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美元补贴引爆电池战!松下被迫提前投产
新媒网获悉,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因美国政策导向发生微妙变化。特斯拉核心电池供应商松下近日成为业界焦点,其首席执行官楠见雄规在东京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正被主要客户强烈要求加速美国本土电池交付进程,这背后折射出中美新能源产业博弈的新动向。
美国政策红利催生"电池本土化"竞赛
楠见雄规特别强调,堪萨斯州新工厂的建设进度直接关系到客户能否获取美国《降低通胀法》提供的7500美元/辆电动车税收抵免。该法案设置的"电池组件本土化比例"门槛,正在重塑北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格局——中国电池企业虽在技术和成本上占优,却因关税壁垒和补贴限制难以进入美国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松下堪萨斯工厂原计划2027年实现量产,如今客户要求提前投产的迫切程度远超预期。这与特斯拉去年停售搭载中国电池的平价版Model 3形成呼应,美国市场正通过"政策+市场"双重手段,试图构建去中国化的新能源产业链闭环。
全球电池版图暗流涌动
在松下加速北美布局的同时,国际车企的电池战略却呈现分化态势:
- 本田推迟加拿大电池厂建设两年
- 丰田收缩日本本土电池产能
- 日产直接取消新建电池厂计划
这种"东退西进"的产业迁移,与特斯拉持续加码美国本土化形成鲜明对比。马斯克团队近期通过"电池护照"系统追踪原材料来源,这种供应链透明化操作既是为应对政策审查,也为后续争夺更大市场份额埋下伏笔。
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战略抉择
楠见雄规在采访中罕见提及客户面临的运营风险,包括车辆自燃事故和消费者抵制运动。供应链企业需建立动态风险评估体系,特别是当合作伙伴涉及敏感政治议题时,更应完善风险对冲机制。
尽管面临挑战,松下仍计划通过三大战略突围:
- 投资40亿美元升级和歌山工厂智能化水平
- 将美国工厂产能提升至60GWh/年
- 裁撤电视机等低利润业务,聚焦新能源核心领域
新媒网预测,随着2025年欧盟碳关税正式实施,全球电池产业将进入"区域化竞争"新阶段。松下此时押注北美市场虽存在政策依赖风险,但从规避地缘政治冲突的角度看,不失为现阶段的最优解。
当前,中国电池企业虽暂时受困于美国贸易壁垒,但凭借完整的稀土加工体系和成熟的电池回收技术,仍掌握着产业升级的主动权。这场横跨太平洋的"电池战争",或许才刚刚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