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税警报!2028免税终结,低价跨境订单将暴跌60%!

2025-09-01跨境电商

Image

数以十万计的包裹,它们带着“9.9包邮”的诱人标签,跨越千山万水抵达欧洲。然而,这些来自东方的商品如今正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它们在欧洲的机场仓库里堆积如山,而这背后,隐藏着欧盟税收体系一个长期存在的漏洞。布鲁塞尔的决策者们已经下定决心,要彻底堵上这个口子。

新媒网跨境获悉,一场颠覆性的税制改革正在欧洲大陆如火如荼地推进。2028年3月1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将来临:欧盟将正式终结实施了数十年的小额包裹免税时代。这项改革并非空穴来风,自2023年欧盟委员会提出《增值税指令》改革草案以来,各成员国便已积极行动起来,力求在2027年12月31日前完成本国立法,确保新规能按期生效。这意味着,欧盟对跨境电商的监管将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政策背后:欧盟税改的深层考量

之所以欧盟会下如此大的决心进行税改,是因为其现行的税收框架,用一句话来说,确实存在三大“致命缺陷”,让决策层不得不痛下改革的决心。

首先,那个曾经为了鼓励小额贸易而设立的150欧元关税门槛,在实际运行中,竟然演变成了一个系统性的税收漏洞。外媒曾有调查指出,不少商家为了规避税费,巧妙地通过低报商品价值,让其“恰好”低于150欧元的门槛。这种操作,无疑是对欧盟税收体系的巨大冲击。

税收流失的“黑洞”: 根据欧盟海关公布的数据,2023年进入欧盟的免税包裹多达23亿件,其中约有65%的包裹被怀疑存在价值虚报的问题。仅仅是这一项,就导致欧盟每年损失高达50亿欧元的增值税和关税收入。这笔巨大的资金,本可以用于欧洲的民生建设和发展,却因为漏洞而白白流失,这无疑是欧盟无法接受的。

市场公平性的“扭曲”: 如今,像速卖通(AliExpress)、特姆(Temu)这样的跨境电商平台,凭借着免税的优势,其商品价格往往比欧盟本土零售商低出30%到40%。这种价格优势,对欧洲本土企业来说,无疑造成了极大的不公平竞争。本土企业需要承担完整的税费和运营成本,而跨境平台却能通过“免税”获取超额优势,这不仅打击了本土企业的积极性,也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行政效率的“困境”: 欧盟27个成员国的海关系统各自为政,互不相通,在处理海量小额包裹时效率低下。数十万计的低价包裹在欧盟的空运市场中穿梭,不仅堵塞了物流渠道,更造成了大量的监管资源浪费。这种“蚂蚁搬家”式的低效率,不仅影响了商品流转速度,也让海关部门不堪重负。

面对这些日益凸显的问题,欧盟深知,改革已是刻不容缓。

政策核心变革:跨境电商税收新框架

此次税改,并非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跨境电商业态税收框架。它的核心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维度,将对所有涉足欧盟市场的跨境电商企业产生深远影响。

1. 税收门槛的彻底取消

现行的欧盟制度下,价值低于150欧元的商品可以享受增值税和关税的双重豁免。然而,从2028年新规实施之日起,这一“福利”将彻底成为历史。届时,所有进口的B2C(企业对消费者)货物,无论价值高低,都将在交易环节被征收增值税。

更值得关注的是,关税豁免也将同步取消。这意味着,即便是一件20欧元的T恤,也将面临双重征税的局面:除了各国税率在15%到27%之间波动的标准增值税外,还需要根据商品类别缴纳1%到17%不等的关税。这无疑将大大增加低价商品的成本,对那些依赖价格优势的卖家来说,冲击是巨大的。

2. 平台责任的历史性重构

新规还创造性地引入了一个概念,叫做“推定供应商”(Deemed Supplier)制度。简单来说,只要电商平台介入了交易流程,比如提供了仓储、支付或者物流服务,那么它就自动承担了税收的法律责任。

这意味着,亚马逊(Amazon)等大型平台将不得不承担更多的税务义务,具体包括:

  • 在消费者结账时,平台必须代征增值税。
  • 平台需要负责缴纳所有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关税。
  • 通过IOSS系统(Import One-Stop Shop),平台要对跨境交易进行集中申报和管理。

与现有规则相比,平台责任的范围从原本150欧元以下的交易,扩展到了所有金额、所有品类的订单。可以说,税务风险将完全转移到这些商业实体身上,这对平台的合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物流企业角色的转变

“特殊安排”(Special Arrangements)的适用范围也将延伸到所有金额段的进口包裹。这意味着,像敦豪(DHL)、优比速(UPS)等国际物流巨头,将不仅仅是“搬运工”,更将摇身一变,成为“流动税务局”。

