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中国产品被欧盟通报!出海企业速自查!

2025-09-01跨境电商

Image

在激烈的全球贸易大潮中,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与魅力。然而,在“出海”征程中,我们也要时刻关注国际市场瞬息万变的法规与标准。这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更是对企业长远发展和品牌信誉的有力保障。 新媒网跨境获悉,近期国际贸易领域又有不少新动向值得我们关注,这些都关乎着我们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与合规性。

欧盟市场风云再起:七月产品通报背后的深思

2025年7月,来自欧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欧盟安全门系统(Safety Gate),向全球发布了440起产品通报。这些通报不仅是对不合格产品的警示,更是对全球供应链质量的一次大考。数据显示,此次通报共涉及30个出口国家,其中,化妆品、玩具和机动车是榜单上的“常客”,分别占据了199起、72起和51起的通报量。从发布通报的国家来看,意大利、德国以及北爱尔兰和匈牙利位居前列,显示出这些地区对产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监管。

在这份通报清单中,我们尤其关注中国产品的表现。数据显示,中国大陆出口产品被通报了169起,占总通报量的38.41%。其中,玩具(53起)、电器产品(33起)和化妆品(18起)是被通报最多的三大类别。而北爱尔兰、瑞典和意大利则是通报中国产品数量最多的国家。

这些数字背后,是沉甸甸的警示。产品被欧盟安全门通报,对我们“出海”企业而言,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每一次召回、每一次禁售,都会对企业的品牌声誉造成难以估量的打击,甚至可能影响未来的市场准入。在全球消费者对产品安全和质量日益关注的背景下,擦亮“中国制造”的金字招牌,是我们每个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的重要性。首先,企业要积极主动地动态跟踪、及时掌握国际最新的技术贸易措施信息。欧盟安全门网站是公开的宝库,企业可以从中查询到详细的通报案例、产品信息以及通报原因。通过对标这些案例进行自查自检,我们就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将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从而大大降低被通报的概率。

更深层次地,提升产品质量是根本之道。这要求我们从生产源头抓起,不仅要提升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更要加大研发投入,积极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推动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方向转型升级。实施品牌战略,将“质量为王”的理念贯穿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让我们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中赢得尊重和信赖,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乃至“中国智造”的跃升。

(说明:本期分析数据以安全门系统2025年8月13日发布的数据为基础。)

欧盟REACH法规再升级:化学品管理迎来新挑战

在欧盟严格的环保法规体系中,REACH法规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它对化学品的生产、进口和使用做出了全面的规定,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2025年8月11日,欧盟委员会官方公报正式发布了新的法规(EU)2025/1731,对REACH法规附件XVII中关于致癌、致突变或生殖毒性物质(简称CMR物质)的限制条款进行了修订,这意味着我们将迎来更为严格的化学品监管要求。

此次修订新增了18项1B类CMR物质的限制措施,其中包括了四溴双酚A、二丁基锡氧化物等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同时,新规也针对航空燃料中的异丙苯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豁免条款。新法规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留给企业适应调整的时间并不算充裕。

具体来看,新规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 新增限制物质范围广: 此次新增的18项1B类CMR物质,包括5项致癌物、1项致突变物和12项生殖毒性物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物质涵盖了电子材料中常见的四溴双酚A、二丁基锡氧化物以及双酚AF等,对电子电气行业的供应链影响尤其显著。
  • 公众接触受严格限制: 新法规明确禁止将清单内的物质,或含有超过规定浓度限值的混合物投放市场或供应给普通消费者。这表明欧盟对可能危害公众健康的化学物质采取了“零容忍”的态度。根据欧盟REACH法规附件XVII中第28、29、30条款的规定,此次新增的CMR 1B类物质将适用欧盟CLP法规设定的通用浓度限值。对于专业用途的产品,还需明确标注“限专业人员使用”,以确保其在受控环境下的安全使用。
  • 特殊用途例外: 航空燃料中的异丙苯,由于其特殊的应用场景和必要性,在此次修订中获得了豁免。但企业必须明确,这一豁免并不适用于电子电气行业,相关企业仍需严格遵守规定。

