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生铁市场爆了!印尼出口狂飙65.6%!
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跨境贸易与产业链的韧性成为关注焦点。特别是在工业原材料领域,生铁颗粒和粉末作为重要的工业基础材料,其市场动态不仅反映了区域制造业的活跃度,也为中国跨境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了深入洞察供应链和市场机遇的窗口。近期一份来自海外的行业报告,为我们详细描绘了亚太地区生铁颗粒和粉末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数据更新至今年(2025年)的情况,并对未来十余年的发展进行了预测,这些信息对于我们预判市场走向、优化国际布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生铁颗粒和粉末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预计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尽管市场表现的增速有所放缓,但其体量和价值预计将稳步提升。从2026年到2037年,该市场预计在销量方面将以年均0.5%的速度增长,在价值方面则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到2037年末,市场销量预计将达到870万吨,总价值将达到181亿美元。
市场消费分析
在生铁颗粒和粉末的消费方面,今年(2025年),亚太地区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增长后,消费量出现了小幅下降,降幅为0.9%,总量达到820万吨。然而,从2015年到2026年,总消费量仍保持了年均1.6%的增长率,整体趋势相对稳定,波动较小。其中,2018年消费量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到4.3%。在所分析的时期内,消费量在去年(2024年)达到峰值830万吨,随后在今年(2025年)略有回落。
从市场总价值来看,亚太地区生铁颗粒和粉末市场的总营收在今年(2025年)达到141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这一数据反映了生产商和进口商的总收入情况。从2015年到2025年,总消费价值呈现出显著增长,年均增长率为4.7%。尽管在此期间也存在一些波动,但总体增长态势明确。与2021年的数据相比,今年(2025年)的消费量增长了41.6%。预计在未来几年,消费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各国消费情况
在亚太地区生铁颗粒和粉末的消费量方面,中国以330万吨的消费量位居榜首,占地区总消费量的40%。中国的消费量是第二大消费国印度(140万吨)的两倍多。日本以62.6万吨的消费量位居第三,占比7.6%。
从2015年到2026年,主要消费国的年均消费量增长率如下:
国家 | 年均增长率 (体积) |
---|---|
中国 | +1.9% |
印度 | +2.0% |
日本 | -0.9% |
从价值来看,中国以57亿美元的消费额遥遥领先。印度以24亿美元位居第二,紧随其后的是日本。
在主要消费国中,从2015年到2025年,生铁颗粒和粉末市场价值的年均增长率如下:
国家 | 年均增长率 (价值) |
---|---|
中国 | +5.0% |
印度 | +5.2% |
日本 | +2.1% |
在人均消费量方面,今年(2025年)马来西亚(9.5公斤/人)、日本(5.1公斤/人)和巴基斯坦(2.4公斤/人)位居前列。值得一提的是,从2015年到2025年,马来西亚的人均消费量增长最为显著,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1%,而其他主要消费国则呈现出更为温和的增长态势。这反映了马来西亚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可能存在的潜力。
市场生产分析
今年(2025年),亚太地区生铁颗粒和粉末的产量下降了2.5%,总量达到770万吨,这是继连续八年增长后的第四年下降。尽管如此,从2015年到2026年,总产量仍以年均1.2%的速度增长,整体趋势保持稳定,但在某些年份出现较为明显的波动。其中,2020年产量增幅最为显著,比上一年增长了4.7%。在所分析的时期内,产量在2022年达到峰值820万吨;然而,从2023年到2025年,产量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从价值来看,今年(2025年)生铁颗粒和粉末的生产总值降至83亿美元(按出口价格估算)。总生产价值从2015年到2025年呈现出温和扩张,年均增长率为1.2%。然而,在此期间,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与2023年的数据相比,今年(2025年)的产量下降了14.8%。2018年产量增速最快,比上一年增长了71%。因此,产量在2018年达到了125亿美元的峰值。从2019年到2025年,产量增长势头未能恢复。
各国生产情况
中国依然是亚太地区生铁颗粒和粉末的最大生产国,今年(2025年)产量达到340万吨,约占地区总产量的44%。中国的产量是第二大生产国印度(130万吨)的三倍。日本以62.7万吨的产量位居第三,占比8.1%。
从2015年到2026年,主要生产国的年均产量增长率如下:
国家 | 年均增长率 (体积) |
---|---|
中国 | +2.3% |
印度 | +2.3% |
日本 | -0.7% |
市场进口分析
