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关税风暴:中美贸易摩擦下的美线物流成本与应对策略
2025年4月,新媒网获悉,美国政府于4月初签署了新的关税行政命令,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贸易伙伴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同时取消了对来自中国的低货值包裹(800美元以下)的关税豁免。这一举措对全球贸易格局,特别是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深远影响。
此次关税政策的出台,被美国政府解读为“经济独立宣言”,旨在重塑全球贸易规则。然而,其影响远不止于此,它不仅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震荡,也使得跨境电商卖家面临着严峻的成本挑战。
关税调整下的物流成本飙升
新关税政策落地后,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的成本急剧上升。由于美国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了34%的“对等关税”,加上此前已有的20%关税,美线商品的实际税率已超过54%。这一变化直接导致跨境物流成本的上涨,货代企业纷纷调整运价。
新媒网从行业内了解到,许多跨境卖家收到了美线货代的运价调整通知。运费上调已成定局,这对依赖美国市场的卖家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综合行业反馈,美线海运货代的涨价幅度普遍在1元/kg至2元/kg之间,多数货代以4月9日为界限。4月9日之前入仓的货物按照原价收取,4月9日之后入仓的货物则需加收或补收运费。
对于中小卖家而言,虽然单件商品的运费涨幅相对有限,但积少成多,物流成本的上涨仍然会影响其利润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跨境卖家不得不重新审视运营策略。
部分卖家表示,为了应对成本上涨,可能需要调整产品定价,或者优化货件拆分、产品设计等方式,以降低成本或提高产品溢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平衡成本压力和市场份额,是每个卖家都需要面对的难题。
越南建厂卖家的困境
在关税风暴中,除了直接出口的中国卖家,那些选择在越南建厂的企业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过去几年,越南凭借其地理位置、劳动力资源、外资友好政策以及对美贸易顺差的优势,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前往建厂,试图通过“越南制造”来规避关税壁垒。
然而,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打破了这一策略。越南对美出口商品面临的46%关税,远高于中国的34%,这使得在越建厂的企业成本骤增,陷入两难境地:继续生产则需要承担高昂的关税,撤离则意味着前期投资的损失。
面对危机,越南政府迅速采取行动,提出取消对美国所有进口商品的关税,并承诺扩大自美进口。如果谈判成功,越南对美出口成本将大幅降低。然而,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性”仍然是一个隐患。此外,即使越南的“零关税”请求通过,跨境卖家也需要警惕可能附加的条件,如限制中国投资比例、加强原产地审查等,这些都可能间接提高合规成本。
新媒网将持续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的最新动态,为跨境电商从业者提供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应对策略建议。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企业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评论(0)