乌生产远程导弹,欧盟更紧急筹备1500亿欧元贷款——美国的摇摆正将乌克兰推向欧洲怀抱。
当战场胶着时,另一场"脱钩"悄然启动。5月28日,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宣布将"积极撤销"部分中国留学生签证,剑指"关键领域"学者及所谓"与中共有关联"者。签证新规即刻生效,全球美领馆暂停学生签证预约。雪上加霜的是,哈佛大学因被指"助长校园暴力"险失留学生招生资格。
深层撕裂:十年围堵的升级
这并非孤立事件。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自2020年特朗普首度签署"涉军高校留学生禁令"起,中国STEM学科人才持续遭遇狙击:
- 千名研究生曾被集体吊销签证
- "中国倡议"计划将学术交流污名化为间谍温床
- 孔子学院被扣"恶意渗透"帽子遭强制剥离
尽管拜登叫停部分政策,但敏感技术领域限制始终未松绑。卡内基基金会数据显示:中国学生占美国STEM博士外籍生比例最高,硅谷科技公司近30%骨干有留美背景。卫斯理安大学校长罗斯痛心疾首:"这是在自毁长城!"
连锁反应:港口争夺战再起
地缘博弈的触角甚至伸向南太平洋。5月26日,美资博龙资本宣布竞购达尔文港——这个由中国岚桥集团合法租赁99年的战略要冲。中国驻澳大使肖千严正发声:"当年港口亏损时签租约,如今盈利就想收回?道义何在!"
耐人寻味的是,博龙资本创始人范伯格刚被任命为美国防部副部长。该公司2022年收购菲律宾苏比克船厂时,菲前财长直言"为美军提供了直面南海的理想港口"。联合早报警示:全球港口正成为中美博弈新战场。
方案:博弈中的破局点
当教育合作沦为政治筹码,真正的输家是谁?哈佛商学院研究显示:国际博士生支撑着美国STEM学科全球领先地位;美中关系委员会警告签证紧缩将"重创大学预算与科技竞争力"。
新媒网跨境建议:
- 学术机构需强化自主权:如卫斯理安大学校长所言,安全审查不能等同于种族标签
- 企业坚守市场化原则:达尔文港案例证明,契约精神才是国际营商基石
- 构建多元留学布局:欧盟1500亿欧元援乌启示——降低单一依赖方能抵御风险
战火终会平息,签证政策亦有调整空间,但信任重建远非朝夕之功。当6月2日俄乌再启谈判时,世界期待的不仅是停火协议,更是大国回归理性的姿态。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