它们将承担起以下职能:

  • 在代收货款时,自动拆解并冻结其中的税费部分。
  • 通过月度统一申报的方式,对当月进口的包裹进行完税处理,通常要求在次月16日前完成。
  • 直接与海关系统对接,实现批量清关,大大提升效率。

这一创新机制,有望有效化解每年数十亿小额包裹所造成的海关拥堵难题,让整个物流链条更加顺畅。

行业冲击:多维度的“震荡波”

新政的出台,无疑将像一枚重磅炸弹,对跨境电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生深远影响,形成一场多维度的“震荡波”。

低价商品的“死亡交叉”

对于那些售价在50欧元以下的商品来说,新政带来的冲击几乎是致命的。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

假设一款电子产品在欧盟的售价为40欧元。

  • 如果增值税率为21%,那么增值税一项就高达8.4欧元。
  • 如果关税率为3%,那么关税是1.2欧元。
  • 此外,还有每件包裹可能产生的2到5欧元的包裹处理费。

这样算下来,综合税费率将达到惊人的35%到42%。如此高昂的税费,将使得原本依赖价格优势的平价电商模式基本失去生存空间。行业预测,政策实施后,50欧元以下商品的跨境订单量将出现断崖式下跌,跌幅可能超过60%。

平台成本结构的重构

跨境电商平台将面临三重成本压力,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 合规成本激增: 平台需要投入数百万欧元来改造其现有的税务系统,使其能够与欧盟海关的数据中心进行无缝对接,以满足新的申报和征税要求。
  • 运营成本上升: 关税的代缴将占用平台大量的资金,导致资金周转率下降。同时,处理时效的延长也可能增加运营的复杂性和成本。
  • 法律责任加重: 平台将承担更大的税收稽查风险。一旦出现违规行为,罚款金额可能高达未缴税款的200%,这对平台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那些未能及时接入IOSS系统的包裹,将陷入“效率黑洞”,清关速度慢,消费者体验会因此恶化,进而导致订单的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企业生存策略:重塑与升级

面对这场不可逆转的政策变革,跨境电商企业必须积极应对,在2028年前完成四维战略重构,才能在这场洗牌中站稳脚跟,甚至逆势而上。

供应链的地理重构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并优化其供应链布局,建立“欧盟海外仓+区域枢纽”的双节点模式:

  • 欧盟中心仓: 可以在波兰、捷克等物流枢纽设立欧洲中心仓。通过大宗海运的方式将商品整柜进口到欧盟,一次性完税,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单件商品的关税成本,预计可降低50%之多。
  • 二级枢纽: 考虑在摩洛哥、土耳其等与欧盟有自贸协定的国家建立二级枢纽。利用这些自贸协定的优势,实现关税优惠转口,从而进一步优化成本。
  • 产品定价策略: 将150欧元作为产品定价的“生死线”。果断淘汰那些低价值、高税率冲击的产品品类,将资源聚焦在智能家居、新能源配件等200欧元以上的高价值商品上,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平台策略的调整

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采取差异化的应对策略:

  • 承担税务责任的平台: 对于亚马逊等会承担税务责任的平台,卖家应主动将商品价格提高15%到20%,以转嫁税负,确保利润空间。同时,也要确保商品信息透明,让消费者明白税费构成。
  • 自建独立站: 对于自建的独立站,可以采用DDP(完税交付)条款,明确告知消费者税费已包含在商品价格中,或者在结算时清晰展示税费明细,确保透明化,提升消费者信任。
  • 新兴平台探索: 积极探索像抖音电商(TikTok Shop)这样的新兴平台,抓住其可能存在的过渡期优惠政策,获取新的增长机遇。

新媒网跨境认为,当欧盟海关数据中心在2028年3月1日正式启用时,全球跨境电商将迎来一个真正的分水岭时刻。这个由先进人工智能(AI)技术驱动的超级系统,每年将无缝监控和处理超过10亿件进口包裹,这标志着数字化税收监管纪元的开启。

历史的转折点往往就藏在海关的印章之下。当最后一箱免税包裹在法兰克福(德国)机场完成征税录入,全球跨境电商的免税红利时代将正式落下帷幕。但这也意味着,一个更加公平、更加规范、更具挑战也更充满机遇的新时代正在到来。中国的跨境电商企业,只有积极适应,不断创新,才能在这场变革中找到自己的新定位,继续扬帆远航。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3179.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欧盟将于2028年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对跨境电商税收进行全面改革。新规将取消150欧元以下商品免税额度,平台需承担更多税务责任,物流企业角色也将转变。此举旨在堵住税收漏洞,解决市场不公平问题,提高行政效率,对跨境电商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发布于 2025-09-01
查看人数 198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