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取消免税政策,跨境购物成本飙升
美国终止小额免税政策,跨境贸易格局面临重构
美国自5月2日起正式取消对价值“低于800美元”中国小额包裹的关税豁免,结束了此前长达三个月的政策拉锯战。这一调整不仅推高了美国消费者的购物成本,还迫使部分中小企业直接退出美国市场,跨境贸易生态正经历剧烈震荡。
政策反复背后的博弈
- 时间线:
- 2月1日:特朗普政府首次宣布取消免税政策,但数日后撤回;
- 4月2日:政策再次被签署,明确5月2日为最终生效日;
- 关税阶梯式上调:从最初的30%或每件25美元,逐步升至120%或每件100美元,并计划于6月1日再提至200美元。
- 官方逻辑:美国政府称需“建立足够系统处理关税”,但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旨在限制中国低价商品流入,保护本土产业。
消费者与企业双重承压
- 消费者负担激增:
-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估算,新政策将使消费者每年多支出110亿至130亿美元,人均增加34至41美元;
- 对比2019年对华301关税(人均147美元),此次调整虽单次金额较低,但叠加通胀压力,仍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 中小企业“断臂求生”:
- 直接退出:加拿大内衣品牌Understance、英国零售商Space NK等宣布暂停对美发货;
- 转嫁成本:英国服装品牌Oh Polly提价20%,并考虑进一步调整;
- 物流重组:Temu转向美国本土卖家供货,Shein调整定价策略以维持部分产品低价。
电商巨头的“适应性生存”
- Shein的平衡术:
尽管部分产品涨价,其宣称“多数商品仍保持低价”,并通过削减广告支出缓冲政策冲击; - Temu的本地化转型:
停止从中国直发美国订单,转而依赖本土供应链,以避免高额关税; - 行业连锁反应:
物流延迟、库存告急成为常态,部分平台商品价格涨幅超100%,用户抱怨激增。
未来挑战与不确定性
- 政策余波持续:5月2日前进口的商品售罄后,市场将迎来全面涨价;
- 全球供应链调整:企业加速向东南亚、墨西哥等地转移产能,以规避关税风险;
- 政治与经济博弈:美国中期选举临近,若消费者抗议声量扩大,政策或再次面临回调压力。
结语
“小包免税”时代的终结,不仅是关税数字的变化,更标志着全球贸易规则碎片化的加剧。对于依赖跨境低价商品的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而言,适应新常态的过程注定伴随阵痛。而如何在高成本与市场需求间找到新平衡点,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命题。

Blink Subscription Plus Plan with monthly auto-renewal
$ 10.00

Amazon Fire TV Stick HD (newest model), free and live TV, Alexa Voice Remote, smart home controls, HD streaming
$ 24.99

Ring Battery Doorbell | Home or business security with Head-to-Toe Video, Live View with Two-Way Talk, and Motion Detection & Alerts (newest model), Satin Nickel
$ 41.24

Amazon Fire TV Stick 4K (newest model) with AI-powered Fire TV Search, Wi-Fi 6, stream over 1.8 million movies and shows, free & live TV
$ 29.99

Amazon Fire TV Stick 4K Max streaming device (newest model) with AI-powered Fire TV Search, supports Wi-Fi 6E, free & live TV without cable or satellite
$ 39.99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