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最终解法或是“等待”?关税谈判结果难改格局

2025-05-20跨境合规

Image

4月2日以来贸易战升级的简单回顾

一点简单的回顾有助于了解整个贸易战脉络。新媒网获悉,2025年2月至3月,特朗普依据《国际紧急状态经济权力法》(IEEPA)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相关国家虽部分反制,但局势仍相对温和。转折点出现在4月2日——特朗普在白宫外高调宣布实施“对等关税”,覆盖除加拿大、墨西哥外的所有国家及商品,征税总额高达1.3万亿美元。

对等关税分为两部分:基础对等关税(10%)额外对等关税(反映贸易失衡)。例如,中国需额外承担24%关税,叠加后总税率达34%。中方迅速于4月4日对美实施同等反制,将美输华商品关税提升至34%。此后,美方连续三次升级关税(50%、41%),中方均以同等力度回应。

新媒网点评:截至4月9日,美对华关税累计提高145%,叠加原有20%税率后,总税率飙升至165%。而中方反制税率亦达125%。这一阶段博弈直接引发美国股、债、汇三市罕见暴跌,通胀与资本外流风险加剧。压力之下,特朗普于4月9日宣布对除中国外的国家暂停新增关税90天,市场短暂反弹。

中美谈判结果难改“圈层”格局

5月6日,新媒网了解到,中美在瑞士开启新一轮谈判。5月12日,双方达成协议:美对华新增关税仅保留10%,其余暂停90天;中方同步保留10%反制关税。全球股市应声大涨。

尽管中方谈判结果优于同期英美协议(英国未对美加征反制关税),但新媒网指出,中美贸易格局的“圈层化”趋势未改。2025年前,美国关税体系呈现“中国(20%)”与“非中国(0-2%)”两大圈层;如今已演变为三级:

  • 第一圈层:加拿大、墨西哥(约6%)
  • 第二圈层:欧盟等普通伙伴(10-20%)
  • 第三圈层:中国(50%)

新媒网预测,高关税可能加速中美经济“脱钩”,其他国家或借机蚕食中国出口份额。若要维持市场份额,中方需通过扩大进口换取美方关税让步。

谁能左右特朗普?

特朗普决策风格反复,但新媒网分析其行为存在三大驱动力:

  1. 金融市场压力:4月股债汇三杀后,华尔街与工商界施压迫使其迅速转向;
  2. 选票逻辑:支持率波动直接影响其政策激进程度;
  3. 文化裂痕:与传统盟友关系疏离,削弱外部约束力。

新媒网建议,与其押注特朗普决策稳定性,不如强化与美民间经济纽带,以对冲政治风险。

中美贸易谈判的后续前景

与2018年贸易战不同,本次冲突援引IEEPA232条款(国家安全),决策更快速、更不透明。新媒网获悉,近期挫败可能促使特朗普将贸易问题交还专业机构(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回归“301条款”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关税仍远超2018年峰值(25%)。若长期维持,产业链外迁或成定局。新媒网建议,中方需在扩大开放与产业升级间寻找平衡点,避免被动“脱钩”。

美国的孤立主义:一个历史的评估

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孤立主义倾向显著。但新媒网点评指出,这一思潮在美国史上周期性出现,却从未战胜开放主流。从19世纪移民潮到20世纪全球化,美国始终在“封闭-开放”的拉锯中前行。

新媒网预测,贸易战最终解法或是“等待”——等待孤立主义退潮,等待经济规律迫使政策回调。毕竟,当关税高到让普通美国人“肉疼”时,选票自会说话。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文章回顾了2025年4月以来中美贸易战的升级过程,包括特朗普实施对等关税、中方反制措施及谈判结果,分析了贸易格局的圈层化趋势及特朗普决策的驱动力,并探讨了中美经济脱钩风险与后续谈判前景。
发布于 2025-05-20
查看人数 1635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