生铁颗粒和粉末在亚太地区的进口量今年(2025年)大幅增长至90.6万吨,比去年增长了10%。从2015年到2026年,总进口量呈现出显著扩张,年均增长率为5.2%。在此期间,虽然趋势模式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增长。与2021年的数据相比,今年(2025年)的进口量增长了75%。其中,2023年进口量增速最快,增长了42%。预计今年(2025年)的进口量达到峰值,并在未来几年可能继续增长。
从价值来看,今年(2025年)生铁颗粒和粉末的进口额略有下降,降至11亿美元。从2015年到2025年,总进口价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2%,但在此期间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波动。其中,2023年进口额增速最快,比上一年增长了48%。因此,进口额在2023年达到了13亿美元的峰值。从2024年到2025年,进口增长势头未能恢复。
各国进口情况
马来西亚是主要的进口国,今年(2025年)进口量约为32.7万吨,占总进口量的36%。紧随其后的是菲律宾(12.4万吨)、韩国(10.1万吨)、中国(10万吨)、日本(6.4万吨)和印度(6万吨),这几个国家合计占总进口量的50%。中国台湾地区(3.8万吨)占总进口量的一小部分。
从2015年到2026年,主要进口国的年均进口量增长率如下:
国家/地区 | 年均增长率 (体积) |
---|---|
马来西亚 | +23.6% |
菲律宾 | +54.6% |
印度 | +1.6% |
韩国 | 相对持平 |
中国 | 相对持平 |
日本 | -2.4% |
中国台湾 | -5.4% |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是亚太地区进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从2015年到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4.6%。同期,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在总进口量中所占的份额分别增加了30个和14个百分点。
从价值来看,亚太地区最大的生铁颗粒和粉末进口市场分别为中国(2.8亿美元)、韩国(1.75亿美元)和日本(1.61亿美元),合计占总进口额的57%。印度、菲律宾、中国台湾地区和马来西亚则稍显落后,合计占比28%。
在主要进口国中,菲律宾的进口价值增长率最高,从2015年到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1%,而其他主要进口国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进口产品类型分析
今年(2025年),生铁颗粒或镜铁颗粒(53.5万吨)是亚太地区生铁颗粒和粉末的主要进口类型,占总进口量的近59%。生铁粉末(24.4万吨)位居第二,占比27%,其次是合金钢粉末,占比14%。
从进口增长率来看,生铁颗粒或镜铁颗粒的增长速度最快,从2015年到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2%。同期,合金钢粉末也保持了正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6%。生铁粉末则呈现相对平稳的趋势。从2015年到2026年,生铁颗粒或镜铁颗粒在总进口量中的份额增加了30个百分点。
从价值来看,合金钢粉末(4.52亿美元)、生铁粉末(4.01亿美元)和生铁颗粒或镜铁颗粒(2.2亿美元)在今年(2025年)的进口额最高。
在主要进口产品中,合金钢粉末的进口价值增长率最高,从2015年到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4%,而其他产品的进口数据则呈现出混合趋势。
进口价格类型分析
今年(2025年),亚太地区的进口价格为每吨1184美元,比去年下降了10.7%。总体来看,进口价格持续呈现显著下降趋势。2019年价格增幅最为显著,比上一年增长了15%。在所分析的时期内,进口价格在2021年达到每吨1882美元的峰值;然而,从2022年到2025年,进口价格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不同产品类型之间的价格差异显著:合金钢粉末价格最高,为每吨3560美元,而生铁颗粒或镜铁颗粒的价格最低,为每吨412美元。
从2015年到2025年,合金钢粉末的价格涨幅最为明显,年均增长率为0.9%,而其他产品的进口价格则呈现出混合趋势。
各国进口价格分析
今年(2025年),亚太地区的进口价格为每吨1184美元,比去年下降了10.7%。总体来看,进口价格呈现显著下降。2019年价格增长最显著,比上一年增长了15%。在所分析的时期内,进口价格在2021年达到每吨1882美元的最高点;然而,从2022年到2025年,进口价格未能恢复增长势头。
不同目的地国家的平均价格存在显著差异:在主要进口国中,中国的进口价格最高,为每吨2805美元,而马来西亚的进口价格最低,为每吨168美元。
从2015年到2025年,中国的进口价格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增长率为3.0%,而其他主要国家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市场出口分析
今年(2025年),亚太地区生铁颗粒和粉末的海外出货量下降了7.8%,总量达到45.3万吨,这是连续两年增长后的第三年下降。尽管如此,出口总量仍显示出相对平稳的趋势。2020年出口量增速最快,比上一年增长了55%。在所分析的时期内,出口量在2023年达到峰值81.6万吨;然而,从2024年到2025年,出口增长势头未能恢复。
