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海外游戏:950起违规!韩国重拳出击,别再侥幸!
在全球数字经济浪潮中,游戏产业犹如一艘巨轮,乘风破浪,不断拓展海外版图。然而,每一次远航都伴随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进入2025年下半年,全球各地的监管态势正发生着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对于所有致力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及时了解并适应这些变化,无疑是稳健前行的关键。
一、2025年上半年,全球市场挑战热点聚焦何处?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球市场中合规风险的聚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国家:美国、韩国和印度。这三个国家,可以说长期以来在监管榜单上轮流占据前列,只是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美国和韩国在数字内容、用户权益保护等领域有深入的规制,而印度则更侧重于真金游戏(RMG,即Real Money Gaming)相关的监管。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除了这几个“常客”,日本和俄罗斯在今年上半年的风险数量也有所上升,这提醒着那些深耕或计划进入这两个市场的伙伴们,需要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精力,审慎应对潜在的合规挑战。
从宏观层面审视,今年上半年的风险依然主要围绕着各项法规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数据显示,相关风险事件达到36起,占据了总量的38%。与以往那些宽泛、原则性的规定不同,今年的立法趋势呈现出更为“具体化”的特点,许多条款都细化到了极致,让人感觉到监管的触角正伸向更深的业务层面。
此外,司法诉讼依然是不可忽视的风险源,占比30%,相关案件数量达到28起,相较往年同期有所增加。这表明企业在海外运营中,面临的法律纠纷和维权挑战不容小觑。而行政监管,虽然数量(24起,占比25%)看起来不及前两者,但每一次行政干预都往往意味着直接、严厉的处罚,可谓“字少事大”,影响深远。最后,行业动态引发的风险有所下降,占总量的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在适应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变革中,正逐步建立起更为成熟的自我调节机制。
二、各地监管新动向,我们该如何解读?
若从微观视角来剖析,今年上半年风险排名前三的领域分别是真金游戏、P2W(付费获胜机制,也常指与开箱、概率抽奖相关的机制)监管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同时,内容监管、税收合规和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也频繁出现新的动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往年我们熟悉的P2W(此前统计中多指P2E,但核心都是围绕概率玩法)和未成年人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今年又加入了真金游戏、税收、内容审核这三个“新课题”。
- 真金游戏:监管浪潮汹涌而至
真金游戏相关的风险在今年上半年直接跃居首位。虽然部分地区的风险事件频发,比如印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整体数据,但更重要的是,真金游戏在全球范围内的国家分布和风险类型都非常广泛和多样,这需要我们逐一细致分析:
在欧洲的荷兰,当地的博彩管理局不仅加强了对真金游戏广告的监管力度,更联合加勒比海地区的库拉索,共同推进新的赌博法规的实施。这标志着监管机构正跨越国界,形成合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真金游戏市场。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缅因州赌博控制部门在今年五月向那些“隔空发行”的在线真金游戏平台发出了严厉警告。他们明确声明,缅因州从未向任何在线真金游戏发放过牌照,提醒公众切勿上当受骗,这体现了地方监管机构对于非法博彩活动的零容忍态度。
而在印度,今年关于真金游戏的新闻主要集中在两大议题:“哪些属于真金游戏”以及“真金游戏该如何进行有效管理”。这反映出印度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监管路径。
南美洲的巴西,在经历了一波赌博合法化的浪潮后,当地政府在今年正紧锣密鼓地推进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包括牌照发放、税收监管以及广告合规等,旨在构建一个规范、有序的博彩市场。
即便是对赌博业一向谨慎的日本,也出现了“担心被误认为是真金游戏”的案例。日本知名的游戏公司世嘉,在今年严厉打击了一批与游戏内虚拟道具交易(RMT)相关的行为。他们不仅追究“卖家”的责任,对“买家”也同样进行了惩处。据了解,已有不少涉案人员因此被逮捕并定罪,这表明即便是虚拟世界的经济活动,也正受到现实法律的约束。
- 税收:不容忽视的合规重地
税务问题的重要性在今年愈发凸显。相信大家还记得今年二月,在日发展的友塔公司被东京国税局追缴18亿日元税款的事件,这无疑给所有出海企业敲响了警钟。税务问题与当前全球经济下行、财政压力增大的宏观背景紧密相连。那些行事审慎的地区会选择严格审查税款,而一些财政压力更大的地区,甚至可能推动真金游戏的合法化以增加收入,这与前一个风险点形成了某种“闭环”。
例如,印度最高法院这两年一直在审理关于“真金游戏如何缴纳消费税(GST)”的案件。这个案件多次延期,终于在今年五月走完了听证程序,其裁决结果无疑将对印度的真金游戏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而刚开放牌照不久的巴西政府,更是直接批准对在线博彩收入提高50%的征税额度,这种明确的创收意图,几乎是把“开源”二字写在了脸上。这都要求出海企业在进行市场拓展时,务必将税务合规置于核心位置。
- 内容:多维度、广范围的监管新挑战
内容监管在今年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涉及范围之广令人侧目,从游戏本体的内容审查,到游戏广告的合规性,再到平台的内容审核机制,甚至包括个人不当言论对游戏或电竞战队造成的负面影响。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案例: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根据巴西最高法院在2025年6月26日做出的判决结果,平台方即便没有接到法院命令或事先通知,也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删除涉及仇恨、暴力、种族主义、儿童剥削或支持政变的内容。否则,平台可能直接承担民事责任。这一点与多数国家“保护言论自由为原则”的立场大相径庭,这无疑大大加重了平台的内容审核责任,对所有在巴西运营的数字内容平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风险区域的监管重点,我们该如何应对?
