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最新动向:杭州破千亿出口,东南亚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新的一年里,跨境电商领域持续涌现新动态。本文将深度剖析近期行业内的关键事件,为中国跨境从业者提供前瞻性视角。
杭州综试区十年出口突破1500亿,跨境电商持续增长
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成立十周年之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十年间,累计进出口额突破2000亿元,其中出口额超过1500亿元,充分展现了中国跨境电商的强大活力。值得关注的是,杭州跨境电商的进出口与出口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1.7%和43.9%。这一增长速度,不仅反映了杭州在跨境电商领域的领先地位,也预示着未来中国跨境电商的巨大潜力。
贸促会数据:2月证书签发量超43万份,跨境贸易稳步增长
中国贸促会2025年2月的发布会上披露,全国贸促系统共签发各类证书43.19万份,涵盖原产地证书、ATA单证册及商事证明书等。其中,非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达214.98亿美元,涉及24.32万份证书;优惠原产地证书的签证金额为56.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40%。这一数据表明,跨境贸易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对于跨境电商企业而言,及时办理相关证书,能够有效降低贸易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Temu加速东南亚布局:马来西亚推出半托管服务
继2月份推出首个半托管站点后,Temu迅速拓展其在东南亚市场的业务版图,正式上线马来西亚站点,并向商家开放入驻及商品发布。这一举措标志着Temu对东南亚市场的深入布局,同时也反映了该地区跨境电商市场的巨大潜力。东南亚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提升、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以及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使得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和多样化商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跨境电商平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有意拓展东南亚市场的中国卖家而言,Temu的半托管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进入速度。
阿里巴巴推出淘宝英文版应用,助力东南亚市场拓展
阿里巴巴正式推出淘宝英文版应用,是其在东南亚市场迈出的重要一步。此举旨在打破语言障碍,吸引更多非中文用户,提升跨境购物体验,并增强与区域内本地电商平台的竞争。东南亚作为全球电商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淘宝的这一扩张策略预计会对现有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淘宝英文版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市场的可访问性,允许用户以英语浏览商品详情、查看价格,并使用本地货币完成支付。对于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而言,这意味着更广阔的市场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
新加坡下架“Setia Herba”,警示跨境电商产品合规风险
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发布警告,要求消费者避免购买和使用网络上销售的“Setia Herba”。该产品因含有未标明的强效类固醇和止痛药成分,可能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HSA已与Shopee、Lazada等平台合作,确保相关产品被下架。这一事件再次警示跨境电商卖家,产品合规至关重要。在销售保健品、药品等特殊产品时,务必严格遵守目标市场的法规,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因违规行为导致产品下架、品牌受损等问题。
菲律宾查获假冒华为手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
菲律宾国家调查局(NBI)在马尼拉地区查获了大量假冒华为产品,总价值约3600万比索。此次行动是基于华为代理公司的投诉而展开的,表明菲律宾政府正在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对于中国跨境电商卖家而言,这提醒我们在拓展海外市场时,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避免侵权行为。在选择供应商、设计产品、推广品牌时,务必进行充分的知识产权调查,确保自身合法合规。
泰国打击非法网络页面,维护跨境电商运营环境
泰国政府持续加大对非法网络页面的打击力度,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期间,累计查封各类非法社交媒体页面、网络主页和网站101,026个,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2倍。这一举措有助于净化网络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为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于跨境电商卖家而言,合规运营至关重要。
极端高温威胁曼谷经济,气候变化对跨境电商的影响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曼谷高温天气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并对社会健康产生影响。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不仅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影响,也可能影响供应链和物流,进而间接影响跨境电商的运营。对于跨境电商从业者而言,需要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对全球供应链和市场的影响,做好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