从价值来看,今年(2025年)生铁颗粒和粉末的出口额为6.36亿美元。总体而言,出口额呈现显著增长。2023年出口额增速最快,比上一年增长了45%。因此,出口额在2023年达到了9.26亿美元的峰值。从2024年到2025年,出口增长势头未能恢复。
各国出口情况
中国是亚太地区生铁颗粒和粉末的主要出口国,今年(2025年)出口量达到20.8万吨,约占总出口量的46%。日本以6.6万吨的出口量(实物量)位居第二,占比14%,其次是印度(11%)、韩国(6.3%)和泰国(5.5%)。印度尼西亚(1.9万吨)和中国台湾地区(1.1万吨)在总出口量中所占份额相对较小。
从2015年到2026年,主要出口国的年均出口量增长率如下:
国家/地区 | 年均增长率 (体积) |
---|---|
中国 | +10.3% |
印度尼西亚 | +65.6% |
印度 | +12.7% |
日本 | -1.2% |
泰国 | -4.1% |
韩国 | -13.0% |
中国台湾 | -15.2% |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尼西亚是亚太地区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从2015年到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5.6%。与此同时,中国(+29个百分点)、印度(+7.6个百分点)和印度尼西亚(+4.3个百分点)在总出口量中的份额显著增加;而日本(-3.3个百分点)、泰国(-3.9个百分点)、中国台湾地区(-13.8个百分点)和韩国(-24.9个百分点)的份额则呈下降趋势。
从价值来看,中国(2.24亿美元)、日本(2.09亿美元)和韩国(6900万美元)是今年(2025年)出口额最高的国家,合计占总出口额的79%。泰国、印度、中国台湾地区和印度尼西亚则稍显落后,合计占比16%。
在主要出口国中,印度尼西亚的出口价值增长率最高,从2015年到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7%,而其他主要出口国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出口产品类型分析
今年(2025年),生铁颗粒或镜铁颗粒(21.3万吨)和生铁粉末(17.1万吨)是亚太地区生铁颗粒和粉末的主要出口类型,合计约占总出口量的85%。紧随其后的是合金钢粉末(6.9万吨),占总出口量的15%。
从2015年到2026年,合金钢粉末的出口量增长最为显著,年均增长率为1.5%,而其他产品的出口数据则呈现出混合趋势。
从价值来看,合金钢粉末(2.84亿美元)、生铁粉末(2.06亿美元)和生铁颗粒或镜铁颗粒(1.47亿美元)是今年(2025年)出口额最高的产品。
在主要出口产品中,生铁粉末的出口价值增长率最高,从2015年到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而其他产品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出口价格类型分析
今年(2025年),亚太地区的出口价格为每吨1403美元,比去年上涨了12%。在过去十一年中,出口价格年均增长率为2.9%。2021年价格涨幅最为显著,比上一年增长了43%。在所分析的时期内,出口价格在今年(2025年)创下历史新高,预计在短期内将保持增长。
不同产品类型之间的价格差异显著:合金钢粉末价格最高,为每吨4110美元,而生铁颗粒或镜铁颗粒的平均出口价格最低,为每吨688美元。
从2015年到2025年,生铁粉末的价格涨幅最为明显,年均增长率为4.6%,而其他产品的价格则呈现出更为温和的增长态势。
各国出口价格分析
今年(2025年),亚太地区的出口价格为每吨1403美元,比去年上涨了12%。从2015年到2025年,出口价格年均增长率为2.9%。2021年价格增长最显著,涨幅为43%。在所分析的时期内,出口价格在今年(2025年)达到历史新高,预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
主要出口国之间的平均价格存在显著差异。今年(2025年),在主要供应商中,日本的价格最高,为每吨3190美元,而印度尼西亚的价格最低,为每吨124美元。
从2015年到2025年,韩国的价格涨幅最为显著,年均增长率为21.3%,而其他主要国家的增长速度则相对温和。
结语
生铁颗粒和粉末市场作为工业基础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亚太地区的消费、生产、进出口及价格动态,为我们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脉络。中国在这一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消费还是生产都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在国际贸易中也展现出积极的参与度。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市场驱动力,如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进步等,对于中国跨境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供应链优化、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制定策略至关重要。
我们鼓励国内相关从业人员持续关注此类细分市场的动态变化,包括技术发展趋势、环保政策对生产工艺的影响、全球贸易摩擦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及新兴市场机遇等,以期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实现稳健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