这次新法规的修订,无疑给涉及电子制造全链条的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一些高频使用物质,如PCB板使用的阻燃剂四溴双酚A、特种聚合物单体双酚AF、环氧树脂固化剂4-甲基咪唑以及半导体表面处理剂六甲基二硅氧烷等,都可能受到影响。

因此,相关企业应立即行动起来,对自身的供应链进行全面排查和管控。建立一套完善的禁限类物质符合性筛查机制,针对高风险物质开展专业的检测,评估并积极寻找环保可持续的替代方案,都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是为了符合法规要求,更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升级、实现产品持续合规,并在全球绿色供应链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关键一步。

韩国IVD新规: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出口的新门槛

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提升,体外诊断医疗器械(IVD)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韩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医疗市场之一,其对IVD产品的监管也在不断完善。2025年8月7日,韩国通过外媒向全球通报了《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法施行规则》的修订法案。这一法案旨在配合《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法》(法律第19920号)的修订实施,进一步明确了IVD产品性能评估的标准、程序以及业务委托等细则,对我们中国IVD产品出口韩国市场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次修订主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

  • 性能评估标准与方法细化: 新法案规定,IVD产品的性能评估需依据《医疗器械法》规定的基准规格,或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为评估专门制定的标准及方法进行。这意味着评估将更加规范和统一。
  • 申请及评估流程明晰: 申请人需要向指定的委托机构提交技术文档、检体、标准物质等详细资料。委托机构在完成评估后,不仅要向申请人发放结果书,还需立即向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报告。同时,委托机构可以收取评估费用,但需提前通过互联网公开费用标准,确保透明度。
  • 业务委托管理规范化: 韩国食品药品安全部可以将性能评估业务委托给具备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检测、诊断专业资质的机构或团体。被委托机构的名称及业务等信息,都将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示,方便企业查询和选择。
  • 监管与公示措施加强: 如果评估发现产品可能危害公众健康,韩国相关部门有权下令暂停生产、进口、销售等活动,以保护消费者权益。此外,性能评估结果还可能通过互联网公开,增加了市场透明度,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

对于我们从事IVD产品出口的企业来说,及时了解并吃透这些修订内容至关重要。提前适应新的评估标准与流程,选择合规且专业的委托机构进行合作,是确保产品顺利进入韩国市场的关键。每一次法规的更新,都是对企业综合实力的一次检验。只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合规水平,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让更多优质的中国IVD产品造福全球民众。

欧盟肉桂皮精油浓度更正:细微之处的“大”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产品成分的细微调整,有时也会引发连锁反应。2025年7月30日,欧盟通过外媒紧急发布了一项重要通报,即欧盟委员会实施细则(EU)2025/1391,对此前已生效的实施细则(EU)2024/1186进行紧急更正。这次更正的核心,是将肉桂皮精油中甲基丁香酚(methyleugenol)的最大允许浓度从“≤0.04%”大幅下调至“≤0.004%”。 新媒网跨境认为,这并非欧盟“加码”监管,而是对之前法规文本中一个重要数字的“纠错”,但这个“纠错”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欧盟委员会在通报中特别指出,这一更正的背景是,早在2022年9月27日,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一份权威意见中就已明确指出,肉桂皮精油中的甲基丁香酚对动物肝脏存在潜在的亚慢性毒性,其安全阈值应控制在0.004%以下。然而,在2024年版的法规文本中,由于排版疏忽,这个数字被误写成了0.04%,导致市场在过去近一年时间里,产品中的甲基丁香酚含量可能“合法”地超标了十倍。

这次紧急更正,既体现了欧盟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尊重和严谨态度,也暴露了法规制定链条中可能存在的脆弱环节。对于涉足香精、化妆品等行业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重要的提醒。

