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要凉?穷人更穷,80%失业潮竟在这行业!

2025-08-13海外动态

Image

作为自媒体原创作者,我将以公众号文章的风格,用真人第三人称视角,对上述内容进行改写,力求客观中立,积极向上,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避免政治敏感内容。


上周,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向媒体表示,他的政府即将出台的预算案,将“在我们已做工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重点关注“生活水平”和“确保人们感觉更富裕”。显然,他试图将政治叙事从冷冰冰的统计数据,转向人们的切身感受。

然而,如果首相是认真的,他或许应该关注一下英国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所(NIESR)的最新预测。该智库警告说,虽然一些家庭可能确实会“感觉更富裕”,但许多家庭,尤其是最贫困的家庭,并不会有这种感觉。NIESR表示,收入最低的十分之一家庭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今年将会下降。英国最贫困的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水平,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Keir Starmer

财政部官员声称,在工党执政的10个月里,实际工资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保守党执政前10年的总和。这一说法在数字上或许站得住脚,但要让它真正成立,需要对统计数据进行相当宽泛的解读。官员们所做的,是回溯到2010年后英国的财政紧缩时期,当时金融危机爆发后,实际工资大幅下滑。

社交媒体上的批评人士警告说,不要断章取义地选择时间段。他们指出,在2015年至2019年期间,英国的实际工资稳步增长,但在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的双重通胀冲击下再次下跌,然后在2023年后大幅反弹。官员们正在争取政治上的优势,但考虑到到目前为止,英国的产业政策、集体谈判或公共支出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这些优势显得有些廉价。

事实上,工党执政期间实际工资的增长是有限的。去年7月,英国的平均每周实际收入为523英镑,今年6月为527英镑,增幅不到1%。这很难称得上是英国工人迎来了新的曙光。更令人担忧的是收入的分配问题,而平均数字掩盖了这一问题。NIESR表示,强劲的工资增长主要集中在科技和公共部门,而低收入工人在这两个部门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最低工资的增长高于通货膨胀率,但并没有弥补工时减少带来的损失。因此,也难怪该智库的数据显示,中高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正在提高,而最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平却在进一步下降。对于这些家庭来说,食品和房租等成本的上涨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他们不会感觉更富裕,因为他们的确没有更富裕。

结果是,英国的实际个人可支配收入在2024-2025年增长了4.1%,但几乎所有的增长都流向了较为富裕的家庭。今天(2025年下半年)的失业数据显示,近期80%的失业岗位集中在零售和酒店行业,而这两个行业雇用了大量低收入工人。很明显,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生活成本危机并没有消退。NIESR警告英国官员采取行动,否则可能会让最贫困的人陷入赤贫境地。

英国的问题在于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于许多英国人来说,疫情后实际收入的适度恢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通货膨胀率下降。但是,生产率的增长仍然乏力,而潜在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是金融化的、以服务业为主的,并且在区域上是不平衡的)正在扩大不平等。如果下一份预算案除了在供给侧进行调整或以信誉为名义进行财政限制之外,没有提供任何其他措施,那么基尔·斯塔默首相将会发现,“在我们已做工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是不够的。对于最贫困的英国人来说,到目前为止所做的工作,看起来并不像是什么进步。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英国目前面临着经济结构性问题,仅仅依靠降低通货膨胀率带来的短期收益是不够的,需要更深入的改革才能实现更广泛的繁荣。

外媒报道中提到的这些问题,也反映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些共性挑战。例如,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可能导致部分传统行业就业岗位的流失。同时,全球性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对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造成了直接影响。

新媒网跨境认为,面对这些挑战,各国都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全体人民。

新媒网跨境获悉,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在积极推行相关政策,旨在提振国内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例如,通过税收改革,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创新,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帮助工人适应新的就业需求。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13932.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英国首相的预算案侧重于提高生活水平,但智库警告称,最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平可能进一步下降。实际工资增长有限,且主要集中在高收入行业。失业数据显示,低收入行业受到冲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不平等现象。新媒网跨境观察到,全球经济挑战亦有相似之处,各国需探索包容性发展模式。
发布于 2025-08-13
查看人数 1057
汇率走势CNY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