将上述宏观与微观的分析进行交叉比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当前全球合规风险的图景:司法诉讼主要以集体诉讼和版权侵权案件为主;行业动态则集中在反垄断领域,特别是针对“苹果税”等平台抽成问题的讨论持续升温;行政监管则更多地聚焦在P2W和内容合规方面,例如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KFTC)的强力监管措施就备受瞩目;而政策调整的前三名,则分别是未成年人保护、真金游戏以及P2W机制的规制。
1. 韩国:概率监管进入“深水区”与海外代理制度临近
韩国在今年上半年的关键词,无疑是概率监管、针对“天堂like”游戏的换皮诉讼,以及不断推进的人工智能立法。其中,AI立法涵盖了《AI基本法》和《生成式AI用户保护指南》的公布等,旨在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划定伦理和法律边界。
而我们重点要说的,是韩国备受瞩目的“概率监管2.0”版本,也就是年初被当地媒体称为“概率处罚法”的修正案的通过。这项新规的核心精神是要求游戏公司“自证清白”——如果企业无法证明自己不存在“故意或无意”的违规行为,就将被推定为“有罪”。更严厉的是,如果被认定为“故意”违规,还将面临最高3倍的惩罚性赔偿。这无疑是对游戏运营透明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根据韩国游戏管理委员会(GRAC)今年二月发布的数据,在过去一年,也就是“概率强制披露制度”(被称为“概率监管1.0”)实施期间,GRAC累计监测了3829项相关事项,并发现了950起违规事件,其中韩国本土320起,海外630起。GRAC已对这些违规行为采取了整改措施,并指出《APEX英雄》和《AFK Journey》等国际知名游戏也已开始落实概率披露要求。这表明监管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
然而,监管的脚步并未停止。今年四月,韩国有议员提出,仅仅披露概率可能不足以杜绝企业造假行为,因此提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码,推出一项“概率验证法”,旨在建立一套更完善的概率信息收集和确认机制。尽管这项提案目前尚未最终确定,但其方向预示着韩国在概率监管领域的持续深化。
另一个重要的进展是“海外代理人”制度的即将落地,这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这项制度预计将在今年十月正式实施,虽然具体的实施细则尚未公布,但韩国监管机构已在各种官方文件中反复强调其重要性:“即便我们现在无法直接处罚海外公司,但海外代理人制度下半年即将实施,届时将对不合规行为采取行动!”这无疑是对所有在韩运营的海外企业发出的明确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今年已经针对一些未履行概率披露义务的中国游戏公司采取了执法行动。业界这两年也一直在讨论“中国游戏公司动了韩国人蛋糕”的话题。结合当前韩国官方对相关监管的积极态度,未来政策是会放松还是收紧,以及哪些企业可能成为重点审查对象,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提早布局、积极合规才是上策。
2. 美国:未成年人保护“再升级”与平台责任边界
美国今年上半年的合规热点主要集中在未成年人保护的再度升级、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合规挑战以及持续发酵的反垄断问题。
在AIGC领域,主要体现为各种在美国发起的诉讼,包括AIGC作品的版权登记问题,以及近期备受关注的“使用正版书籍训练大型语言模型不构成侵权”的案例,这些都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创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法律参考。反垄断方面,焦点仍是“苹果税”问题。法院拒绝了苹果公司暂停执行禁令的申请,随后,一批开发者迅速发起集体诉讼,要求苹果退还其在违反禁令期间不当收取的各项抽成,这反映出平台经济中的垄断争议仍在持续。
然而,美国今年最大的风险点,仍是未成年人保护的进一步强化。大家是否还记得今年一月,《原神》在美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调查的“开局不利”事件?尽管FTC的调查指向概率披露,但其背后实际是挥舞着“未成年人保护”的大旗。
