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机器人爆火!7个月融资60亿,跨境人速抢新机遇
在当前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技术正逐渐成为全球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2025年,我们看到全球机器人初创企业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股浪潮不仅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是行业多年积累、技术成熟和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身处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而言,理解并把握这一趋势,对于未来的产业布局和市场拓展具有深远意义。
市场萌芽与投资转向
回溯到2015年,当时一些行业观察者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机器人领域的潜在价值。据外媒报道,赛斯·温特罗斯在离开通用电气风投后,参与创立了日食创投。彼时,机器人初创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诸多挑战,许多拥有前沿技术的团队,如来自滑铁卢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或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们,在寻求机构风险投资时常常碰壁。当时的硅谷,风险资本更多地流向了那些成熟的或基于成熟计算平台的应用层项目。
然而,十年过去,情况已大不相同。温特罗斯在日食创投深耕机器人投资领域十年后指出,如今正是投资机器人技术的最佳时期。机器人初创企业市场日趋成熟,支撑这些机器人运转的硬件和软件技术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并且成本更低廉。风险投资在该领域的投入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数据显示,仅在2025年前七个月,投资者就向机器人初创企业注入了高达60亿美元的资金。市场预测,2025年的总融资额有望超越2024年,这使得机器人技术成为少数几个在非人工智能领域中实现融资增长的类别之一。
虽然人工智能的进步无疑为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但许多长期关注该领域的专家认为,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并非仅仅归功于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崛起。
行业迈向成熟的里程碑
事实上,促使机器人行业真正开始积蓄动能的关键事件,可以追溯到2013年。那一年,位于美国麻省的初创公司Kiva Systems被亚马逊公司成功收购。
温特罗斯形象地将其比作“Kiva Systems的收购催生了1000家机器人初创企业”。在2011年至2016年间,确实涌现了大量新兴公司。其中不乏像6 River Systems或Clearpath Robotics这样取得成功的案例,但也有许多未能坚持下来。然而,这些早期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人才,为后续的创业浪潮奠定了基础。
这一早期的发展浪潮吸引了大量工程师进入该领域,并帮助企业探索产品与市场的契合点。蜜蜂合伙人的合伙人基拉·努德尔曼对此表示认同。她指出,过去十年的不断试错,帮助初创企业明确了市场对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的实际需求。一些公司,例如努德尔曼曾支持的快手机器人,为了摸清市场需求而最终停业。但这些失败的经验却成为了宝贵的教训,使得后来的创业者们对潜在客户的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努德尔曼自己的投资理念也随着市场成熟而不断调整。她观察到,那种认为生产线上“零人工介入”的“黑灯工厂”模式,早在2010年代就已经被证明不切实际。她举例说:“以机器看护为例,这项简单的工作只需要人手将物品放入或取出机器。由此可见,市场中存在大量重复性强、劳动强度低的‘低垂果实’式任务,非常适合机器人来完成。”
专注于早期机器人领域的赛博网投普通合伙人法迪·萨阿德,也早在人工智能热潮兴起前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他在担任麻省机器人联盟联合创始人期间,注意到大量早期机器人公司在寻求资金时面临困难,这促使他决定投身风险投资领域。
萨阿德强调,硬件成本的持续下降也是吸引投资者关注该行业的关键因素。他指出,与2020年相比,如今制造机器人的成本已大幅降低。这使得企业在规模化发展上拥有更可行的路径,从而对潜在的风险投资方更具吸引力。
萨阿德进一步解释道:“机器人制造成本一直在急剧下降。传感器技术、计算能力和电池技术的进步,都为开发全栈式机器人解决方案创造了完美的时机。”
当然,人工智能的进步也在助推行业发展。尽管许多人将人工智能视为机器人兴趣激增的主要原因,例如埃隆·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的痴迷,但这并非唯一的驱动因素。萨阿德补充说,虽然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LLMs)对训练机器人很有帮助,但LLMs主要依赖在线信息进行训练,而机器人则需要与真实世界进行交互。虽然有公司正在基于现实世界数据构建模型,例如英伟达在2025年8月发布了用于机器人训练的新世界模型,但萨阿德预测,要捕获和训练机器人,特别是那些将与人类共同存在的机器人,使其适应真实世界数据,还需要更长的时间。
当前的市场格局与未来展望
尽管机器人行业的势头正在不断增强,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初创企业都找到了最佳的发展路径,也并非所有机器人细分领域都达到了相同的成熟度。
目前最具吸引力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包括:
领域 | 吸引力分析 |
---|---|
制造业 | 长期以来对自动化需求旺盛,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
仓储物流 | 应对日益增长的电商需求,解决分拣、搬运、配送等环节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
建筑业 | 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危险作业风险,应对劳动力老龄化。 |
医疗保健 | - 手术机器人:提高手术精度,减少医生疲劳。\n- 辅助护理:特别是老年护理,解决居家协助和劳动力短缺。 |
温特罗斯、萨阿德和努德尔曼一致认为,医疗保健和外科手术相关机器人仍然是极具吸引力的投资领域。努德尔曼还特别提到了老年护理领域。她指出:“从我过去十年关注工业机器人的经验来看,居家辅助领域非常有趣。制造业、采矿业普遍面临劳动力严重短缺,人口老龄化加剧,即使支付高昂薪资也难以找到足够的人手。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是不完美的机器人,也比没有人手要好。”
萨阿德补充说,与横向发展的企业相比,垂直领域专注的机器人公司往往能获取更多真实世界的物理数据。
然而,对于人形机器人或面向消费者的机器人(尤其是面向消费者的人形机器人),这些风投专家则表现出相对的谨慎。萨阿德并不认为人们会在短期内在家里部署人形机器人。他指出,即使是非人形的消费级机器人公司也曾努力尝试激发消费者兴趣,但效果不佳。
他举例说:“唯一取得成功的消费级机器人公司iRobot,在后续产品开发上却未能再现辉煌。无论是泳池清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还是拖地和地板清洁机器人,这些尝试都未能取得预期的成功。”
尽管复杂机器人模型(如人形机器人)要实现商业上的广泛成功尚需时日,但风险投资机构仍在向该领域注入更多资金。温特罗斯和萨阿德认为,尽管这种投资热情推高了交易成本,但这种兴趣的激增对整个行业而言是一个积极信号,因为机器人初创企业的潜在客户群正在持续扩大。
温特罗斯总结道:“有足够多的成功案例表明,机器人公司能够发展成为有价值的商业组织。在2010年甚至2015年的时候,机器人解决方案是否存在一个庞大且充满活力的市场尚存疑问。而如今,客户对这类解决方案的认知度已大大提高。”
对中国跨境行业从业者的启示
当前全球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与机遇。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日益紧密和各国对智能制造的重视,机器人技术在生产、物流、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中国的跨境电商、国际贸易、智能制造企业可以密切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 供应链智能化升级: 关注海外仓储、分拣、配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探索将其引入国内或海外业务,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 细分市场机遇: 针对海外市场的需求,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国家对服务型机器人的需求(如养老陪护机器人),以及在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领域的自动化需求,寻找出口或技术合作机会。
- 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际机器人技术公司的交流,引进先进技术或与具备创新能力的海外初创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发适应中国及全球市场需求的产品。
- 投资布局: 对于有实力的跨境企业,可以考虑对具有潜力的海外机器人初创企业进行战略投资,获取前沿技术和市场份额。
通过积极关注并参与全球机器人产业的动态,中国的跨境从业者将能更好地把握智能时代的发展脉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025-robot-boom-$6bn-x-border-grab.html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