该实施细则将在《欧盟官方公报》公布后的第20天生效。欧盟也人性化地增设了“过渡期”条款:符合之前要求,并于2025年9月5日前生产的相关产品,可以继续投放市场并使用至2026年2月5日。

面对这样的调整,我们企业需要灵活应对,充分利用好这个过渡期。一方面,在规定时间内清理现有库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要立即调整产品配方,确保新生产的产品符合最新的浓度要求。同时,我们也要理性评估自身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储备,及时调整市场布局,避免因不合规而带来的市场阻碍。这再次提醒我们,在出口贸易中,时刻关注并理解国际法规的细微变化,是规避风险、稳健经营的必修课。

科威特电工标准更新:家用电器出口的“安全”考量

中东市场,特别是科威特,因其强劲的购买力和对优质产品的需求,吸引着众多中国企业。在诸多出口品类中,家用电器因其广泛的市场需求而备受关注。然而,进入这些市场,必须符合当地严格的安全标准。2025年7月1日,科威特工业标准和计量管理局(KOWSMD)通过外媒通报了一项重要修订:家用和类似用途便携式剩余电流保护装置(PRCDs)的标准迎来了升级。

这项新标准适用于由插头、剩余电流装置和插座或连接装置组成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的便携式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需要注意的是,它不包含过电流保护功能。本次修订是该标准的第二版,取代了1997年出版的第一版及其1998年的修订版。这意味着,新标准在技术要求上有了显著提升。

新标准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标准《对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通用要求》(IEC 60755)保持了一致,体现了科威特在电气安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决心。此次修订主要增加了以下技术要求:

  • 与国际标准接轨: 新标准以IEC 60755为基础,并在内容和文本上保持高度一致,这将有助于全球制造商遵循统一规范。
  • 引入自动切断电路功能: 新增了4.3分类条款,要求如果线路发生故障,装置必须能够自动切断电路,进一步提升了安全保障。
  • 防触电保护强化: 对防止触电危险的保护功能增加了新的要求和测试,确保产品在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
  •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修订: 根据IEC 62752标准要求,对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进行了修改,这是保障电气绝缘性能的关键参数。
  • 最小工作电压值修订: 对产品正常工作的最小电压值进行了修订,提高了产品在不同电压环境下的适应性。
  • 工作环境温度要求拓宽: 引入了对工作环境温度在-25℃至+40℃之间的要求和测试,确保产品在更广泛气候条件下的可靠性。
  • 产品绝缘性能测试方法更新: 修订了产品绝缘性能的测试方法,使其更科学、更严格。
  • 电动汽车充电相关要求一致化: 对IC-CPD(电动汽车模式2充电的电缆内控制和保护装置)的相关要求,与IEC 62752标准保持一致,顺应了电动汽车发展趋势。
  • 附件要求全面修订: 按照IEC 60755标准要求对所有的附件进行了修订,确保整体系统的合规性。

这次科威特标准的升级,无疑是对出口科威特的家用电器生产企业提出的新要求。 新媒网跨境了解到,提前应对是关键。我们建议相关出口生产企业,应尽快委托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新标准正式实施前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并更新好产品检测报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产品顺利通过科威特的海关和市场监管,避免因标准不符而导致产品出口受阻,从而保障我们在中东市场的长期发展。

新媒网(公号: 新媒网跨境发布),是一个专业的跨境电商、游戏、支付、贸易和广告社区平台,为百万跨境人传递最新的海外淘金精准资讯情报。

本文来源:新媒网 https://nmedialink.com/posts/22817.html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
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国际法规挑战。欧盟安全门通报中国产品频繁,REACH法规对化学品管理升级,韩国IVD新规提高出口门槛。另有欧盟肉桂皮精油浓度更正及科威特电工标准更新,企业需关注国际法规细微变化,确保产品合规。
发布于 2025-09-01
查看人数 232
人民币汇率走势
CNY
亚马逊热销榜
共 0 SKU 上次更新 NaN:NaN:NaN
类目: 切换分类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
关注我们
新媒网跨境发布
本站原创内容版权归作者及NMedia共同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