同样在今年一月,美国《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案》(COPPA)规则迎来了重大修订,对获取家长同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此同时,各州也在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的升级——例如,佛蒙特州在今年六月刚刚通过了《适龄设计法案》(VT AADC),要求开发者必须在获取家长同意后才能允许未成年用户下载应用或进行应用内购买。
今年美国立法层面还有一个有趣的争论:究竟谁才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是应用商店等渠道方,还是开发者本身?这一争论源于犹他州在今年三月通过的《应用商店问责法案》。该法案首次为渠道方施加了履行家长同意的硬性义务,规定应用商店必须在应用下载和内购前,验证用户年龄并获取未成年人父母的同意。这一做法在美国开了先河,也启发了其他各州开始思考类似的立法。更有意思的是,这项法案让科技巨头之间出现了“内讧”:谷歌和苹果等掌握渠道的平台方当然坚决反对增加此类义务,而Meta这类拥有Facebook和Instagram等头部应用的企业却举双手欢迎。
新媒网跨境获悉,近期不少州也在考虑推进类似的法案,但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各方利益团体的阻碍。因此,这份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最终会如何分配,目前仍在观察之中。
3. 欧洲地区:消费者保护的“常态化监管”与文化自信的构建
欧洲地区在今年上半年的合规重点可以概括为:消费者保护的“常态化监管”、数据合规的持续关注以及对“战利品箱”(loot box)等开箱机制的审慎态度。这些大多是此前监管思路的延续,但仍有两点值得特别注意:
首先是欧洲消费者保护合作网络(CPC Network)在今年三月发布的《游戏内虚拟货币的关键原则》。这份文件涉及了价格标识、数字内容退款等问题,其中关于退款的某些规定与我们此前的认知有所不同——CPC似乎不认为虚拟货币属于数字内容,这可能会对虚拟商品的交易和退款机制带来新的挑战。
其次是英国广告标准局(ASA)的广告合规问题。根据ASA近期发布的监管案例和治理报告,他们最近的打击重点在于“物化女性”的广告内容。这反映出欧洲监管机构正将更广泛的社会价值观融入到广告合规的审查中,旨在促进健康、平等的社会风气。
此外,欧洲地区此前较少受到广泛关注,但今年新闻频出的另一个国家是俄罗斯。例如,《坦克世界》因涉及“亲乌克兰”立场而面临被国有化的讨论,这一事件部分源于“立场”问题引发的争议,试图通过专门立法对游戏进行管控的法案也已经在审议之中。
与意识形态相关的讨论不止于此。今年三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打击极端主义活动法》和《广告法》的修正案,规定从今年九月起,禁止在被认定为“不受欢迎”的外国或国际组织的信息资源上投放广告。同时,也有政府支持的非营利组织提议构建一个“俄罗斯版Steam”,旨在保护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金砖国家,避免受到西方“颠覆性内容”的影响。这表明俄罗斯正在积极构建其独立的数字生态系统,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数字主权。
结语
综合来看,新媒网跨境认为,韩国在今年上半年仍然是合规风险的绝对高发区,其监管力度之强、新规推出之密集,都预示着下半年很可能还有更大的动作,需要我们格外留意。同时,美国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的新规,以及欧洲消费者保护的常态化监管,都不容忽视。俄罗斯的几项新规,也需要根据自身业务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和考量。
此外,真金游戏、税收和内容监管在今年上半年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如果您的业务涉及相关领域,或者主要市场与这些高风险国家重合,那么最好提前做好准备,保持高度警惕。因为从我们处理的实际案例来看,这两年的监管并非“只盯着欧美大厂”,而是越来越全球化、精细化,因此,少抱着“侥幸心理”,积极拥抱合规,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行稳致远,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